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晚年為何要逼死陸遜?

孫權逼死陸遜是因為陸遜參與到了“南魯黨爭”之中,公開站在太子孫和這一邊,引起朝堂分裂,惹惱了孫權。

孫權有7個兒子,他稱帝后任命長子孫登為太子,不過孫登在241年就去世了。由於孫權當時沒有立皇后,所以沒有嫡子這一說,其他兒子都有繼位的可能性。

正常來講,沒有嫡子當立長。孫登去世前也請求孫權立老三孫和為太子(老二孫慮早於孫登去世),孫權於是立孫和為太子。

不過孫權卻對老四孫霸也寵愛有佳,不僅賜封孫霸為魯王,在禮儀上和太子也沒有差別。孫霸便開始覬覦太子之位,和太子孫和鬥爭,朝臣分為兩派,相互攻擊,大有分裂之勢。

孫權晚年為何要逼死陸遜?

陸遜身為丞相不好表態,於是保持中立。而孫權也對此不聞不問,放任事態發展。

不久太子孫和因受到魯王黨羽陷害而被孫權冷落,其生母王氏被逼死。孫權有了廢太子之心,便私下和魯王黨羽楊竺商議,楊竺建議冊立魯王孫霸為太子。

湊巧的是孫權和楊竺密談時,太子的心腹就藏在屋內,聽的真真切切,並把內容告知孫和。太子沒有辦法,於是請求心腹陸胤讓陸遜出面解決此事。陸遜得知孫權要廢長立幼,自己不能再繼續中立下去了。於是他上書孫權,為孫和說話。

孫權很納悶,這件事只有他和楊竺知道,這陸遜是從哪得到的消息?而陸遜又公開為太子求情,這意味著朝堂正式分裂為兩派。

孫權大怒,徹查洩密之事,最終楊竺被處死,陸胤被下獄。為警告陸遜,孫權便派人多次到府上責罵陸遜,陸遜貴為東吳丞相,哪能受到此等侮辱?最終於245年憂憤而死,終年63歲。

陸遜之死看起來是因為參與“南魯黨爭”,不過這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因為陸遜是江東士族的代表人物,和孫權是兩路人,孫權心裡一直在提防陸遜。

我們都知道蜀漢是一個外來政權,其實東吳也一樣。雖然東吳的統治中心在江東,但實權卻掌握在淮泗集團手裡,江東士族則是東吳的重點打壓對象。

孫權晚年為何要逼死陸遜?

孫策平定江東時,依靠的就是淮泗集團(周瑜、魯肅、張昭、張紘、諸葛瑾、步騭、周泰、蔣欽等人),並對江東士族進行了血腥殘酷的鎮壓。陸遜一族在陸康的帶領下死守廬江兩年,宗族死傷過半,城破之後陸氏一族又遭到孫策的鎮壓。

所以陸氏和孫吳有一段血海深仇。

孫策因為殺伐過重被刺殺身亡,孫權接班後為穩定局面立即和江東士族緩和關係,於是啟用陸康之子陸績。再加上自己沒有親信,於是徵召年齡相仿的陸遜擔任自己幕僚,將其視為心腹培養,並把孫策的女兒嫁給了陸遜。

陸遜雖然心有不甘,但總得向現實低頭,便和孫權合作。陸遜能文能武,很快成為孫權身邊的得力干將,在219年接替呂蒙成為大都督。夷陵之戰時,孫權又讓陸遜統帥三軍,奠定了陸遜在東吳軍隊中的地位。

孫權稱帝后,封陸遜為上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並坐鎮武昌輔佐太子孫登,掌控東吳軍國大事。244年丞相顧雍死後,陸遜繼任丞相,出將入相,東吳僅此一人。

當然孫權如此重用陸遜一方面是因為陸遜確實有才華,更重要的是要給江東士族做個樣子,拉攏他們為自己效忠。

孫權晚年為何要逼死陸遜?

不過淮泗集團對陸遜為首的江東士族掌握軍政大權非常不滿,一直在等待反擊機會。孫權也是這樣,因為他和陸遜、江東士族終歸是兩路人,逢場作戲終有散場的時候,隨著東吳政權的穩固,他也在尋找一個合適的機會進行一次徹底的權力洗牌。

南魯黨爭就是這樣一個機會。在鬥爭中,江東士族基本站在太子這一邊,淮泗集團站在魯王這一邊。而孫權最終廢黜了太子孫和,賜死了魯王孫霸,冊立了最小的兒子孫亮為太子。許多朝臣也因為參與黨爭被處死,絕大多數都是江東士族。

陸遜死後,他的職權被三個淮泗集團人物所瓜分。步騭繼任丞相,呂岱繼任上大將軍,武昌右部都,諸葛恪繼任大將軍,假節,駐武昌,代替陸遜領荊州事。東吳軍政大權再次回到淮泗集團手中。

孫權玩制衡的手段真是老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