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135课:细说“牵”与“牿”

因为这套课程是系列《说文解字》课程,这是其中的一课,每篇文章讲一个或几个汉字,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而标题却只能列其中一、二个知识点,有的朋友不耐烦看完文章,找不到答案就开始责问“文不对题”,为此,我们只好把标题中的问题答案放在前面(其实,标题中的问题,文中一定会有提到(我们不做“标题党”),今天标题中问题的答案是:成语“牵强附会”中,“牵”字的意思是“强制,勉强”,详解请见内文。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35课,讲两个汉字,都是《说文解字》“牛”部汉字,分别是牽(某些设备可能无法正常显示,它的简化字是“牵”)和牿。详情如下:

1、牽(简体字是“牵”)。读qiā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牵,引前也。从牛,象引牛之縻也,玄声。”这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引牛之縻,“縻”读mí,本义就是“牛轡也”就是牛缰绳。“牵”字没有甲骨文字形,现在发现的最早的牵字是战国文字,如图:

《说文解字》第135课:细说“牵”与“牿”

(牵的字形演变与分析)

战国文字“牵”用于二十八宿星名“牵牛”,字形像一只手用绳索拉着一只两只眼睛很大的牛;小篆从牛,从玄(绳),从冂(表前引之象),会意是手拉缰绳向前引牛的意思。因为字形交错不易书写,汉朝隶变之后,上部仅保留了原字的轮廓,现在的简化字“牵”,是由草书的写法楷化形成的。《广雅.释言》称:“牵,挽也。”所以,牵的本义就是拉引向前、挽。比如杜甫的《兵车行》有:“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发兵之前,亲人不忍分离,有的挽着衣服不让离开,有的在一旁顿足,有的拦在道路上哭,因为哭的人很多,声音大到直冲云霄。

《说文解字》第135课:细说“牵”与“牿”

(杜甫《兵车行》诗意)

本义之外,“牵”还有很多意思,举常用的说说:(1)指牛、羊、豕等牲畜。《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杜预注说:“牵谓牛、羊、豕。”孔颖达又补充:“牛、羊、豕可牵行,故云牵谓牛、羊、豕。”因为牛、羊、猪都可以牵着走,所以牵用来指代牛、羊、猪等牲畜。大意是:我们在这里停的时间太久,粮食与牛、羊等物资全都要耗尽了。(2)牵连、涉及。《广雅.释诂四》:“牵,连也。”张衡的《西京赋》有:“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指人的忧乐、宽严、盛衰等牵涉阴阳天道。

(3)牵制,制约。比如《楚辞.招魂》开篇:“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沬;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牵即受到牵制和制约的意思,“芜”,此应通“无”。这句的大意是:我从小洁白又清廉,亲身践行道义而不曾断绝,坚守美德不曾偏离,受尘俗的牵制却没有受到污染。

《说文解字》第135课:细说“牵”与“牿”

(屈原行吟图)

(4)强制,勉强。比如《礼记.学记》有:“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孔颖达疏称:“牵谓牵逼。”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说服人的时候,讲道理而不勉强人。再比如清代曾朴《孽海花》第11回说:“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牵强附会”里的牵,也是强制,勉强的意思。后世的儒生们勉强把不相联系的事拉在一起,费尽了心思,不知道这些是古今学不分明的原因。后来,牵强附会发展成成语,意思就是把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强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说文解字》第135课:细说“牵”与“牿”

(花鸭)

(5)引发,引起。比如杜甫《花鸭》:“不觉群心妒,估牵众眼惊。”杜甫借一只特立独行的花鸭说事理:花鸭啊,你没觉到群心在忌妒么?不要引起一众鸭眼受惊。既赞赏花鸭,又替花鸭担忧。(6)移动,推移。《世说新语.方正》有:“洒酣后,刘(惔)牵脚加桓公(温)颈。”喝酒喝得半醉以后,刘惔伸腿放在桓温脖子上。这两人从小一起长大,现在刘惔完全不顾地位悬殊,这也是名士风格。

此外,牵还是古地名,在现在的河南省浚县境内;还是古水名,就是现在的江西省西部的袁河,是赣江的支流。

牵还是姓,《千家姓》有载。牵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135课:细说“牵”与“牿”

(牵的小篆写法)

2、牿。读gù。《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牿,牛马牢也。从牛,告声。《周书》曰:‘今惟牿牛马。’”是形声字。本义是关牛马的圈栏。注意,以后要讲的“牢”字也是关牛马的圈栏,但“牿”与“牢”有区别。《书.费(读bì)誓》称:“今惟淫舍牿牛马。”孔传称:“今军人惟大放舍牿牢之牛马”孔颖达疏称:“此言大舍牿牛马,则是出之牢闲(闲,栅栏)牧于野泽,今其逐草而牧之,故谓此牢闲之牛马为牿牛马,而知牿即闲牢之谓也”。什么意思呢,就是把牛马从牿中放出来放养。仔细说说:

在古代,人们用以祭祀的牛、羊,通常用专门的固定的圈栏来饲养,这个专门的圈栏称为“牢”,圈养之牛与非圈养的牛,区分很严格,据卜辞反映,殷人通常称普通的牛为“牛”,这些牛,可能是普通放牧得来的牛,也可能是临时征收来的。专门圈养的牛,是经过特殊饲养的牛,在牢中饲养的牛,叫“牢”。作为祭奠用的牛,用“牢”要比用“牛”隆重。这种经过特殊饲养的牛,大的谓之“大牢”,小的称为“小牢”。

《说文解字》第135课:细说“牵”与“牿”

(现代的“牢”)

传世的文献中称牛、羊、豕各一为“大牢”,羊、豕各一为“少牢”,是秦汉之后才有的说法,跟殷商已经有区别了。

专门用于祭祀特殊饲养关牛、马的圈栏称为“牢”,在其他地方临时关牛、马的圈栏,称为“牿”。虽然都是用来关牛马等牲畜的圈栏,但二者是有差别的。

《说文解字》第135课:细说“牵”与“牿”

(现代的“牿”)

本义之外。牿还有其他意思:(1)指从圈栏中放出来的牛马。也出自《书.费誓》:“杜乃擭,敜乃穽,无敢伤牿。牿之伤,汝则有常刑。”孔传称:“无敢令伤所以牿牢之牛马,牛马之伤,汝则有残人畜之常刑。”这句话的大意是:掩盖你们捕兽的工具,填塞你们捕兽的陷阱,不要伤害从牿中放出来的牛马。伤害了牛马,你们就要受到常刑的惩罚!

(2)绑在牛角上使其不能触人的横木。《正字通.牛部》“牿,楅衡,防牛触也。”《易.大畜》:“童牛之牿。”就是说,小牛犊性子不稳定,为了防止牛犊用角触人使人受伤,人们在牛角上绑了一根横木,这根横木叫“牿”。

(3)用同“梏”。桎梏,束缚。朱熹《朱子语类》卷九十八:“圣人尽性,不以见闻牿其心。”圣人尽性,不以见闻束缚了自己的内心。

牿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135课:细说“牵”与“牿”

(牿的小篆写法)

注:楚辞《招魂》一篇,司马迁说是屈原所作,王逸说是宋玉所作,究竟是谁的作品,现在很难判断,我们配了屈原的图。

(【说文解字】之135,部分图片引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