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康佳轉型之惑

有著38年曆史的康佳集團(深康佳A,000016.SZ)想要轉型了。這家公司計劃抹掉消費電子領域的標籤,轉而成為一家科技創新驅動的投控平臺型公司。

不僅於此,康佳還暢想到2020年實現營收600億元,培育3個營收過百億的新產業,打造1-3個新的境內外上市公司,2022年完成營收1000億元。

為實現這些宏大的計劃,康佳要在其新簽約的五大科技產業園區投資430億元。同時,公司進軍環保和半導體行業,未來將重點佈局節能環保、半導體、新材料等領域,還將適時進入大健康、新能源汽車、5G等領域。

由於每一項規劃背後都涉及大規模投資,康佳資金壓力盡顯。要知道,康佳自2011年至2018年一季度,連續出現扣非後虧損。

對這種跨越式地擴張佈局,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直言“非常危險,步子邁得有點大了”。多位分析師也認為,康佳的投資能力和融資能力均不支持其進行多項非相關多元化發展。

但在康佳總裁周彬看來,眼下規定康佳在什麼賽道上跑,還太早。“佈局五到六條賽道,可能有三四條跑出來,那個時候大家就會知道康佳是什麼公司。”周彬說。

大跨度戰略轉型規劃

“康佳已經制定出一套以跨越和擴張為目的的全新發展戰略規劃。”周彬表示。

國企色彩濃郁的康佳集團,首先要打破的便是體制束縛,即全面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方式包括採取公司制改革、引入戰略投資者、員工持股、資產與運營重新分配以及調動資產重新組合等方式。

康佳現有“三舊六新”業務,“三舊”業務分別為彩電、白電及手機業務,目前彩電業務混改正在進行中,明確了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方向,康佳多媒體業務的“深圳康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授牌;白電業務將制定管理層持股計劃,通過激勵管理層全面地提升運營管理水平,同時對接投資銀行,尋找戰略性投資人,重點關注產業資本類投資人;手機業務已經完成了混改,康佳佔51%,管理團隊佔49%,同時將實施二次混改,積極引入新戰略投資人。周彬並未透露意向的戰略投資者。

至於環保業務、互聯網業務等“六新”業務,在成立之初就是以混合所有制形式來進行組建的。在康佳的規劃中,“六新”也成為著力點。

康佳轉型的重中之重便是業務多元化發展。與其他家電企業相比,康佳集團設想中的多元化向外延伸觸角更多、更泛。而這一點正是被業內所詬病的。

周彬表示,康佳集團將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佈局具有較高產業吸引力、符合康佳屬性且與其他業務板塊具有協同效應的新產業。

新產業包括四大業務群組,分別是“科技園區業務群”、“產業產品業務群”、“平臺服務業務群”、“投資金融業務群”。

科技園區業務群發展思路已較為明晰。康佳已經與滁州、遂寧、南京、宜賓、海門政府簽訂合作協議,進一步合力開發科技產業園區業務,五大區域項目總投資額將高達430億元。

產業產品業務群方面,康佳宣佈成立環保科技事業部、半導體科技事業部,未來將重點佈局節能環保、半導體、新材料等領域。

這其中,與康佳關聯度較高的上游業務半導體值得關注。

眾所周知,半導體也是一個“燒錢”行業。對於外界質疑如何破局半導體行業的高技術門檻和高資金門檻,康佳自稱,會用“更聰明的方式”來做半導體業務。

“康佳做半導體並不是空穴來風,”分管半導體業務的康佳集團副總裁李宏韜表示,“今年在CES上康佳是發佈了8K的芯片,而且這個芯片獲得CES的創新大獎。我們一直在儲備,以前這些儲備沒有民用化,但是我們是有優勢的。”

康佳本身也存在大量半導體需求,康佳2017年採購的半導體金額大概10億美元,“明年接近100億(人民幣),未來5年每年會超過30%的增長。這是很大的體量,意味著我們公司對半導體有消化能力。”李宏韜還稱,半導體本身也有很大的市場。

據介紹,康佳將全面佈局半導體設計、半導體制造、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等產業鏈,重點的產品方向是存儲芯片、物聯網器件、光電器件。李宏韜還透露,今年就會發布一款跟生物識別相關的物聯網芯片。

周彬表示,康佳要用5-10年時間,躋身國際優秀半導體公司行列,致力於成為中國前10大半導體公司,年營收過百億元。

如果說康佳進入半導體行業還算順理成章,那進軍環保行業跨度就較大了。選擇的理由是什麼?如何解決技術、資金、資源、人才等諸多瓶頸?環保如何與康佳其他業務發生協同效應?這都是康佳需要回答的問題。

康佳環保科技事業部已經將業務方向瞄準“水汙染防治”、“大氣汙染防治”、“固體廢料治理與回收再加工利用”、“土壤汙染處理及修復”等熱門領域。

康佳對環保業務寄予厚望,目標是1-2年內實現年營收80億-120億元。周彬還希望用3-5年時間,造出國內一流的環保運維高端品牌,實現年營收180億-260億元的戰略目標。

周彬稱,進入環保產業,康佳有著天然優勢。這些優勢包括,央企背景的支撐,充足的資金準備和良好的產業協同。

但一些行業人士認為,這些理由不太充分。一是央企背景不足以成為涉足環保行業的依據;二是資金方面,康佳也難言優勢。至於產業協同,如今看來環保行業也是關聯度不高的。

或許追熱點、跟投才是康佳佈局環保業務的真實原因所在。“大部分央企都已有佈局環保業務。”周彬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此外,環保行業種類繁多,產業鏈複雜多樣,環保上市公司多在水、氣、土、固廢、監測、治理等領域擇一或兩項進入,像康佳這種上來便“通吃”的企業鮮見。

還值得注意的是,環保行業中已發展多年的企業腳步蹣跚,規模十分有限。申萬行業分類中,公用事業類別下的水務、環保工程及服務兩個子行業上市公司中,僅有三家上市公司在2017年營業收入實現過百億元,分別是三聚環保(300072.SZ)、碧水源(300070.SZ)和新奧股份(600803.SH)。康佳這個還未入門的環保“新兵”,希望環保業務在兩年內貢獻百億規模的營收,其難度不可謂不大。

康佳的“野心”還不止這些。

周彬甚至透露,康佳將適時“在大健康、新能源汽車、大數據、物聯網、5G等領域”進行重點佈局。康佳提出自己的核心定位是“要成為一個以科技創新驅動的平臺型公司”。

周彬對界面新聞表示,前期進入新的行業,多會選擇以併購的形式,之後還包括合資公司組建等方式。“機制體制的創新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紅利,康佳就是一個平臺,歡迎各類合作伙伴都來跟康佳合作。”

目前看,康佳所投產業“具有較高產業吸引力”這點確實做到了,個個產業均是風口熱點行業,但部分業務是否符合康佳屬性,並與其他業務板塊產生協同效應,這一點值得商榷。

仔細對比康佳提出的各項營收目標會發現,其中存在一些難解之處。

康佳計劃到2020年實現營收600億元,培育3個營收過百億的新產業。根據深康佳A年報,2017年公司營業總收入312億元。這意味著,未來三年康佳原主業每年保持著300億元左右的規模,加上3個營收過百億的新產業,便可輕易完成目標。

這3個營收過百億的產業如何分佈?環保行業是其一,周彬已明確1-2年內實現年營收80-120億元。半導體行業似乎不在其列,因為周彬的目標是5-10年時間半導體業務年營收才過百億元。那麼,剩下的2個行業來自哪呢?

“投資總監已經看了500多個項目。”周彬表示。或許答案也在其中。

“千億營收或許是一個門檻,破釜沉舟,放手一搏。過去了,康佳還是康佳;過不去,康佳也許就成為了歷史。”一國企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當前國企改革進程正不斷加快,國企之間兼併重組提質減量是大趨勢。在實際操作中,判斷資產質量的難度要遠遠大於判斷資產規模,因此經營規模成為一個重要指標。

不過,並不是所有放手一搏的企業都能成功。據瞭解,數年前就有央企曾提出三年實現從數百億規模衝高至2000億元的營收目標,激進擴張後卻形成數百億壞賬最終被重組。

前車之鑑

此次戰略轉型,康佳集團已經開始打上週彬的烙印。

這位去年通過競聘上任的總裁,1979年出生,僅比康佳大一歲。此前,他曾擔任康佳集團營運管理中心總監助理、副總監、總監,董事局主席助理兼營運管理中心總監等諸多職務。

接受媒體採訪時,周彬屢次將自身與其他企業進行對比,不吝細數自身優勢。至於轉型結果如何,誰都不得而知。

過去十幾年,康佳在家電行業沒落趨勢表現得相當明顯。若不作為,行業地位下降,企業規模和盈利能力都在下降。

家電行業觀察人士梁振鵬認為,康佳最大的問題是,在己經進入的領域,遠遠沒有做好。康佳的業務線實已不少,黑電、白電、手機、小家電,但空調、冰箱、洗衣機,沒有一樣能做到行業前三,連行業前十都很難進入。即便是康佳的拳頭產品——彩電也未能進入市場前三。

以手機業務為例,康佳是入局者手機行業較早的公司。然而,在經營了18年之後,康佳手機業務營收仍未超過10億元。

在康佳官方商城裡,康佳手機價格從179元至1999元不等,多款老人機,千元以上的手機只有4款。

在業績方面,美的、格力及海爾的2017年營業收入均超過1500億元,康佳已望其項背,溝壑難填。撇開家電行業三巨頭,與彩電板塊企業相比,康佳也未佔上風。

TCL集團(000100.SZ)營收早在4年前已突破千億元關口,四川長虹(600839.SH)儘管同處於沒落趨勢,去年營收也有776.32億元。最值得一提的是海信電器(600060.SH),海信電器在2017年營收與康佳同處於300億元梯隊,卻取得了超7億元的扣非後淨利潤,這還是海信電器在彩電板塊去年面板成本大幅上漲,業績大降近60%之後的數據。與此同時,康佳2017年扣非後虧損近1億元。

康佳自2011年至2018年一季度,連續七年又一個季度出現扣非後虧損,也說明其主營業務已是多年虧損。

「深度」康佳转型之惑

對於康佳,轉型其實是必然選擇。但對康佳此次轉型規劃,行業人士多冷眼相看。不看好的核心原因無外乎兩點,一跨度過大,二錢從哪來。

梁振鵬認為康佳的“賽道說”非常危險,“這就是盲目的多元化”。

梁振鵬表示,家電企業轉型大多數是相關多元化發展,偶爾也會有非相關多元化發展,比如格力的手機業務。康佳此次轉型,所涉及業務大多是非相關多元化。非相關多元化相對來說風險較大,未知數較高。

在家電企業中,海爾、美的多元化思路清晰。例如,海爾絕大多數佈局都是家電IT領域,電腦、手機等幾十上百種產品都與海爾主業關聯度很高。美的走向工業機器人領域,因其本身自己也要轉向智能製造,採購工業機器人。

在梁振鵬看來,現在不是靠砸錢就能進入一個市場,沒有技術專利,肯定會遭遇競爭對手的專利封鎖。

通過收購的方式也難成行。“真正好的技術,真正競爭力強的公司,別人是不會賣給你的。”梁振鵬表示。

另一位業內觀察人士劉步塵也持相似觀點。“你準備的賽道越多,說明精力越分散,資金需求量越大,從某種程度上也說明管理層對未來不清晰。這不是一件好事,因每條賽道都需要人才、精力和金錢的投入。”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也曾提出“跑道”,但只提第二跑道,在家電之外準備一個產業,即機器人產業。

“我對康佳積極的戰略持不那麼積極的看法。康佳從無作為到突然之間動作大,在我看來轉型步子邁得有點太大了。”劉步塵稱,“轉型為投控型的科技產業集團,和企圖進入的行業,從目前來看康佳幾乎做不到。”

對康佳2022年的千億營收目標,劉步塵直言,“5年營收翻兩倍以上,康佳一定做不到。”沒有進行風險收益評估,沒有確切有保障的資金來源,僅靠一個理念而進行的數據預測,其結果是沒有意義的。

基於對康佳轉型的擔憂,兩位行業觀察人士不約而同提到另一家曾經的家電巨頭——春蘭股份(600854.SH)。

20世紀90年代,春蘭空調在行業風頭無二,幾乎每賣出兩臺空調就有一臺是春蘭空調,較當下的格力空調市佔率還高。之後春蘭開始涉足摩托車、中型卡車、能源技術、冰洗、電視、IT、金融投資、汽車底盤和壓縮機等領域,欲打造“春蘭帝國”。

經歷了轟轟烈烈的多元化之路後,未堅守主業的春蘭集團如今已瀕臨退市,2017年營收僅8.19億元規模,最新市值不足25億元。

前車之鑑不勝枚舉。除春蘭集團外,輝煌一時的澳柯瑪、小天鵝集團、科龍電器等很多家電企業也在多元化之後,新主業競爭不力,原主業優勢喪失,淪落至被人併購。

“這都是教訓,這些企業都是垮在了不切實際的、超出自身能力的、追求超高速發展的不相關的多元化。這種風險非常巨大。”梁振鵬表示,近兩年的樂視也是一個非常突出的例子。“很多企業倒閉重組重要的原因都是過於著急的多元化。因此康佳還是應該謹慎一些。”

資金難題

業內對康佳不看好的另一重要原因便是如何解決資金難題。

康佳僅科技產業園投資就有明確的430億元,若在兩年內有3個新產業能達到百億級別的營收,前期也需重金支撐。

梁振鵬提到,現在康佳計劃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但這個投入計劃遠遠超過其每年的淨利潤。貸款投資,就容易資不抵債,每年淨利潤也難償利息。

從康佳自身業績來看,顯難有所作為。儘管去年康佳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超過50億元,但盈利是非經常性損益所致。2017年,康佳在轉讓深圳市康僑佳城置業投資有限公司70%股權獲得了鉅額一次性收益。

多年以來,康佳資產負債率高企。2010年至2015年資產負債率均在75%左右,在2016年達到峰值80.75%。這一數據在同行中處於較高水平,且康佳2015年和2016年的資產負債率為家電板塊各公司之首。這並非一個有益的數字。2017年賣子獲利後,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回落至65.20%。但此路可一不可再。

「深度」康佳转型之惑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康佳是盈利能力較差的企業,別人盈利,他虧損;別人大盈利,他小盈利。康佳自身沒有那麼多資金,能活著,也是母公司華僑城的支持。”劉步塵稱,因此康佳只能使用外部資金。

“單純靠自身的原有的內生積累,是不夠的。”康佳集團財務總監李春雷也意識到這個問題。

不過,康佳認為自己已有萬全準備。

首先,便是大股東華僑城的支持。“康佳是上市公司、有大股東的強有力支持,所以在資金方面康佳並不欠缺,資金狀況良好。”李春雷稱,2015年開始華僑城集團給康佳近100億元規模的授信,通過發超短融可以帶來相對成本較低的資金。

其次,不斷擴張自身的融資渠道。“目前來講,我們要經過股東會進行資金報備有資產證券化的業務,包括產業併購的貸款、科技園發展的基金,以及之前科技園的部分產業,我們在投的時候就有考慮到‘募’和‘退’。”

“此外,金融機構對我們也充滿信心。”李春雷表示。

對此,劉步塵分析稱,康佳母公司華僑城支持力度不會很大。一來,半導體、環保行業的投資是非常大的;二來,華僑城本身在房地產行業也並非數一數二公司;三來,華僑城的持股比例僅21.75%,其幫助也會十分有限。

康佳正通過各種方式拓寬融資渠道,且執行相當迅速。

5月22日,深康佳A(000016.SZ)公告,公司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50億元公司債券,計劃用於償還有息債務及補充流動資金等方面。

同日,康佳集團表示,擬開展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業務,計劃發行規模不超過10億元。此舉可減少應收賬款對公司資金的佔用,提高公司資產流動性。

“50億元公司債能不能發出,還是後話。”劉步塵表示,傳統的家電企業向來缺乏融資能力,美的、格力盈利能力強,資本市場給到的市盈率仍低,更不用提康佳。“康佳過去的盈利能力太差了,能順利融資是很難的。”

近期債務違約事件頻生,企業發債遇難。東方園林(002310.SZ)欲發債10億元,僅募得0.5億元,二級市場上市值慘縮水百億元。

一位分析師則認為,半導體行業、環保行業投資較大,即使成功融資50億元也難解決問題。“資金仍會有很大的缺口”,他分析稱。

二級市場上,投資者也對康佳集團的轉型給出了自己的態度。過去一週,深康佳A5月21日收漲,之後便衝高回落,成交量逐日萎縮,連跌五個交易日,累積跌幅7.05%,跑輸大盤指數。

5月25日,深康佳A還出現一筆折價大宗交易,成交300萬股,成交價5.37元,較當日收盤價折價7.89%,較前收盤價折價10.05%。

可見,面對公司釋放的“重磅”利好,資本市場態度也是遲疑的,甚至對前景還有些憂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