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孟海晚年的兰亭书写


沙孟海晚年的兰亭书写

喻革良/文

沙孟海晚年的兰亭书写

几乎每一个书法家都会有王羲之情结,兰亭情结的,他们或临摹过《兰亭序》,或背诵过《兰亭序》,总是心慕手追,不亦乐乎。沙孟海先生也是有这样的兰亭情结的,他晚年多次参加的兰亭活动、兰亭书写、兰亭题诗,就是明证。​

沙孟海晚年的兰亭书写

一、 题匾写联,精益求精

能为书法圣地兰亭书写,对于每个书法家来讲,都会认为是无上的荣幸,因为这么重要的地方,不是什么名家想写就能写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政府及有识之士的重视下,破败的兰亭得以修复,题匾写联便提到议事日程。书坛泰斗级人物沙孟海,书艺博大精深,又身在浙江,当然是第一人选。每次面对我们兰亭这样的请求,年已八十多岁的沙老从不推辞,而且极其认真与用心。

沙孟海晚年的兰亭书写


1981年,沙孟海为王右军祠大堂正中王羲之圣像之旁,写行草书七言对联一副:“毕生寄迹在山林,列坐放言无古今”。落款是“兰亭楹帖旧句,沙孟海年八十二”。此联集《兰亭序》字,上联写书王羲之一生纵情山林之潇洒,下联写曲水流觞,畅叙幽情,无所顾忌之真情。此情此联,悬挂于此真是最合适不过。


沙孟海晚年的兰亭书写


沙孟海先生的书法雄强豪迈,他非常擅长写榜书与题匾,曾有“海内榜书,沙翁第一”之美誉,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匾额,绍兴“越王台”匾额,兰亭“王右军祠”匾额,皆为其代表作。

反复书写,精益求精,是沙老一贯的严谨作风。灵隐寺“大雄宝殿”匾额,沙孟海五十多岁时所写,八十岁后越看越不舒服,后再度重写更换,引为一时美谈。而我们所看到的这块兰亭“王右军祠”匾额,也不是一挥而就的,而是反复书写的精品。

沙孟海晚年的兰亭书写


目前有三幅“王右军祠”墨迹留传于世,两幅现藏浙江省博物馆,一幅藏于绍兴文物局库房。“王右军祠”四字匾额有点难安排的,因为“王”与“右”两字极简,“军”与“祠”两字笔画较多,四个字较难搭。我们看浙江省博物馆藏的两幅,一幅笔力稍弱,一幅用笔偏硬,所以沙老会不满意,再重写。绍兴文物局所藏,也即兰亭王右军祠最后做匾的那幅,确实神完气足,字形大小,安排妥贴,笔墨老辣而干净利索,大有米芾所言“臣书刷字”的味道。

二、兰亭雅集,题诗挥毫

沙孟海先生平生很少写诗,但到了一觞一咏的曲水流觞之地,免不了诗兴大发,又是即兴口占,又是集句成诗,可以看出他的欣喜。

沙孟海晚年的兰亭书写


1981年兰亭雅集,来自全国各地的书家云集,沙孟海有点兴奋,他写《集晋贤兰亭诗句》,以表达自己的情怀:“相与欣佳节(谢安),和气振柔条(郗昙);携笔落云藻(孙绰),千载同一朝(谢绎)。”这一内容的书法作品,沙老同年反复写过多次,可见沙老还是挺喜欢这首诗的,我看到的就有三幅,写法略有不同。两幅收藏于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一幅正文三行,落款两行,笔墨浓重,以至于“藻”字“谢”字等多处糊笔;另一幅正文两行,落款两行,笔墨更加凝练精到,个别字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还有一幅收藏于沙孟海书学院,正文两行,落款三行,正文诗中,没有注明“谢安、郗昙、孙绰、谢绎”,而落款中写了“一九八一年辛酉上巳兰亭书会席上集晋贤谢安、郗昙、孙绰、谢绎兰亭诗句。沙孟海年八十二”。

沙孟海晚年的兰亭书写


光是书写集先贤诗句,显然还不能完全表达沙老的心情,于是在1987年中日兰亭书会上,88岁高龄的沙老即兴口占两首:

其一:地是山阴地,年非典午年;羽觞如旧识,故故泛吾前。

其二:中日能书者,嘤鸣求友声;交邦欣有道,万世卜和平。

1983年,沙老在兰亭雅集上写的《一日千载》四个隶书,也让人眼睛一亮,因为沙老是很少写隶书的,想不到他的隶书写得那么好,厚实、凝练,有自己的味道,落款更是写出了当时的盛况:“右军禊序后千六百三十年,癸酉上巳兰亭续集,以舒同先生为首,来自十九省市男女书家凡二百人,永和无此盛况,用谢安语记之,沙孟海年八十四”。

三、既写《兰亭序》,也写《兰亭后序》

沙老在早期肯定也写过《兰亭序》的,至于下了多大的工夫,写到啥样的程度,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因为我们见不到沙老早期临摹的《兰亭序》。

沙孟海晚年的兰亭书写


晚年沙孟海多次书写过《兰亭序》,其直接原因还是因为多次参与兰亭雅集,中日交流。其所写《兰亭序》所据版本既有324字的王羲之《兰亭序》,也有135字的《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王羲之《临河叙》。

1983年沙孟海书写《行书王羲之兰亭序》横幅,此作是应绍兴兰亭举办“当代百家临兰亭”全国邀请展而创作的,书于杭州西湖寓斋。另一件是1987年中日兰亭书会,沙老特地创作的一件《行书王羲之临河叙》条幅,落款很有意思:“右《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王羲之《临河叙》。公历千九百八十七年丁卯三月,沙孟海写于西湖寓斋,试万历墨。此是富阳县新造茧纸,唐何延之兰亭记言,右军挥毫制序用蚕茧纸,殆即此也。”这是一件用明朝万历年间的墨锭研磨的墨书写的,而且用的纸,是富阳造纸厂依据唐何延之兰亭记中谈到的蚕茧纸书写的。这件作品其书法之妙,墨色之美,可谓精且妙。

沙孟海晚年的兰亭书写


世人皆知王羲之写有《兰亭序》,而有人不知孙绰写有《兰亭后序》。沙老当然知道孙绰的《兰亭后序》的,所以晚年他不但写王羲之《兰亭序》,也以孙绰《兰亭后序》为内容创作了一些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基本上写于1987年中日兰亭书会当年及以后几年。由此可见,一次又一次的兰亭雅集,中日兰亭书会,激发了沙老的兰亭题材书写热情,留下了一件又一件精品。

首先是全文书写《兰亭后序》,都以小行书书写,以横幅为主。我见到的创作于1987年的有两幅,一幅写给“达堂道兄”,一幅写给“小京同志”。笔墨清健,像青年人那样精神气爽,不似其大字那样苍茫老辣,不像老年人所书。另一幅写于1991年,其时沙老已经92岁高龄,但笔墨中仍然字字独立、个个分明,点画精到,结字严谨。另外,沙老还多次摘录《兰亭后序》句,创作作品,如沙孟海书学院所藏1988年创作的《行书孙绰兰亭集后序语》条幅,内容是“籍芳草,鉴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类同荣,资生咸畅。”大气磅礴,令人惊叹。


沙孟海晚年的兰亭书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