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是誰?怎麼死的?

飛雷泡


很多人覺得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是崇禎皇帝朱由檢,其實不然,崇禎只是大明的最後一個年號。

朱由檢上吊殉國後,福王朱由崧監國南京,後即皇帝位,改元弘光,因為位居南方也稱南明。但經歷“揚州十日”之後迅速被滅。

而後,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的擁立下,在福建稱帝,改元隆武。

此時大清國勢如破竹,滅明是志在必得,隨著鄭芝龍的投降,局勢惡化,隆武帝絕食而亡,清軍迅速佔領東南大部。

局勢越來越危急,部分明軍和官僚在西南地區擁護朱由榔為帝,改元永曆,結果永曆帝和太子朱慈炫在昆明被吳三桂所殺,至此,明朝滅亡。


歷史百科通史


明朝皇帝列表表明朝皇帝,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開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檢,也就是崇禎帝,共16位明朝皇帝。終於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在煤山自縊身亡。時年35歲。死前於蘭色袍服上大書“勿傷百姓一人”。

猜忌、急躁、剛愎自用的性格特點導致了統治集團的分崩離析。

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也就是崇禎帝,出生於萬曆年間。他出生時明王朝已呈現衰弱跡象,內部是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外部是後金的步步進逼。他上臺後,面對這種內外交困的局勢,曾力圖憑藉皇帝的權威和個人的勵精圖治,使大廈將傾的明王朝“中興”。然而結果卻是內部黨爭愈益激烈,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後金軍隊長驅直入,最終明王朝還是葬身於農民起義的火海之中,朱由檢也以自縊煤山結束了勞而無功的一生。究其原因,其即位之初就已積弊叢生的社會狀況固然是主要原因,但崇禎本人猜忌、急躁、剛愎自用的性格特點導致了統治集團的分崩離析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

到了明朝末期,內部黨爭愈益激烈,相互爭鬥不已;自內閣首輔以下歷任輔臣,以及大小官員,貪汙納賄之風日盛,不可遏止;朱由檢對臣下猜忌多疑,責罰極嚴,一遇失誤,非殺即貶,敗一方即戮一將,隳一城即殺一吏;尤其是其剛愎自用,輔臣及文武百官只求避禍,唯皇帝之命是從,不敢如實奏報或提出與皇帝相左的意見或建議。朱由檢所呼喚的能臣,只不過是順承己意的“良臣”;明朝中樞,日漸離析,以至處於崩潰邊緣。邊臣武將更是人人自危,重足而立,無心也無力備邊禦敵。偶與後金兵交戰,或敗或逃又難免受朝廷責罰;後期的將領卻很難與袁崇煥、孫承宗相匹敵,因此,在與清軍的交戰中,明朝已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

如果說是神宗、熹宗朝對農民的殘酷壓榨導致明朝失去了農民階級的支持;那麼可以說是崇禎帝的猜忌、多疑、剛愎自用使明朝失去了整個地主階級的支持,導致了統治集團的分崩離析。農民起義屢撫屢叛,屢剿屢起,不能不說與各地鎮守總兵官巡撫事權不一、互相推誘有直接關係。當起義軍圍攻北京城時,有的太監甚至給起義軍通風報信,欲另謀明主。當時奉命戴罪守城的太監曹化淳竟暗地裡串通其他太監來日開門投降。最後,各守城太監及將領紛紛開門迎降,也就不足為怪了。

本來可以不用死,而歷史和他的責任心,逼迫他選擇了一條死路。

崇禎皇帝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但他的悲劇在於,他本來可以不用死,而歷史和他的責任心,逼迫他選擇了一條死路。  

他非常勤政,也想要恢復大明的輝煌,至少不讓大明搖搖欲墜的燭火熄滅在他的手中,他用盡全力,然而還是失敗了。  

在李自成兵鋒直抵北京的時候,翰林學士李明睿說:“如果聖上要保全性命、又要保存實力,只有遷都南京。”  

崇禎很驚訝,因為他也是這麼想的,他囑咐李明睿千萬不要把這個想法透露出去。  崇禎回去後苦思冥想,覺得如果要南下還必須要徵兵,大明的兵力不夠了,一大部分都用來鎮壓起義軍了,京城只留一小部分隊伍。可徵兵需要用錢,崇禎要戶部撥款,李明睿說戶部早沒錢了,讓崇禎動用自己的小金庫,而崇禎又小氣……  

崇禎帝一看沒退路了,就讓大臣獻計獻策,有些大臣早就想好要遷都,說將太子留在北京,崇禎帝和朝廷班子去南京,建立第二道防禦屏障,大不了學南宋也能守住半壁江山。  

北方大臣思戀家鄉,不同意遷都,結果朝廷變成口水戰。直到最後崇禎也沒走成,造成崇禎沒走成的原因,是因為大臣們的私心。 

 

朝廷換一個天子,大臣罪不至死,頂多重新排排坐,大家利益還是有保障的,該死的只有皇帝。崇禎帝在這一刻才體會到“高處不勝寒”,因為此時他真的是一個孤家寡人,他為國家社稷想,為全天下百姓想,可是誰又為他想過?  

崇禎臨死前只說了一句話,他說:“只要李自成放過朕的百姓,朕的屍體任憑他處置”,崇禎帝死得像個爺們,慷慨就義。  

另外關於關於南遷頗具諷刺意味的一件事。

代帝親征的李建泰飛章上奏:“賊勢大,不可敵,願奉太子南下。”朱由檢在平臺召見百官,出示李建泰奏疏,大學士範景文等極言此計可行。

兵科給事中光時亨起而反對,斥南遷為邪說,認為“不殺李明睿,不足以安人心!”大臣遂不敢公開議論南遷之事了。也有人乘機說:“皇上自然守社稷。”

朱由檢朱由檢內心認定南遷也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但在外表上並未充分顯示出來。很顯然,南遷則意味著北方的失守,他實際上是希望大臣們合力勸請他體面地離開北京。

為了顧全皇帝的面子,擺出一副從未讚許南遷的模樣,說:“國君死社稷,朕將焉往?”“朕志已定,毋復多言。”表示他哪兒也不去,要與京城共存亡。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正是這位高唱堅守、反對南遷調子的光時亨,在農民軍進攻京城之時,率先投降。朱由檢問大家有何妙計,群臣默然無語。他由此得出的結論是:“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為亡國之臣。”


雲朵兒說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是誰?怎麼死的?

最後一個皇帝應該是崇禎帝,他是自己吊死的。這個皇帝的名字叫做朱由檢,是明朝的第16個皇帝,也是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帝本質上也是想要做一個好皇帝,不過他天生就生性多疑,這一點就讓他失去了很多大臣的信任。其次他運氣不好,那時候又有各種天災,導致他在民間的聲望也不行。最後的結果就是李自成帶兵去攻打了北京,而他就跑去煤山自殺而亡,死的時候才只有34歲。



崇禎帝登上皇帝位置時,剛剛18歲,以我們現在年齡來看,也就是剛剛成年的一個人。但他的魄力還是很強,坐上帝位之後,在公務上很認真。同時加強部署,很快的就將閹黨一派全部清除。他做的最讓人稱讚的一件事情,應該就要算是剷除了魏忠賢等一眾人,平反了不少的冤獄。



但他這個人勤奮,也架不住老天爺不肯幫忙。從1628年開始,北方一帶就發生了大旱,數千裡的地方都沒有任何的糧食生長。到了1630年,陝西一帶出現了鬧饑荒的情況。1633年,好幾個縣城的百姓都餓死了一大半。1634年,由旱災引發出來的蝗災出現了。而此時李自成開始自封闖王,並且招收到了許多難民作為兵力。

到了1640年,河間府,順德府等這些地區,都開始發生了瘟疫,這場瘟疫的傳染性不僅快,死傷率還高,10個人裡面就有8,9個人死亡。1641年,瘟疫情況進一步發展,人員傷亡率極高。1641年的7月份,瘟疫傳播速度極快,已經傳至了北京。1643年,夏天時又爆發出了腺鼠疫,到了第2年的春天,這種病症又轉變成了肺鼠疫,在京城都差不多死了大約40%的人了。

所以總的來看,自從崇禎帝上位開始,各地的災情就不斷,這在百姓的心中,就如同是老天爺的預示。他們認為這位帝王上位,就是違抗天意,會給人們帶來災難。因此後來就越來越多的人跟隨著李自成一起打到了京城,想要將崇禎帝從那個高位上拉下來。在內,有百姓們的不滿,有他們組成的兵隊和朝廷打仗。在外,又有皇太極他們帶領的部隊進行騷擾。這樣內外夾擊的情況,讓崇禎帝也頭疼不已。

因為要派兩撥兵力作戰,所以花費的軍餉是很大的,長期這樣下去,最後導致國家已經是達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就連給明軍的軍餉都發不起了。最後就導致明軍的內部也發生了譁變。最糟糕的是,崇禎帝這個人本來就很多疑,所以就中了後金的反間計,下令殺死的袁崇煥。也是從這開始,崇禎帝放縱自我,殺了不少的人。明朝也就在這樣兩面夾擊的情況中走向了滅亡,崇禎帝也隨著大明朝而去。


紫禁公子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是誰?崇禎帝朱由檢還是永曆帝朱由榔,人們有分歧,認識還沒有統一。我立此存照。

在明朝皇帝列表裡表明朝皇帝,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開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檢,也就是崇禎帝,共16位。

崇禎帝內外交困,力圖憑藉皇帝的權威和個人的勵精圖治,使大廈將傾的明王朝“中興”。然而內部黨爭愈益激烈,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後金軍隊長驅直入。

崇禎本人猜忌、急躁、剛愎自用的性格對臣下猜忌多疑,責罰極嚴,一遇失誤,非殺即貶,敗一方即戮一將,隳一城即殺一吏;輔臣及文武百官只求避禍,唯皇帝之命是從,不敢如實奏報或提出與皇帝相左的意見或建議。

1644年,李自成圍攻北京城,有的太監給起義軍通風報信,欲另謀明主。曹化淳竟暗地裡串通其他太監來日開門投降。最後,各守城太監及將領紛紛開門迎降。

李建泰飛章上奏:“賊勢大,不可敵,願奉太子南下。”朱由檢在平臺召見百官,出示李建泰奏疏,大學士範景文等極言此計可行。

兵科給事中光時亨起而反對,斥南遷為邪說,認為“不殺李明睿,不足以安人心!”大臣遂不敢公開議論南遷之事了。也有人乘機說:“皇上自然守社稷。”

朱由檢朱由檢內心認定南遷也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但在外表上並未充分顯示出,他實際上是希望大臣們合力勸請他體面地離開北京。

正是這位高唱堅守、反對南遷調子的光時亨,在農民軍進攻京城之時,率先投降。

朱由檢問大家有何妙計,群臣默然無語。他由此得出的結論是:“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為亡國之臣。”“國君死社稷,朕將焉往?”“朕志已定,毋復多言。”表示他哪兒也不去,要與京城共存亡。

崇禎皇帝知道自己已經敗了,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早上,崇禎帝命太監安頓好自己的兒子,為了不讓自己的妃子女兒受辱,他讓自己的皇后妃子自縊,宮女跟著自縊,把自己沒有自縊的女兒長平公主也殺了,最後在景山一個歪脖子樹上自縊身亡,時年33歲。

崇禎帝 死前在自己藍色袍服上寫道:“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太監王承恩“貞臣為主,捐軀以從”也吊死於旁邊的海棠樹上。

中午,李自成進入皇宮,下令“獻帝者賞萬金,封伯爵。匿者滅族”。崇禎屍體在樹上吊了三天,直至三月二十一日才被發現,被停放在東華門外,裝入柳木棺內。李自成命令於四月四日埋葬崇禎。

李國禎伏在崇禎帝屍體面前痛哭不已,李自成雙手扶他起來,對他十分敬重,並按照他的建議將崇禎帝以天子之儀安葬。

  “葬以帝禮,祭以王禮”,這是李自成對待崇禎帝。

  李自成還親自到祭壇去憑弔崇禎帝,在梓宮四拜,淚流滿面。

永曆帝朱由榔,為南明最後一位皇帝。永曆十五年(1661年),清軍攻入雲南,南明永曆帝朱由榔逃到緬甸曼德勒,被緬王收留。後來吳三桂攻入緬甸,1661年8月12日,莽白殺盡永曆帝侍從近衛,俘獲了永曆帝朱由榔。1662年1月22日,莽白將永曆帝朱由榔獻給吳三桂,明朝徹底滅亡。1662年6月1日,永曆帝朱由榔及眷屬25人在昆明篦子坡被弓弦勒死。

吳三桂還命令昆明的知縣把棺木都給燒燬,然後第二天吳三桂撿走了幾塊骨頭返回北京用此來作證。

雲南的人民後來又以上墳為藉口,找到些朱由榔屍骨的灰燼葬在了太華山。永曆帝朱由榔時終年40歲,在位16年。後葬於貴州都勻高塘山永曆陵。永曆帝死後廟號昭宗,延平王鄭經上諡號應天推道敏毅恭儉經文緯武禮仁克孝匡皇帝。

崇禎帝,永曆帝,哪一個屬於明朝最後一位皇帝,這裡面有依據“成王敗寇”的判斷,也有各色人物出於自己私利而做出的選擇。我立此存照。








歷史風雅頌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是明思宗朱由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崇禎皇帝,天啟七年八月份,16歲繼承帝位。

崇禎在位時的大明王朝已經風雨飄搖,內有文管把持朝政貪汙受賄,外有地方勢力結黨起義,可謂是內憂外患。

然而崇禎皇帝卻一心想要維持好祖上基業,勤儉節約,兢兢業業,為大明王朝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如果不是時代背景所逼,崇禎皇帝很有可能成為一代賢明的帝王

但是,歷史的進程卻不給崇禎機會,儘管他如此的勤奮、開明,最後還是保不住這千瘡百孔的大明朝。

崇禎十七年,四月份,看著李志成和清軍軍隊的兵臨城下,崇禎皇帝知道自己已經敗了,他命太監安頓好自己的兒子,為了不讓自己的妃子女兒受辱,他讓自己的皇后妃子自縊,宮女跟著自縊,把自己沒有自縊的女兒長平公主也殺了,最後在景山一個歪脖子樹上自縊身亡,時年33歲

死前在自己藍色袍服上寫道:“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怪怪寒先生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是誰,怎麼死的!

按照明朝滅亡時間來看,就是李自成攻破北京1644年,也就是崇禎十七年,明朝朝廷解體,最後一位皇帝是朱由檢崇禎皇帝,是天啟皇帝朱由校的弟弟。崇禎年間朝政混亂,國庫空虛,崇禎皇帝想有一番作為,但是官員腐敗,能用之人都被殺光了,導致邊患加重,國內連連災荒,明朝朝廷無力救災,導致農民起義,內亂不斷!最終內憂外患下,北京城被李自成率先攻破,崇禎皇帝苦等吳三桂大軍救援不得,在煤山上吊自殺,留下一句“君非亡國之君,臣實亡國之臣!”含恨而亡!

其實,朱由檢後面還有一個永曆皇帝朱由榔,!吳三桂於1646年引清軍入關,朱由榔被明朝餘部推為皇帝,逃到了雲南地區!吳三桂為向清朝廷表忠心,一路追殺永曆皇帝,最終被吳三桂在廣西街頭用弓弦勒死!

朱由榔屬於明王朝出逃以後的傀儡皇帝,歷史上承認的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是崇禎皇帝,所以題主所問的最後一位皇帝是朱由檢,崇禎皇帝!





耀眼觀世界


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是崇禎帝朱由檢。

李自成帥百萬大兵打進京時,跑到煤山上的歪脖樹上吊死了。

留下一句“君非亡國之君,臣實亡國之臣”。

真是吃沒吃啥,穿沒穿啥,比貪官都不如。還殺妻砍女,只剩下一個太監陪死。

南明最後一位皇帝是永曆天子朱由榔,是位逃跑天子。一直跑到緬甸,最後還是被吳三桂抓回去用弓弦絞死了。

還有一個鄭氏擁護的魯王之後,鄭氏投降後自殺了。明朝至此而亡!


果然如此


看 就是他 崇禎 明思宗朱由檢

雖然明史是由清朝休的 ,為了突出後金是幫助明朝打到無義的流寇可能表現崇禎的勤奮,那如此勤奮的皇帝怎麼會亡國,自斷長城殺了袁崇煥

我們只看結果 對比清末和明末 你會發現崇禎的基本盤不要太好 所以他純粹是自己作死



神衹的黃昏


永曆皇帝朱由榔,被大漢奸吳三桂用弓弦勒死的!這是當時都公認的明朝皇帝,大西系 大順系 魯系 唐系都是尊奉永曆皇帝的!所以朱由榔是最後一位明朝皇帝!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257


崇禎,北京煤山上自諡殉國。南明,永曆帝,被吳三桂用弓勒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