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一首悼念亡妻的詞,比蘇軾的《江城子》細膩,令人動容!

說起《虞美人》,可能大家的第一反應便是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通過精煉清新的語言將自己作為亡國之君的哀怨與仇恨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宋太宗聽聞詞曲,便賜了他毒酒,而這首《虞美人》也成了真正的千古絕唱。因為這首詞太過經典,掩蓋了許多詩詞的光輝,包括納蘭性德曾寫的,有著一樣詞牌名的《虞美人 秋夕信步》。

納蘭性德一首悼念亡妻的詞,比蘇軾的《江城子》細膩,令人動容!

納蘭性德,字容若,自幼天賦過人、飽讀詩書,十八歲中舉。24歲時,編撰《飲水詞》,時人曰:“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可見其影響力多大。奈何天妒英才,他30歲便已經離開人世。他的詞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王國維曾評說:“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虞美人 秋夕信步》

愁痕滿地無人省,露溼琅玕影。閒階小立倍荒涼。還剩舊時月色在瀟湘。

薄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紅箋向壁字模糊,憶共燈前呵手為伊書。

納蘭性德一首悼念亡妻的詞,比蘇軾的《江城子》細膩,令人動容!

這首詞寫於七夕,納蘭性德獨自出來散步,看著月色下婆娑的竹影,心生傷感,想起了自己的妻子,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愁痕滿地無人省,露溼琅玕影”,愁緒就像滿地的落葉一般無人清理,露水打溼了翠竹的影子。一個“愁”自己引領全篇,奠定了詞的基調。古人寫愁,總愛將其形象化,如“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如此時的納蘭性德,將愁緒比作那滿地的落葉,愁痕點點。

納蘭性德一首悼念亡妻的詞,比蘇軾的《江城子》細膩,令人動容!

“閒階小立倍荒涼,還剩舊時月色在瀟湘”,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臺階上感到很荒涼,只剩下曾經照耀過我們的月色還撫慰著我的心。一個人做什麼都是孤獨的,伊人不在側,哪怕是無邊美景,依舊荒涼。“瀟湘”二字,暗喻生死相隔,這首詞依舊是他悼念亡妻之作。月色依舊,可是伊人已不再。

“薄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薄情之人呢?原來,多情的人真的很累,聽著天邊飄來的曲子,肝腸寸斷。“紅箋向壁字模糊,憶共燈前呵手為伊書”,對著牆壁看著你曾經寫的信,想起了以前在燈前護著熱氣暖手,為你寫信的場景。終於,此人從七夕的風景、遠處的曲子轉到了對亡子的思念。“模糊”二字,更加體現了詞人對亡妻的信的珍惜,亡妻給他寫的信,他留到字跡褪色了,可見時間之久。只是越珍惜,思念便越痛苦。

納蘭性德一首悼念亡妻的詞,比蘇軾的《江城子》細膩,令人動容!

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寫情,是常見的寫作手法,由景色描寫到曾經的追憶,意味深長。

說起悼念亡妻,蘇東坡有一首《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裡也是同樣寫了與妻子曾經的回憶,來襯托自己此時的痛苦,“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只是與《虞美人 秋夕信步》比起來,這首詞多了幾分悽慘,少了幾分細膩

納蘭性德一首悼念亡妻的詞,比蘇軾的《江城子》細膩,令人動容!

各位有何看法可以在評論區交流,喜歡的朋友可以加個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