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房地产巨擎,鲸吞保险蛋糕,消费者能否享受资本红利

首先先向各位说明一点说明,对于当下的集团性公司而言,由于投资涉猎范围之广,很难定义究竟属于具体哪个领域,所以该篇文章选择极具代表性的互联网和地产公司进行分析。

互联网巨头、房地产巨擎,鲸吞保险蛋糕,消费者能否享受资本红利

也先和大家分析一家特别有趣的事,一个多月前,笔者在听百年人寿的课程时,讲师还在宣传自己的股东包括了万达地产还有地方国资企业,结果时隔没几天就传出了万达变卖百年的全部股份的消息。结结实实打了对外宣传的脸。

互联网巨头、房地产巨擎,鲸吞保险蛋糕,消费者能否享受资本红利

不过有意思的是,同样是一家地产公司---绿城房地产,重新接盘了百年人寿的股份。

再看互联网巨头们,他们入手保险市场的手段更为激进一些,如果说房产企业是要保险股权的话,互联网公司就是直接拿牌照、直接自己做。

互联网巨头、房地产巨擎,鲸吞保险蛋糕,消费者能否享受资本红利

这样我们就很清楚的能看见互联网巨头们催生的产品了,2018年10月的蚂蚁金服的相互保,七天时间获客1000万,后因监管叫停改名“相互宝”,还有京豆、美团先后都上线自己的保险版块,可能用户还没来及发现保险“小格子”的出现,没过几天就没了。

所以,笔者一般不向客户推荐这类互联网公司保险产品,因为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大。互联网大佬们最擅长的就是“烧钱”引流,打一波效果好,就被监管盯上了,下架了。卖的效果不好立马下架,进退之间多少都能掠去消费者的投资。

互联网巨头、房地产巨擎,鲸吞保险蛋糕,消费者能否享受资本红利

还有一个原因,互联网公司拿到都是代销牌照,给产品取个好听的名字,做好了宣传,就能上架一款某保险公司的产品,客户点击购买完毕之后,可能甚至连自己投保的哪家公司都不知道。

而懂行人都知道保险公司在业内许可范围之内研发的产品同质性很强,也就是看条款的话,很容易就找到类似的替代品,性价比也不一定不如互联网公司销售的差。

不论是互联网巨头、房地产巨擎作为最近20到30年新生的资本大咖,早就入手分食保险的大蛋糕了。他们的投资渠道当然不是购买保险产品用于资产保值升值,而是直接进入和参与市场,说白了就是看中保险消费者带的可观、稳定的现金流。

互联网巨头、房地产巨擎,鲸吞保险蛋糕,消费者能否享受资本红利

作为消费者而言,我们也能看见好的一面,充足的资本入驻保险公司提高了保险主体的注册资本金,也就充沛了偿付能力,选择的用户更为踏实。另一方面,地产、互联网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会赚钱的行业了,由他们投入也或许改变保险资本长期以来盈利能力不强的局面。

互联网巨头、房地产巨擎,鲸吞保险蛋糕,消费者能否享受资本红利

保险公司赚钱了,消费者持有的万能账户的投资收益、分红险的收益也随着增长。不过这也是双向的。

比如,房地产似乎已经看到了下行趋势,否则也不会出现前文说到的万达变卖百年人寿股份套现的故事。风险和盈利对等,永远是市场不变的定律。

互联网巨头、房地产巨擎,鲸吞保险蛋糕,消费者能否享受资本红利

总结一下,对于消费而言:

如果手中持有的长期重疾险,不管保险公司股东怎么变化,就算是保险公司换了名字,合同的权益始终是有保障的;

对于储蓄投资类保险,合同中列明收益水平也是没问题。但是,万能和连投账户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稳定的股东肯定要比频繁更换的强。

医疗险是互联网公司的热销类网红产品,保险始终应该视为个人或家庭的长期固定投资,如果三个月或者半年换一次很容易出现风险的盲点,产品下架也丧失了续保的可能,所以建议产品没必要追风,选择合适自己的长期持有才是保险保障意义的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