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那里,农村人在正月初一早晨"发纸"吗?

图说农村事




西门观点:这是我们北方农村的习俗,‘’发纸‘’应该叫‘‘发纸马‘’,通常在除夕或正月初一吃饺子前进行。

发纸全称叫‘’发纸马‘’,就是在春节除夕夜的烧纸,祭拜天地三界诸神的祭祀活动。

祭拜方式为:在院中摆上供桌,桌子上摆上酒菜等祭品,焚香,然后用芝麻秸、或豆秸或棉花秸在院中生火,烧纸马磕头。其祭拜目的就是送诸神骑马上天。



祭拜时间,要根据除夕和正月初一这两天什么日子而定。如果除夕是好日,就在前半夜发纸马,如果正月初一是好日,就在后半夜子时发。所以,有一种说法叫‘’发子马‘’。

发纸马的时刻一到,将供桌整理好,摆上素饺,不能上荤饺,诸神是不吃荤的,然后,净手,续香,由外往里烧纸马,门神、阳沟、天地、土地爷、财神爷等各路神仙。

祭拜完毕,就等天亮春节放鞭炮迎新年了。

谢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门白甫


你仔细的调研一下,就是一个村子里的做法也不一样的,一个家族也有所不同的。有一点相同的就是时间,一般都是除夕晚上11--1点,亥时尾,子时头。我家族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是这样的:

除夕这天,打浆湖贴对联等忙活一个上午,小孩子们忙着把父母给买的鞭炮拿出来,做的新衣服,新鞋帽拿出来,摆在炕上,全家人乐呵呵的欣赏。下午黄昏后,到祖坟地放挂鞭炮,告知先人请祖宗回家过年。

晚上吃饺子,挂上族谱,摆上了三盘子菜,三盘子点心或者水果,两碗米饭插上两双筷子,摆上一个酒杯,还有香炉,蜡烛蜡台等等。一切就绪,一般家庭三十晚上到初一是不睡觉的。也就是人们常说守年夜守岁。

晚上亥时,也就是晚间9--11点,这个时辰是先人排坐的时间,把小孩子们都撵到炕上去,点着煤油灯,静静的坐在炕上,吃着瓜子和花生等零食,大眼瞅小眼的你看我,我看你的笑呵呵坐在炕上静静的侯着年夜。

老人有个讲究,小孩子未发育成熟前有鬼眼,会看到供桌子上先人走动的形象,所以不让靠近供桌。

大人放下桌子,拿出纸戳子(注:是用铁或者桃木做的与铜钱币一样大小的模子)拿出准备好的黄纸,用棒槌敲打纸戳子,在黄纸上打上整齐的铜钱印,这叫着印冥币,接着每一沓子打好的黄纸,用右手五个手指顺时针划开,这叫划纸,意思就是清点发行冥币了。

发纸一般是三道:第一道,是亥时9——11点期间,这道烧纸是请先人就坐吃饭。

发纸时,大人自己点上两只蜡烛,敬上一炷香后,小孩子就可以下来了,来到供桌前,开始对着族谱上的每一位先人磕三个头,大人逐个叫着先人的名字:“某某人,过年了孩子给你磕头了,依次排下去……”磕完头后。拜谢祖宗结束后。

第二道纸,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子,就是子时到来。11点后,大人叫小孩子们到院子里放一挂鞭炮,叫开门炮,家里焚烧纸钱,意思是,祖宗保佑在新的一年里,人畜旺盛,五谷丰登,六六大顺,财源广进。

放完鞭炮后回到家里,这个时候,第一炷香快结束了,灯台上的蜡烛燃烧到了三分之一,大人们把小孩子们叫到供桌前,教他们看看:三支香燃烧的头儿齐不齐,三支香分别代表天、地、人,看香头推断期盼新的一年里,天时地利人和的运气变化。看燃烧的的蜡烛芯的形状,推断新的一年中,种什么作物,五谷是否丰收。

第二柱香是父母教小孩子敬香,上香后对着祖宗许个愿,开始焚刀纸钱。这个仪式结束后,全家人上炕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老小相互问候:“过年好!”吃完饭后,老人们不再下炕,等待家族的后人前来拜年问好,这时候做成的饭菜撤换成一盘油炸红的发紫的花生米,象征着日子红红火火,一大盆子五颜六色的凉拌菜,象征真新的一年日子过了五颜六色有滋有味。酒和酒杯摆好,来拜年的后生一小坐喝杯酒。

孩子们盼望一年的新衣服,新的鞋帽都拿出来,个个的穿上打扮好。点上纸灯(老辈都是用纸做的灯笼,里面点个小蜡烛)大的带着小的由近到远开始了家族之间穿梭似的拜年。

初一早晨拜完年后,回到家里,开始第三道发纸,这发纸就不再上香了,上碗初一的饺子,我家叫做送神饺子。在门外放一挂鞭炮,意思先人吃完饺子上路。家人吃了初一的饺子,出门看跑马戏,就是农村家里的大牲畜,牛马驴骡不约而同的赶到麦地里或者空旷的田野上,让他们撒欢的跑一阵子。

我成家以来,每年都是按照父母教我子时叩拜祖宗,告诉我的儿女先人名字,简介做什么的,延续至今,我的儿子和女儿说:“过年了,我爸爸永远忘不掉的老三样(上香、磕头、许愿)每年重复一次。”

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风俗。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己的家风习惯,年味不会随着生活水平的高低而淡化,相反年味是体现一个家庭成员分布在外面,回来借机小息欢聚在一起,回忆一年来的得失,加深家族的感情,祈求祖先保佑后代,告诫后辈不要忘记祖先,扶老携幼,相互帮助和谐相处。说白了就是一个家族的家风传承的强化熟点。


乌苏里168


你好!

你们那里,农村人在正月初一早晨“发纸”吗?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是“发纸”,其实“发纸”就是烧纸钱的意思,在农村办喜事白事,逢年过节都有烧纸钱的习俗,特别是白事,烧的的最多!


我们是属于南方地区,农村人在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也是春节,也是人们最重视的日子,这一天基本要去“行好运”,意思是穿上新衣服全家一家人要外出行走,讨好彩头,拜年,串门之类的!而且这一天基本以放鞭炮为主,不会再去“发纸”,初一本来就是大家欢聚一堂,迎新年的日子,如果这一天还去“发纸”祭拜先人,难免让人有些忧伤!所以我们这里“发纸”都是在年前!

昨天是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升天向玉帝回报人间善恶,粮食余剩的情况,人们为了“贿赂”灶王爷,都会用些瓜子,糖果,祭拜灶王爷,想让他在玉帝面前替自己美言几句,所以民间就有“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的习俗,祭灶王爷就需要烧纸钱,边烧,边把自己对玉帝说的话,让灶王爷带给玉帝!到了大年三十,就是灶王爷重返人间的日子,在晚上的六点种,也会烧纸,放鞭炮,迎接灶王爷归位,保佑人们,幸福安康,年年有余!而且年前都会去先人坟上烧纸,祭拜,年后,大年初一就没有“发纸”的习俗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农资讯分享,可以关注下我,谢谢!


水果不甜不要钱



大掌柜237


只是记述传说,切莫相信迷信!

过年的习俗真的是太多了。

过了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这期间人们不仅要忙年,更重要的还要想着去祭祖、敬神、拜年。各种宜忌、风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其中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春节文化秉承着传统、教育着人们、充实丰富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有一些源远流长的春节习俗真的也可以"申遗"了,可不能再让韩国、日本等国家剽窃抢先了!(开个玩笑)

今天聊一聊我们小时候春节中的一个活动一一一"发纸敬神"。

"发纸"即烧纸钱。大年三十的晚上到正月初一的早晨,岁尾年头辞旧迎新,“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农村人说的,过了这一夜又长了一岁。所以这一夜是春节中的最最重要的一夜,为了过好这一夜,中央电视台也为全国人民、全世界华人奉献了精神大餐一一一"春晚"!

吃过"年夜饭",看着"大春晚",一家人其乐融融。同时也在为一项重要的民俗准备着、忙活着,一家人正在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这饺子是白菜粉条豆腐素馅的,其中先包的一部分,饺子边是不打皱褶、不捏"鼻子"的,这部分饺子是用来敬神发纸用的。接着包的饺子是初一早晨一家人吃的,新年第一顿饭吃的是素馅饺子,寓意着新的一年素素净净、一帆风顺、平安顺利。

看完春晚,包完饺子,只待新年的钟声了。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孩子们开始燃放鞭炮,大人们煮水饺的煮水饺,摆供桌的摆桌,一家人各忙其事。

供桌放在院中央,桌上摆放着烟酒凉水和果品,三碗热气腾腾的水饺上桌后,点燃了桌前的烧纸,烟酒供品和饺子逐一祭奠后,还要到正屋、厨房、配房、毛厕进行烧纸,这一切就叫做"发纸",敬的是天地间各路神仙,祈求的是神仙保佑人丁兴旺、财源滚滚、健康平安、五谷丰登。

这时,派驻在主家的大监察专员一一一灶王爷还在天庭向大帝汇报主家一年中的表现呢。他是腊月二十三升天的,那一天主家为他举行了"辞灶"仪式,往灶王爷嘴里放了多好糖,为的是"上天言好事"别说主家孬。这不"发纸"时又为他送了钱,为的是正月初五回来"下凡降吉祥"。

鞭炮声还在一波接着一波,"发纸敬神"仪式结束了,全家人跪在供桌前磕头谢神,只待一早接财神了,只待新的一年开始了。

"发纸敬神"一般在后半夜举行,午夜直清晨期间都可以,一般靠近午夜时分。

"发纸敬神"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虽有迷信色彩,关键是表达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说是敬的各路神仙,实则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父辈们的"发纸敬神"的事。

这一习俗正在被人们遗忘,因为我们是"无神论者",从来没有"救世主",坚信幸福美好的生活要靠国家的好政策,要用我们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

你说是吗?


图说农村事



新农人在乡村


你们那里,农村人在正月初一早晨"发纸"吗?

马上过大年了,关于农村过年的那些礼俗,又被炒得沸沸扬扬。而大年三十晚上或者初一凌晨的“发纸”,有什么讲究呢?最好什么时间“发纸”呢?

其实,年三十晚上的发纸,是家祭拜宗谱及诸神的行为。民间多数写为“发纸”,是因为这个过程中主要活动是焚烧纸钱(农村传统的烧纸)。在我们农村,家家户户都会有一把木制的纸凿子,就是圆木棍上雕刻上铜钱纹,用锤子敲打纸凿子,在烧纸上印上铜钱纹。这个过程叫打纸,如果没有打纸的这个过程,烧纸就不会变钱冥钞。打纸有个讲究,最后用木锤子敲打,如果没有木锤子,找块厚重的木棍也可以,铁器打出的纸是不好用的。打完纸以后,还要理纸,就是用手指把烧纸尽量弄散一些,以便燃烧时省劲。

其实,从民俗的角度讲,“发纸”,应该写作“发子”,因为子时新旧交替,爆竹声中一岁除,发子,即发在子时,寓意新的一年财源广进,吉祥如意。所以,正确的发子,是在子时燃烧纸钱,放鞭炮,拜祖宗及诸神,以祈求祖宗和诸神的保佑。子时,就是晚上11点至凌晨1点这个时间段,每个时辰两个小时,这个子时就处在新旧交替的时段,一个时段,连着两天,而大年三十的子时,也就是连着两年了。

还有一个说法,大年三十晚上发纸,要在五更时分。什么是五更时分呢?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也是两个小时,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所以,这个五更天为凌晨的三至五点。过去对大年三十晚上有个说法是,“一夜跨双岁,五更分二年”,其实这个五更是指这一晚上的五更,不是单指五更天。但是,农村人传统上把大年三十晚上吃年夜饭发纸时,称为大年五更。主要是因为冬夜漫长,如果子时发纸,离天亮还早,这时候吃完年夜饭,出去拜年太早了。所以,我小时候在农村,家里的发纸一般是在凌晨三四点钟,这时候发纸吃年夜饭,吃完后约早晨五点左右,开始出去拜年了。只从有了春节文艺晚会,看晚会是大家守岁的主要内容,这时候发纸,基本又回归到子时了,就是伴着新年的钟声,家家户户开始发子了。吃完年夜饭,大家会略事休息,打个盹儿,再出门拜年去。

看完晏子的解说,大家知道,农村过大年的发纸是什么用意,应该在什么时间段发纸了吧?最好是在子时哟!


齐东晏子


是啊,我端着之前洗衣服的那种大铁盆,我妈上纸,我跟着顺便磕头,以前奶奶在的时候请的神太多了,奶奶没的时候忘了跟着送走看。后来,老爸说了句,别送了,在家供着吧,是个念想!也就留下来了!一早上下来得二十个左右吧!


最浪鲁班


明知故问呀!十二点摆供十个大馒头,三碗菜猪头三牲,香炉高香三炷。年轻人燃放鞭炮老人烧纸钱带领大家磕头。农村老一套,每年如此从没间断过。


兰花不艳有奇香


我们这年三十晚间十一点多到十二点发纸吃饺子,初一早晨冒黑上坟祭祖,烧纸、燃放鞭炮,给故去的先人磕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