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鵝、滷鵝、五味鵝……看大嶺山正宗荔枝柴燒鵝是這樣燒成的

東莞的不同鎮區,對都各不相同:碌鵝、滷鵝、五味鵝、燒鵝……其中,又以大嶺山荔枝柴燒鵝最聞名。說起燒鵝,相信在東莞生活過的你並不陌生。與電子溫控烤箱定時燒出來的燒鵝不同,大嶺山古法荔枝柴燒鵝,利用荔枝果木生火烤燒,需要人手蹲守操作。和全自動的“機器燒鵝”相比,荔枝柴燒鵝不僅美味不打折扣,還多了幾分生氣和樂趣,也不乏在山野中品嚐的刺激和興奮。同樣追求原生態美味的還有生活在東莞的客家人所做的客家碌鵝,傳統人家也會利用柴火熱鍋,手把手“碌”鵝。

《風味東莞》第三集,帶你深入東莞的傳統人家尋味最具特色的鵝肉。

荔枝柴燒鵝

荔枝果木為燒鵝增添果木香

碌鹅、卤鹅、五味鹅……看大岭山正宗荔枝柴烧鹅是这样烧成的

燒鵝 圖片均由東莞時報記者 李夢穎 攝

在大嶺山,食雞是日常,吃鵝則是傳統。這裡的荔枝柴燒鵝,向來不乏好食之客前來尋味。大嶺山素有“荔枝之鄉”的美譽,漫山遍野的荔枝木拿來燒製鵝肉就最合適不過了。

除了善於利用大自然的饋贈,大嶺山人還是“燒”鵝的好手。邱何軒今天預備做一隻燒鵝,等著孫子孫女們回來吃晚飯。這隻九斤重的土鵝從市場裡買回來,邱何軒在家用稻穀又養了十幾天。“這樣出來的鵝肉肉質會更緊實好吃。”邱何軒說。

燒製之前,用刀在鵝屁股劃開一個口,掏乾淨內臟,邱何軒往裡塞進了蒜蓉、八角,油鹽糖和五香粉。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獨門秘方。

碌鹅、卤鹅、五味鹅……看大岭山正宗荔枝柴烧鹅是这样烧成的

蒸好的鵝

碌鹅、卤鹅、五味鹅……看大岭山正宗荔枝柴烧鹅是这样烧成的

正在燒製的鵝

碌鹅、卤鹅、五味鹅……看大岭山正宗荔枝柴烧鹅是这样烧成的

剛燒好的鵝

填料完畢,用鐵絲紮緊並搖晃均勻。掛在通風處稍微吹晾。在大嶺山,傳統人家都有這樣一個用小瓦甏做罩的燒鵝爐。瓦甏用於保持溫度,防止荔枝柴的香氣散發。“一般自己在家燒就用這種烤爐,餐廳燒就肯定不用啦。我這個烤爐可是老傢伙了。”

生火一定要用荔枝柴。荔枝木質地堅硬,耐燒且少煙。它不易點燃,但勝在火旺、持久,清香,會為燒鵝增添荔枝木果香味。被荔枝果木香重重包裹,調料滲進鵝肉化成醬汁正在鵝肚裡翻滾。

烤爐插上電,會自行轉動,使爐內的燒鵝均勻受熱。爐膛裡放有一隻缽子用來接滴下的鵝油,避免著火燒焦。盛滿的鵝油拿來炒菜也別有一番滋味。“我們以前最喜歡用這些鵝油炒菜啊,拌飯啊,現在這種吃法比較少了。”邱何軒笑著告訴記者。

經過高溫大火烤制,鵝身顏色自然金黃。切開飽含汁水的鵝肚,香氣肆意外露。“燒鵝一定要趁熱吃。”邱何軒提醒道。即燒即吃能使燒鵝的美味最大化。噙住一頭,附著在鵝肉上的荔枝木香與舌尖頃刻碰撞,這是自家風味,也是滿足的味道。

客家碌鵝

把滋味託付給掌勺人

同樣利用柴火創造奇蹟的還有客家碌鵝。“碌”並非“滷”,在東莞話裡實為“煮”。這一道代表了東莞風味的經典粵菜,由始至終講究食材的天然和菜餚的色香味俱全。劉漢英家住東莞牛山,這一帶住著不少客家人,因此每到飯點,家家戶戶飄出來的飯香都飽含了樸實的客家風味。

碌鹅、卤鹅、五味鹅……看大岭山正宗荔枝柴烧鹅是这样烧成的

待斬的碌鵝

碌鹅、卤鹅、五味鹅……看大岭山正宗荔枝柴烧鹅是这样烧成的

客家碌鵝

每次做碌鵝,劉漢英都習慣早起。先收拾一下柴火,在老伴的幫忙下生火透爐,劉漢英則在一旁把剛宰好的土鵝清洗乾淨。接下來就要開始醃製調味了。用以調味的調料並不複雜:用鹽嵌入肌理,是製作客家碌鵝的必要準備。老抽用以調味上色,再從鵝頭開始,用蒜蓉豆豉調好的醬汁,加入南乳塗抹全身。不一會兒,淨白的鵝肉在調料的“上色”後有了煥然一新的面貌。

只見劉漢英一手抓住鵝肉,另一手輔助,讓它接連在鍋裡翻滾再翻滾,它將滋味的部分託付給了掌勺人的功底。“鵝的體積肥大,這樣做會更入味。”劉漢英解釋。

煮鵝的同時,利用香芋或者菜乾吸附醬汁濃縮的精華,是極為聰明的做法。50分鐘後,揭蓋開鍋,劉漢英做的第一件事是先把醬汁舀起來,“這些醬汁待會還要加入一些爆香過的蒜苗。”

除去鵝肉部分,劉漢英另外還把鵝血煮熟,鵝油就來炒菜,鵝雜拌炒粉絲,物盡其用。端上餐桌的鵝肉,光看就讓人垂涎三尺。用醬汁澆淋鵝肉,肉質的嫩滑與醬汁的馥郁香濃,相得益彰,水到渠成。這是食材和配料完美搭配的最好體現,更是屋瓦迴廊、尋常巷陌之間,東莞人最引以為豪的美食體驗。

記者 莊嘉穎/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