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与杨孟东的友谊

宋庆龄与杨孟东的友谊

宋庆龄与杨孟东(左)在重庆

杨孟东是美籍华人,1916年12月生于夏威夷,2009年10月逝世于美国帕洛阿尔托市。他的伯父杨仙逸和孙中山是广东香山(今中山市)同乡,早年同在夏威夷求学,因志向一致,结成好友。后来,杨仙逸加入了美国航空队学习航空技术,1918年舍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到祖国,一度担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航空局局长兼飞机制造厂厂长。

“洛士文号”飞机

1922年,杨仙逸在广州黄埔鱼雷厂视察时,不幸以身殉职。孙中山宋庆龄十分悲痛,将他厚葬于广州并立碑纪念。1923年,用杨仙逸从美国购买的配件,组装了第一架国产飞机。这架飞机以宋庆龄的英文名字命名为“洛士文号”。

20年后的1942年,宋庆龄在重庆从事“保卫中国同盟”的工作,要运送一架X光机到延安。她派人联系史迪威将军的副官理查德(迪克)·杨(杨孟东)少校,得到了热情帮助。在杨孟东提出请求之后,史迪威欣然同意,还下令将飞机用“喷灯”将舱门弄大,以便把X光机装进去。后来,当宋庆龄得知杨孟东是杨仙逸的后人时,对他关怀备至。在杨孟东调赴缅甸战场后,宋庆龄经常写信鼓励他,信中说:“你要为我多打几个(敌人)。”在杨孟东看来,“这些信是正义的火把,是光明的剑”。

一本纪念册

1944年10月,史迪威将军奉命回国,杨孟东也离开中国。为了表达对这份友谊的珍惜和纪念,宋庆龄请了郭沫若、于右任、居正、戴季陶等十八位当时政界和文化界的名人为杨孟东题字作画。这些字画做成了一本纪念册,封面是宋庆龄请沈钧儒题写的“鸿雪因缘”四个字。“鸿雪”语出苏轼的诗《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鸿雪因缘”用来比喻虽然人生无定,但是往日的友谊留在记忆中,留下的踪迹就如飞鸿在雪地上踏出爪印一样,是难以磨灭的。

1945年5月3日,宋庆龄完成了这本纪念册,并写了一封信,托人一同带到美国送给了杨孟东。信中说:“我终于完成了为这本纪念册收集作品的工作,希望你和我一样喜欢它。这是最好的纪念品,因为它包括了当今中国最好的学者和诗人的手迹。好好珍藏!”杨孟东接到纪念集之后深为感动,多年后他回忆说:“这些字画且不说都出自名人之手,单就宋庆龄这番心意,我也没齿难忘。”1946年,杨孟东到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工作,被派往上海。此时,宋庆龄也住在上海,他经常受到宋庆龄的帮助和关怀,还接受宋庆龄的委托,向解放区运去了一些医疗器械和药品。杨孟东与他的第一任妻子维维恩结婚时,宋庆龄表示了祝贺,还把他们夫妇的结婚照用象牙镜框镶起来放在自己房间的壁炉架上。

再牵纽带

1977年,杨孟东在第一任妻子维维恩去世之后,与第二任妻子——杨海伦女士刚刚结婚。此时,他给宋庆龄来信,宋庆龄回复道:“我又重新同你恢复了联系,真不知道有多高兴!27年来我一直在想,你到哪儿去了……我希望在哪一个好日子里你会来看看我,也看看1949年以来所发生的惊人变化。”同时邀请他们到中国来。接到邀请后,杨孟东和夫人欣然来到北京,同来的还有史迪威将军的两个女儿南希·史迪威·伊斯特布鲁克夫人和艾莉森·史迪威·卡梅伦夫人。这两姐妹都是在中国长大的,能流利地说中国话,并且同她们的父亲一样,对中国人民极为钦慕。她们在杨孟东的介绍下到中国来,开始在促进大洋两岸人民友谊的工作中共同发挥积极作用,并帮助重庆建设史迪威纪念馆等。

杨孟东在北京工作了很长时期,担任了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长城饭店的工程师。长城饭店是一家投资7500万美元的五星级饭店,在建设过程中,杨孟东用上了他在美国工程界工作多年的经验。这段时间,他同他的妻子杨海伦成了宋庆龄寓所的常客,得到了宋庆龄的亲切关怀。宋庆龄逝世后,1982年5月29日,杨孟东夫妇二人皆获邀参加了在宋庆龄故居举行的揭幕仪式和宋庆龄基金会成立大会。

情归故里

今年4月中旬,杨海伦女士故地重游之际。在参观过程中,她屡次驻足凝望照片,回忆起当年杨仙逸教宋庆龄学开车、杨孟东受托在香港给宋庆龄定制衣服等趣事。来到故居主楼后侧的一个房间,她面带微笑地说:“宋庆龄曾经在这里招待我们看电影,我看的那场电影是《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杨夫人陪同杨孟东在中国住了很多年,期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广播学院担任过英语教师,还笔耕不辍,用英文撰写了《长征中的红军女战士》一书。杨夫人将《鸿雪因缘》纪念册捐赠给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她说:“这本纪念集应该属于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