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飯,最有儀式感的一頓飯

今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年味已經達到鼎盛之沸。

年味離不開吃,廚房裡忙著噔噔噔切肉的砧板,鍋裡蒸著飄香的大白饅頭,餐桌上放滿了各種等待烹飪的食材,所有的鍋碗瓢盆幾乎都用上了。

一年中最有儀式感的一頓飯將會在今晚隆重登場,每家每戶都在精心地準備著這年夜飯的豐盛。

清代顧祿所著的《清嘉錄》裡,“除夜,家庭舉宴,長幼鹹集,多作吉利語。名曰年夜飯,俗呼閤家歡。

“閤家歡”,承載著我們對一年豐收的喜悅,對一家人團圓的信仰,以及對來年美好生活的祝願。

01

團圓是最大的喜慶

又到一年春運時。

有外媒稱:中國春運時全球最大規模的人類遷徙活動。回家團圓是每一箇中國人永恆的主題。

在返鄉隊伍中有一支特別的大軍,擠在貨車、客車的夾縫裡,冒著寒冷和疲憊,跋涉上千裡,只為了省下買車票的錢,給家人帶上一份禮物。

他們就是鐵騎大軍,摩托車是他們的交通工具。

廣西新聞頻道的記者在賀州的愛心春運服務站,採訪了這樣的一對鐵騎大軍夫妻。

從廣東惠州返鄉的羅先生和林女士已經開了六個小時的車了,中間休息了一次。簡單的行囊,似乎和其他滿載行囊的鐵騎大軍不一樣。

原來他們把打工的錢都攢下來了,打算回老家,老人和小孩喜歡什麼就買什麼。

一到服務站,羅先生還沒喝完手上的熱茶,就迫不及待地和家裡的老人小孩打開了微信的視頻電話。

“還有一個小時就到家了啊。”

“好好,那你們開車慢點啊,小心點。”來自老父親的囑咐。

“爸爸,我和爺爺奶奶都在家等你和媽媽回來吃年夜飯。”奶聲奶氣的兒子在視頻裡說。

離家越是近,思念越是迫切。

年夜飯,最有儀式感的一頓飯

羅伯特說:“無論何時何地,家永遠是向遊子敞開大門地方。”回家團圓是我們永恆的主題。

一個小時後,羅先生夫妻終於趕在年夜飯前回到了溫暖的家。

“爸,我們回來了。”“你們終於回來了。”簡簡單單的兩句話,卻道出了一家人心裡的盼望--對於團圓的盼望。

爆竹聲再響亮,對聯再押韻,也不及一家人團圓的喜慶。

年夜飯上一家的團圓才是最大的喜慶,人齊了,家團圓了,年夜飯才是正式的開始。

02

年菜是最幸福的味道

作家林語堂說過,“如果說中國人非常重視某種東西,那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學習,而是食物。”

年夜飯的事物更是被寄予了更多的“好意頭”:腐竹意味富足,豆腐意味富貴,生菜即生財,芹菜代表工作勤勞,蔥與蒜希望孩子讀書聰明。

記錄片《舌尖上的新年》講述了中國家庭裡關於年夜飯的故事,關於食物和人的故事。

《舌尖上的新年》所說的:“年夜飯是一年收成的檢閱,人神共饗,所以第一原則是隆重、豐盛。”

趙明慧趙婆婆家年夜飯上的蒜苗炒臘肉是兒女們的最愛,一口下去香氣滿嘴。兒女愛吃的味道,就是臘肉最好的滋味,也是趙婆婆和老伴最大的滿足。

臘肉是趙婆婆和老伴親手熏製而成的,耐心地對待每一個繁瑣的工序,只為了那一口最正宗的臘肉。

豬被圈養在院子裡,肥瘦大小正合適;花椒八角桂皮煸炒後磨成粉,均勻地塗抹在豬肉上,分量、比例、力度,趙婆婆已經有六十幾年的經驗了。

掛在房樑上的臘肉,被香柏和杜仲燃燒的煙氣熏製,這香柏和杜仲是趙婆婆的老伴親自去山間砍伐,用揹簍一路揹回來的,只因其有綿長濃郁的香氣,是熏製臘肉的上好燃料。

製造而成的臘肉切薄片,瘦肉紅潤,肥膘通透,這是臘肉最好的狀態,配上大蒜紅椒,一道色彩搭配鮮豔的蒜苗炒臘肉,升騰起醇厚的香氣。

在年夜飯上,臘肉沒有辜負老兩口的精心熏製,美味慰藉著漂泊在外的兒女。

食物承載了我們太多的情感,遊子對家的思念,父母對兒女的掛念。一切的情感,都藏在這一片臘肉裡。

而每一片精心製造的臘肉,都是趙婆婆和老伴對兒女滿滿的愛。在老一輩的心裡,愛不用說出口,愛是行動,一片上好的臘肉就是最好的證明。家的味道,才是天上人間的美味。

年夜飯,最有儀式感的一頓飯

在知乎上有人問“年夜飯裡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網友說“年夜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是媽媽做的梅菜扣肉,經過煮醬炸蒸的工序,肉皮勁道,肉香糯不油膩。這道菜,就是家的味道。”

每個家裡都有屬於自己家的一道獨特的年夜飯味道,這個味道將會成為家的傳統,在每個家庭裡代代相傳、繼承。

03

四代同堂是最大的福氣

年夜飯的飯桌上坐滿了滿滿的一桌人,家中上有雙親下有兒女,人丁興旺的熱鬧總是讓人滿心歡喜。

同事小林是廣東潮汕人,潮汕人重視傳統重視家庭觀念,每年的年夜飯(廣東人也稱團年飯)都會家族大聚會,一個大家庭幾個小家庭,三輩四代人加起來都有近20人口。

近幾年來,小林家的年夜飯都在酒樓舉行。年夜飯酒樓的火爆程度,讓小林每年都得提前兩個月預訂。

一家人熱熱鬧鬧圍在飯桌前,歡聲笑語聲在房間裡迴盪,每個人臉上掛著的笑容洋溢著幸福。

小林的爺爺奶奶已是80多歲高齡了,但身體還算硬朗,兩位老人家看著人聲鼎沸的場面整晚都笑不攏嘴。

“爺爺奶奶,你們在家要好好的啊,身體健健康康的,這是我們幾個孫子孫女給你們買東西吃的錢。”

小林代表幾個孫子孫女向爺爺奶奶獻上了壓歲錢,給長輩壓歲錢是廣東的傳統。

“看到你們每個人都長這麼大,爺爺奶奶心裡真的太高興了,爺爺奶奶一定長命百歲,看到你們娶妻生子。”眾人又是一陣大笑。

一家族的和睦就在那齊齊整整的碰杯中升溫,“新年快樂,身體健康!”最好的祝福,送給最親的人。

親戚的輩分模糊了,但親戚之間、兄弟之間的聯繫總會在年夜飯被重新喚醒,血緣的親情就這樣一代又一代被流傳了下來。

年夜飯,最有儀式感的一頓飯

作家梁實秋曾經在《北平年景》中寫到,

“北平人稱餃子為“煮餑餑”。城裡人也把煮餑餑當做好東西,還有考究。其中一隻要放進一塊銀幣,誰遲到那一隻主交好運。

家裡有老祖母的,年年是她老人家幸運的一口咬到。誰都知道其中作了手腳,誰都心裡有數。”

一家人的福氣莫過於一家人相親相愛的和諧,時間在走,容顏在變,但父母在,兄弟姐妹在,親情在,此乃人生幸福事。

上敬長輩,下愛晚輩,四代同堂的和順才是一個家最大的福氣。

04

全家福是美好的記錄

吃完年夜飯再拍一張全家福,成為了小林一家雷打不動的傳統,大概也是大多數中國家庭的傳統。

“來來來,大家趕緊找好自己的位置。把椅子搬好,讓爺爺奶奶坐中間,爸爸大伯你們坐祖公祖婆的旁邊。”

“1,2,3,茄子。”固定好攝影設備,調試好時間,大家在相機那一聲“咔”聲中留下了這一年的全年福。

“照片記得曬出來,到時候一家一張啊,大家以後可以拿出來看看。”眾人說道,大家都想把這份記憶好好珍藏。

年夜飯,最有儀式感的一頓飯

親人聚在一起,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回看一年年的全家福,點評每個人的變化:

去年小林堂哥還沒有結婚,今年已經娶了媳婦了;

五年前的全家福還只有18個人,小林的爸爸還沒退休,小林和堂哥都還在上大學。

十年前的的全家福老小林輩的子孫都還是小孩子,一個個地在竄個頭,滿臉的稚氣。那時候爺爺奶奶的頭髮還沒有全白,皺紋還沒有爬滿額頭。

全家福成了一家人的記錄,家中的老人越老越老了,孩子越長越大,人數也越來越多了,全家福成了最奢侈的回憶品。

有人說“一張全家福,就是將強烈的歸屬感與情感寄託其中的最美的照片。”記錄著一家人的繁衍與繼承。

05

每年的年夜飯都是中國人春節裡的重頭戲,無論相隔多遠,工作有多忙,人們總會回到自己的家,吃一頓團團圓圓的年夜飯。

我們用了最豐富的菜餚來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最深的愛,年夜飯是血濃於水的親情的具象化。

其實,我們並不在意年夜飯吃什麼,形式是什麼,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最深處,最在意的都是那齊齊整整的團圓。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長輩的安康是全家的安心。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在哪,家就在哪。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兒女,是父母永遠的牽掛。

年夜飯,寄託了我們對團圓的渴望,對家人的祝福。年夜飯,不僅僅是一頓飯,更是一場沸騰在血脈中的親情的相逢。

“回家吃飯”,是我們每個中國人心中最有分量的一句話,那是銘刻在骨子裡對家的嚮往,對家人的思念。

你家的年夜飯,又上著怎樣的菜餚,上演著怎樣的溫情故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