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经典村

大家经典村 | 杨桥村

“金钩扎月”杨桥村

陈立仁

这里历史悠久,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水网密布,湖塘众多,村落三面环水,南运河、朱家浜、太平浜河道U字型环绕。当年,这里一头通向太湖,一头连结滆湖;道路是北上常州府城、南下宜兴县城及湖州府城、西向镇江府金坛县的必经之处,这种地形,具有“金钩扎月”的气势,是一块风水宝地。地理学家说是“独特”;风水学家说是“神奇”;文人墨客看到的是“诗情画意”,生意人看到的是“发财的商机”……

880多年前,思想家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子孙、走南闯北到过很多地方经商的朱慥来到这里,他停留了下来,并决定在这里发展;于是,常州的唐姓、苏州的徐姓以及蒋、刘、华姓等商界人士也来到这里。这里开始繁荣起来,成为了阳湖县和宜兴县交界地区的集市贸易中心。村落里商贾云集,人口达到数万人左右。元末明初时,这里已经成为经济发达的商埠。这里曾集中有饭馆、绸布庄、南北杂货、国药、木行、竹器、银匠店、渔行、肉庄、染坊、槽坊、豆腐坊、木匠店、茶馆、小吃店,甚至还有烟馆(鸦片馆)等各行各业商号店铺400多家,其中当年的同仁堂药店、白虎堂茶馆、丁家堂粮行、陈万隆烟店、全盛嫁妆铺、荣光客栈等老字号商铺更是名噪一时。这里水路交通极为便利,每天有常州、无锡往返于宜兴、溧阳的轮船及不定期的班船来往,千余米长的石驳岸壁间的牛鼻孔缆绳石结满了挤泊的大大小小的船只。为了防止盗贼作案,老街四面街口均都设置了昼开夜闭的栅栏门,并雇佣专职更夫巡逻报点。村落繁华了,为了便利街市的南北往来,居民们把村里的一棵大杨树砍倒,建成一座杨树木桥,后来就以桥名为地名街名,喊名“杨桥”,又因水上水下成全圆,故也称“月亮桥”。宋末明初时,始建起了石拱形桥,清道光八年(1828)重建。桥北东侧立有《重建杨桥碑记》,详细记载了清道光年间修建桥梁的经过。重建的杨桥是金山石质,纵联分节并列砌法,单拱环洞桥,全长14.4米,桥宽2.72米,环洞直径为5.05米,南、北两侧有11级和15级石阶,拱圈上方两侧各有桥耳一对,桥栏中央两侧刻有楷体“南杨桥”字样,是阳湖与宜兴两县之间的重要通道。

清代中期,村落因古桥名为“杨桥”,整个街市也被称为了“杨桥”。杨桥已经是江南行省常州府西南部重镇,老百姓称杨桥为“太湖首镇”。抗战时期到解放后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杨桥村兴旺繁荣、远近闻名。杨桥还是一处抗日时期对敌斗争的重要地区。在1940年至1945年间,新四军、游击队以杨桥地区为通道,出入于宜兴、武进之间,是武南共产党地下组织的主要联络点,如今杨桥南堍西街桥南新村24号,就是当年中共太滆地委新四军南杨桥地下交通站旧址。

当这一切都随着时间成为了历史后,这里留给人们的仍然是一片独特的自然美景,行走在杨桥的土地上,看得到清澈的流水,看得到古色古香的老街,看得到古村落的清丽,一条条几百年前的青砖、麻石铺设的弄堂小路,一条条古街、古河,一座座古桥、古宅,一口口古井,还有那历经风霜六百余载的腊梅;以及集聚在老街上的戏院、茶馆、酒店、当铺、寺庙……杨桥古村落的体量和历史文化积淀,像是一个个历史经典元素的符号,无不再现着原生态的江南古村落的风韵,让人感受得到这里悠久历史和深厚古文化底蕴的气息;让人不由就想到杨桥红煨肉的可口,闻到了红友酒的醇香……

杨桥老街面积不是很大,总长也就730多米,呈一纵多横的“丰”字型格局展开,主干道是一条南北向的长街,另有多条巷弄向外延伸,交叉组合。老街形制保持基本完整,前街后河,前店后屋,依河而筑,临水而居,水乡特色十分浓郁。老街街道不足两米宽,人字形青石砖路,两侧都是木砖结构的老房子,上下两层,灰白色斑斑驳驳的外墙、已经褪色的暗红色木排板门和形状各异的窗格子,是老街独特的标志。杨桥的房屋大多临河而建,小巷和街道与一条条河道并行。从老街向外延伸的弄堂有长有短,但狭窄,鳞次栉比的是平房和二层阁楼,两边楼上的居民双手几乎可以隔空相握,流泻出杨桥村清淡淳朴的民风,因此被称为“握手楼”。最窄处,被村民称作“一线天”,堪称难得一见的景致。勾画出宁静氛围的杨桥村的又一特色景观,是将水乡连为一体的石拱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杨桥。古时,南杨桥的南北两头都有桥门,还有专人看管,而桥中间的那块圆石板“桥心”,就是旧时常州与宜兴的分界线。有水有桥就有船,河里穿行的是苏南很显眼的商船、著名的“杨桥头船”,也称“羊角木船”。杨桥头船船头上用木头雕着两只羊角。“杨桥头船”水运别具特色,是苏南显眼的商船。当年,杨桥村人多地少,并有千余亩低洼圩区,历史上以农业、渔业为基础,群众性商品意识浓厚,农忙之外,地方习惯是“男贩女耕”,男人贩运经商,划着杨桥头船,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多个省、市;女人家庭纺织及手工制品,如印花土布、捻纸等提供市场经营。

老街至今还保留了清末民初的布局,木排门、石板地、雕梁画栋的门窗、砖雕门楼,与古树、池塘、码头石级组合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俨然是一座江南民居博物馆。走在老街的青石板上,看着充满沧桑感的建筑外墙,那古色古香的饭庄、米行、书场、茶楼、客栈、百岁庄、牧斋院等典型的江南水乡古建筑,还有河道上悠哉悠哉行走的羊角小船与水中古老而又精致的古桥倒影相映成趣……让我们似乎进入了遥远的历史时空。不!是现实。老街新生了,老街上酒坊卖起了陈年老酒,书场里响起了惊堂木的敲击声;豆腐店、铁匠铺、棺材店等50来家店铺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掮轮车、调犟牛、二鬼摔跤、杨桥船娘等民俗36行绝技,一种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令游客惊叹而流连忘返。自然,游客们盼望着千年古村落里的这些思绪,不只是再现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九的庙会上。

有人写了一首顺口溜对杨桥进行了诠释:

“一个千年古街市(起于宋代,盛于明、清和民国)

两边两个县乡村(武进区、宜兴县两个杨桥乡共建杨桥)

三面三河环水街(南运河、朱家浜、太平浜)

四街四巷门(东西南北巷门,类似于城门)

五大寺院庙(红莲寺、万福禅院、保丁寺、太平庵、茅庵)

六座古桥梁(南杨桥、庄基桥、东西虹桥、太平桥、五洞桥、禹家桥)

七位书画家(吴冠中,徐伯荣,许童章,刘文海,朱伯友,华天祥,徐细大)

八道名特菜(杨桥红煨肉,腻雌虎,鲫鱼膳,水芹菜,杨桥面饺,韭菜饼,天香菇、龙凤配)

九处古建筑(百岁庄,牧斋院,洪家大院,岗楼,关房阁,南阳楼,白虎堂,杨桥戏院,丁家塘)

十项传统文艺(调三十六行,调犟牛,调龙灯,调大头,舞马车,拗火球,放风筝,踩高跷,赛灯笼,打腰鼓)”

2008年2月26日,杨桥被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常州市历史文化街区。2014年,杨桥村是常州市唯一一个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名录的古村落。

目前,杨桥村隶属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武进区已经有了修复杨桥老街的目标。最终将以旧时江南的独特风姿和绝版江南古村落的风韵,呈现在常州南线旅游带上。一个多么美妙的梦想哦,但愿能够早日实现,让人们真诚地发出一声感叹:这里不是周庄,却胜过周庄;不是南浔,却胜过南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