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笔下最蠢谋士 献1计“一箭双雕” 让曹操痛失最重要2大猛将

(说历史的女人——第653期)三国最著名的大战役有三场,而赤壁之战则是其中之一。同时,赤壁之战因为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进一步艺术化,也成为传播度最高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场战役。原因是,罗贯中要借助这场战役来成就一个人,即彰显诸葛亮那“近乎妖”(鲁迅语)的智慧。不过在拔高诸葛亮智慧的这个过程中,罗贯中还设置了一个垫背人物,就是周瑜。当然这个逻辑就是周瑜厉害,而诸葛亮更厉害。类似于拔高关羽一样,说颜良厉害,却被关羽轻松阵斩。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因此,罗贯中也必须让周瑜先厉害一点,不然就显示不出诸葛亮的更高明了。于是,在拔高周瑜的时候,也必须得有一个垫背人物来抬高周瑜。这个人物就成了罗贯中笔下最蠢的谋士,他给曹操献了1条计策,具有“一箭双雕”的效果,不过不是对敌人,而是让自己的老板曹操痛失麾下最重要的2大猛将。

罗贯中笔下最蠢谋士 献1计“一箭双雕” 让曹操痛失最重要2大猛将

这个谋士就是蒋干。

在《三国演义》的故事逻辑里,说蒋干是最蠢的谋士,一点也不为过。在赤壁之战开战之前,蒋干出场了。蒋干出场的身份是曹操帐下的谋士。蒋干对曹操说:“曹公,我和周瑜是老同学,关系很不错,我觉得根本不需要打仗,我单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能把周瑜说动,让他归降曹公。”

曹操很高兴,于是就派遣蒋干过江去劝降周瑜。蒋干就一舟一童渡江而去,来到了周瑜的营地。周瑜见老同学来访,当然非常高兴。但同时,周瑜也知道蒋干是来干什么的。所以,在接待蒋干的酒宴上,就故意提出不谈军务,只叙旧喝酒。并且故意喝多,和蒋干掏心窝子聊天。

结果夜里就发生了“蒋干盗书”,蒋干兴冲冲回来,给曹操带来的不是劝降成功的周瑜,而是周瑜伪造的两封书信。曹操看罢大怒,可是这一怒不要紧,两个人遭殃了。一个叫蔡瑁,一个叫张允。

罗贯中笔下最蠢谋士 献1计“一箭双雕” 让曹操痛失最重要2大猛将

这两个人有多重要呢?这么说吧,周瑜在出战赤壁之前,曾经给孙权汇报工作,主要说了能够战胜曹操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曹操的大军多为北方士卒,不习水战。其实,这也是诸葛亮认为能胜曹操的原因之一。但是到了赤壁前线,这个原因被两个人给破了,他们就是蔡瑁和张允。原因是周瑜的东吴水军天下无敌,但荆州的水军其实也不弱。

曹操在破荆州后,荆州投降,荆州的兵马都为曹操所得,其中就包括最宝贵的荆州水军。也正是因为有这一支荆州水军精锐,曹操才有南下攻打孙吴的计划和方略。

在赤壁前线,曹操和孙刘联军对垒的时候,曹操的水军都督就是蔡瑁和张允。这两人的存在,其实是让周瑜很头疼的,或者说周瑜的水军就算击败曹操的荆州水军,恐怕也是歼敌一千自损八百。

从这个层面来说,蔡瑁和张允对于曹操的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可是这两大水军猛将,却被蒋干给搞掉了。当时荆州士卒都是新降,曹操对其的信任度还不够扎实,恰好周瑜又给蒋干来了这么一道。曹操盛怒之下,斩了蔡瑁和张允。结果是,刀斧手的刀子刚落,曹操就发现后悔了,可是木已成舟人已死,已经来不及挽回了。

从某种程度来说,蒋干献一计,本想劝降周瑜,结果却反被利用,出现了“一箭双雕”的结果,让曹操误斩蔡瑁和张允,痛失最重要的2大水军猛将。可以说,蔡瑁张允一死,周瑜是长吁一口气,因为他这次是真的再也不用担心曹操的水军了。没有杰出的水军将帅统兵布阵,再多的士兵都是一盘散沙乌合之众了。

但是蒋干接着又干了一件要命的事,即帮助周瑜解决另一个问题。这就是小说,正所谓无巧不成书,蒋干的作用就是出来解决周瑜的问题。第一次是帮助周瑜除掉了蔡瑁和张允,第二次则是帮助周瑜进一步坑惨曹操。原因是周瑜想使用火计烧曹操的水军,但曹操的水军战船独立,火攻效果发挥不出来。于是,周瑜麾下的功曹庞统想出一计,即连环计。

可是如何让庞统把此计献给曹操呢?曹操多疑,想取得他的信任,可不容易,非有人引荐不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蒋干同学又来了。结果蒋干又把庞统当做人才带回曹操大营,以为又是大功一件。这样庞统,就顺势说出了所谓的连环计。曹操纳其计,让大小战船用铁锁链接起来,为周瑜实施火攻完成极其重要的第二步。当然也为曹操的赤壁之败埋下了第二个大伏笔。

作为曹操的谋士,蒋干原本是打算一箭单雕周瑜,结果被周瑜来个反间计,“一箭双雕”了自己阵营。先是一箭双雕了蔡瑁和张允,接着又在第一次坑了曹操的基础上,来了第二次坑曹操,从坑曹次数上,也实现了“一箭双雕”。这个成绩,让说蒋干什么好呢?呵呵,真是罕见的“奇才”啊。

结语或附注:在罗贯中笔下,蒋干蠢到了极致,甚至令人可恨可笑。可是演义归演义,我们当故事来看。但凡事我们都要弄个明白,或者至少知道历史真相是怎么回事。比如我们今天所说的蒋干,在演义中,他确实不堪。但在正史记载中,我们就会看到另外一个崭新的蒋干。

裴松之在《三国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里,有一段关于蒋干的记载,说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意思很简单,就是蒋干长得很帅,而且辩才极好,在江淮之间,没有对手,被誉为三国一流名士。

此外,在史载中,蒋干确实去招降过周瑜。不过是曹操让他去的,但蒋干到了周瑜那里后,和周瑜饮酒聊天,两人堪称知音,彼此都了然对方的心思和志向。蒋干知道周瑜对孙氏的忠诚如同磐石,不可动摇,因此,在周瑜那里从未提出劝降曹操的话语。后来蒋干回到曹操那里汇报工作,盛赞周瑜的志向和情怀,并且认为周瑜是任何人都不能劝降的,曹操对周瑜的期待也就此作罢。

罗贯中笔下最蠢谋士 献1计“一箭双雕” 让曹操痛失最重要2大猛将

因此结合历史来看,我们就知道,蒋干乃高洁之名士,岂会做出演义中罗贯中笔下的蠢事?比如盗书这种小人行径?所以演义和历史要区分来看。演义不过是为了好看,图一乐子,不可当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