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就是擁有更高效的“風險買賣

概念: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就是擁有更高效的“風險買賣”模型的金融。金融的本質從來沒有變過,只是自大到認為自己可以藐視本質的人越來越多。

案例

你在一家傳統金融機構工作很久,很想出來創業。可是,做什麼好呢?

前段時間很流行一個詞:互聯網金融,這段時間,不火了,開始流行另一個名詞:科技金融。但是,這聽上都是那麼的不靠譜。到底應該選什麼切入點,怎麼開始創業呢?

你應該首先找到你的如意金箍棒,那就是:更高效的“風險買賣”模型,並以此為核心競爭力,一路西行。否則,別去創業。

運用:更有效的“風險管控機制”

假如,我是說假如,微信也要做P2P了。它可以怎麼做呢?

我今天想借1萬元錢,願意給出8%的年化利率,10天歸還,按天計息。誰願意借給我?年化利率8%,至少比放在銀行好,但你很擔心,萬一不還錢怎麼辦?

微信說,這樣,那就拿我在微信裡,和他溝通最多的20個朋友的溝通權利做抵押,你看行不行?

10天之後,不管什麼原因,我沒來得及還錢。

互聯網金融,就是擁有更高效的“風險買賣

這時候,既然我之前已經授權了,微信就可以給和我來來回回溝通最多的20個人發條消息:你們這哥們啊,欠了人家1萬元錢,到現在沒還,你們不是他好朋友嘛,能不能幫忙提醒他一下?

這20個人,可能是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同事,或者我的商業夥伴,甚至是我的客戶。他們也許會覺得,這傢伙,居然連1萬元都還不起啊!本來要和我做生意的,都不做了。

什麼叫做信用?

這就是信用。他們才是我最怕失信的人啊。

那我會不會串通這20個人呢?如果我借的是1個億,我可能半年前就和這20人說好了,誰都別聊,只和我聊。半年之後,1個億拿到手,21個人集體消失。

但是,我借的是1萬元。1萬元,我不會這麼幹。每一個風險,都有它的價格。

互聯網金融,就是擁有更高效的“風險買賣

· 場景2:按公里數來買的汽車保險

以前的車險,每年到那個時候,就會有人給你打電話,盜搶險多少啊,第三者責任險多少啊,一秒鐘就算出保費了。

但是,比如我,一年要在天上飛100多次,200天不在上海,那輛車幾乎不開的人,和你每天都開30公里上下班的人,交一樣的保費,你覺得合理嗎?

我交的保費,顯然貴了。這個“風險買賣”的模型有問題。

現在有一種設備,叫OBD,放在車裡,監測你的行車數據。有了這個東西后,以後的保險就可以不按照年來賣了,而是按照公里數來賣。開車多的人,明顯就應該多交錢。

如果我的車一年都沒開,我其實只應該交停車費,一分錢保費都不應該交。

這就有意思了,那每公里交多少錢呢?

按照你的行車習慣來定價。開車習慣好的人,就應該便宜。開車習慣差的人,到了路口,打著左轉向燈,向右轉的人,就應該多交錢。

按照公里數來買,按照行車習慣來定價,不管你叫他互聯網金融,還是科技金融,你其實都是根據數據,用一套更有效的“風險買賣”模型,把我的行車風險給買走。我因此更省錢,而你因此更賺錢。

互聯網金融,就是擁有更高效的“風險買賣

小結:金融的本質

金融的本質,是“風險買賣”。真正的互聯網金融,或者科技金融,或者任何一種“新金融”,都應該基於更高效的“風險買賣”模型。否則,不管它叫什麼,都是死路一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