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明 沈周 《落花詩意圖》


蘇軾曾在《東坡志林》中說,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

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對王維的詩藝意境作了很好的總結。

其中的“畫中有詩”,

可謂是意境在藝術中的最好呈現!


意境,是畫家採用藝術手法營造出來的一種境界,是形與神、虛與實、動與靜、有與無的和諧統一,也是理想與現實的妙合。意境美是中國畫的核心所在,是中國畫的精髓,是中國畫的靈魂。


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南宋 馬遠《竹澗焚香圖》


前段時間,央美中國畫學院的考題“玩出新高度”——首次增加了詩歌創作,要求考生自作詠春七絕一首,平添了不少“知古”的味道。

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美院藝考閱卷現場

其實,去年杭州中國美院就已將古詩詞引入考題,要求考生根據唐代詩人劉長卿《尋南溪常道士》這首詩完成一幅主題畫創作。希望通過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倡導,加強對考生人文藝術內涵的考查。

其實,一個好的命題有時能成就一幅絕世好畫。不信?來宋朝徽宗年間看看!


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朝政理得不怎麼樣的趙佶,不僅是位才華橫溢的書畫家,創建並主管了世界上最早的國家級畫院——宣和畫院,同時,也是一位評判行家和命題高手。考試內容摘古人詩句為題,要求考生畫出詩句的意境,構思巧妙,不落俗套,做到筆意俱全。

一起來看看當時出現過什麼樣的滿分答案!

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深山藏古寺”著意在“藏”字上做文章,給人以“畫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享受。“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繪畫講究藏得自然,藏得巧妙,藏得有詩情畫意的意境。

得滿分的那位高明的畫家,根本就沒有畫廟。只畫了深山陰谷中的一條石徑,盡頭有個和尚在挑水,大樹掩沒不知寺院在何處?就是這樣一幅畫,最後獲得了徽宗的好評並奪了魁。

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畫家獨具匠心,他的畫面是:一個落日近黃昏的夏天,遊玩了一天的官人帶著女伴騎著馬迴歸鄉里,馬兒疾馳,馬蹄高舉,幾隻蝴蝶追逐著馬蹄蹁躚飛舞。 蝴蝶追逐馬蹄,使人一下子就想到那是因為馬蹄踏花泛起一股香味的緣故,考題中的涵義非常巧妙的被帶了出來,含蓄又有意境。

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有一個應試者叫李唐(後來成為南宋大畫師),他只畫了一座小橋,橋邊畫了一大片竹林,林中挑出一個酒招子,上寫一個“酒”字。這個“鎖”字就是要畫家在“藏”的構思上下功夫,而李唐的畫恰恰表現了“藏”。將酒店“藏”於竹林之中,只露一招兒,其趣在半含半露之中。這種“露其要處而隱其全”的藝術手法使宋徽宗大為讚賞。

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這道題取自“嫩綠枝頭紅一點,惱人春色不須多”的詩句,不出意料,很多考試就是直接在綠葉上畫了朵紅花,或是一叢綠葉中露出朵紅花。但有位畫家畫了綠樹中裡一個亭閣,一位仕女正倚欄而立,她嬌豔的櫻桃小口在一片綠的畫面中顯得明豔照人。不用說,這位畫家憑藉這一巧思脫穎而出。

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奪魁者畫了一船伕臥於船尾,橫一孤笛,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很顯然,奪魁者的成功之處在於突破了常規思維定勢的束縛,運用反向思維,立意構圖,即以沒有渡客來對比出寒江曠野中船伕的悠閒孤寂,從而切中了詩句中“無人”的真正含義。

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以為北宋的畫家個個都是“風花雪月”,純粹的文藝範,那就錯了。這一考題的奪魁者王道亨畫蘇武牧羊假寐,夢迴故鄉的情景。蘇武在異國的冰天雪地中,正在打瞌睡,睡夢中一定是千萬裡遠的家鄉,一幅清冷、淒涼、愁慘的氣氛,令人觸目傷懷。這幅畫好像也預言了徽宗本人的命運,在被金兵囚禁期間,徽宗受盡精神折磨,“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山南無雁飛”,這一句算是真正體會這幅圖的真正境界了。


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王希孟《千里江山》(局部)


從這些故事中我們可以感覺到,宋徽宗看重的是想象力和含蓄的意境,希望應試畫家所作不但需要切合試題,更要另闢蹊徑,構思巧妙。在這樣的選拔和教育制度之下,李唐、王希孟等一批畫家畫史留名。


歷代名家作品的意境之美


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禪僧畫家 牧溪《蓮鳥圖》

中國畫強調的“意境”,實際上是禪宗極大地推動社會審美層次發展的結果,“意境”和“禪境”在本質上有著一致性。


何為“禪境”?正如青原惟信禪師所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之時,有個入口,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然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局部


這種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統一的狀態,便是禪宗追求的最高境界。意境生成的三個階段,實際上也是禪境產生的三個階段。


【五代】



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荊浩 《雪景山水圖》


把意境說得最精闢的,要推五代時期鄴都青蓮寺僧大愚向荊浩索畫的詩了:

六幅故牢建,知君筆意蹤;

不求幹澗水,止要兩株松。

樹下留磐石,天邊縱遠峰;

近巖幽溼處,惟借墨煙濃。



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荊浩《 匡廬圖 》


荊浩畫好畫後也做了一詩回答他:

恣意縱橫掃,峰巒次第成;

筆尖寒樹瘦,墨淡野煙清。

崖石噴泉窄,山根到水平;

禪房時一展,兼稱可空情。



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荊浩 《山水中堂》


這首詩的含義卻不同了,它的意思是偏重筆情墨趣一方面的。可知有了意境也需要筆墨來表現和加工。沒有筆墨的情趣,儘管你有好的意境也很難具有逗人愛戀的魅力。

【唐代】




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王維《江干雪霽圖卷》(局部)


在中唐,王維用破墨表現山水,追求一種幽靜、淡泊、空寂、玄遠的意境,後被推崇為“文人畫鼻祖”。他對中國畫的意境追求立足於詩畫的結合上,以詩入畫。他的詩畫之境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禪宗之境”。

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