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失街亭到底是誰的錯,至少有三人可以守住街亭,諸葛亮為何不用?

張周韓


馬謖失街亭,諸葛亮和馬謖要各自承擔一半責任,諸葛亮的責任就在於用人不明,誤用馬謖為主帥守街亭;而馬謖的責任就在於:違亮節度,舍水上山。意思就是違反諸葛亮的安排,擅自捨棄水源而駐守在山上。

街亭在隴右的東邊,長安的西邊,也就是在隴右與長安的中間,從長安或陳倉前往隴右,如果走大道,街亭是必經之處。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先是用趙雲和鄧芝和疑兵在斜谷拖住曹真的魏國主力部隊,然後諸葛亮兵出祁山,一路圍攻魏國的祁山守將,一路前往街亭守住要道,阻止魏國的援軍,而最重要的一路由諸葛亮親率魏延、吳懿等攻打隴右,而隴右就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的。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作出這麼多的動作,就在於終極目標是拿下隴右三郡:南天、天水、安定三郡,切斷曹魏與涼州的聯繫。而守街亭這個任務,是所有任務中最容易完成的,只要守住街亭,拖延時間,讓諸葛亮有足夠的時間拿下三郡,那麼守街亭的任務就算圓滿完成了。



諸葛亮將這個任務交給沒有戰鬥經驗的馬謖,無疑是給馬謖送功勞的,也從側面反映諸葛亮對馬謖的培養,而作為完成這個簡單任務的雙保險,諸葛亮又將頗有防守能力的王平擔任馬謖的前鋒,這麼一系列的安排,只要馬謖照著諸葛亮的安排去做,不犯傻,基本上是穩拿功勞了,諸葛亮用馬謖,是出於私心的,這是諸葛亮應該承擔的責任。

可就是這麼一件穩拿功勞的事,居然讓馬謖招來殺身之禍,馬謖的失敗完全是自已作死,馬謖居然捨棄城池和水源,上山紮營,馬謖這麼做唯一的解釋就是:馬謖貪更大的功勞,上山等於是做出攻擊姿勢,馬謖想在街亭進攻,打敗名將張郃,最終的結局是馬謖不僅大敗,還被張郃軍擊潰,既然敗了,就得承擔責任,最後也落得個身死的局面,怪不了別人。



所以說街亭之敗,諸葛亮和馬謖各自承提一半的責任,最後的結局就是諸葛亮自貶三級,馬謖被殺。

事實上,守街亭的人選,唯一合適的只有王平,諸葛亮沒有太多的選擇。

趙雲、鄧芝要在斜谷設疑兵,這個相當重要,面對的可是魏國的中軍大將軍曹真率領的主力,而且還不能讓魏軍主力進入漢中,哪怕被魏軍識別疑兵,也必須在斜谷堵住魏軍主力,否則諸葛亮所有北伐軍團將全軍覆沒,這一路是相當重要,趙雲必須守斜谷。



魏延和吳懿是蜀漢當時僅存的進攻型大將,需要隨諸葛亮進攻祁山及隴右三郡,魏延和吳懿是走不開的,讓魏延和吳懿守街亭實在是大材小用了,諸葛亮必須要在短時間內,困住祁山魏軍,拿下隴右三郡,魏延和吳懿是最佳人選。

除去鎮守四方的將領,隨諸葛亮北伐的,守街亭最合適的人選就是王平了,王平在219年的漢中之戰時投降劉備,在曹操處是代理校尉,投降劉備後被任命為牙門將、裨將軍,到諸葛亮228年北伐時,王平已擔任9年的牙門將和裨將軍,並且歷來在軍中任職,作戰經驗豐富,為人低調,遵守法令,是最合適的人選。



諸葛亮為何不用王平?

說來說去,這還是諸葛亮的私心了,諸葛亮太看重馬謖了,想借機培養馬謖,並給馬謖送軍功,諸葛亮擺明了就是想提拔馬謖,馬謖是荊州人,又與諸葛亮關係非常好,諸葛亮很想培養好馬謖這個人,而王平就不一樣了,王平是降將,又是益州本地人,從諸葛亮的角度看,還是想培養荊州人,並且蜀漢政權佔主要地位的就是荊州集團。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三國志》對街亭失守的評價是馬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舍水上山,舉措煩擾”,也就是說,街亭失守的責任全在馬謖。

(馬謖劇照)

不過說起來,馬謖雖然要負直接責任,但是主要責任,卻應該由諸葛亮來負。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派沒有實戰經驗的人擔任先鋒。

看看馬謖一生的簡歷。

在劉備的時代,劉備非常看重馬謖的哥哥馬良,但是一直看不上馬謖,只是讓他擔任縣令、太守這樣的地方官。不過後來馬謖多次跑中央,和諸葛亮的關係搞得很好,諸葛亮對他很看重。常常和他交談,而且一談就是一個通宵。劉備在去世的時候,還專門叮囑諸葛亮,不可重用馬謖。不過諸葛亮並沒有在意。

劉備去世,諸葛亮讓馬謖當自己的幕僚,隨自己去平定南方。在平定南方的時候,按《漢晉春秋》《華陽國志》這樣的史料記載,馬謖當時給諸葛亮提了善待南方少數民族首領的建議。所以,才有對孟獲等南方首領“七擒七縱”這樣的事情。

以上就是諸葛亮在讓馬謖帶兵做先鋒,守街亭前的全部簡歷。從這份簡歷來看,馬謖完全沒有任何實戰經驗。給諸葛亮提出的善待南方首領的建議,表現的也只是政治才幹,不是軍事才能。

一個從來沒有實戰經驗的人,諸葛亮就敢讓他擔任對第一次北伐戰爭來說舉足輕重的先鋒,一向謹慎的諸葛亮,是不是太冒險?

(諸葛亮劇照)

第二,不努力提高馬謖的威望。

在安排先鋒的時候,諸葛亮是召集大家討論過的。大家討論的結果,認為魏延和吳懿適合當先鋒。眾人的這個意見,也是說得過去的。

畢竟魏延是碩果僅存的老將,據守漢中數十載,沒有出過任何問題。吳懿雖然也沒打過什麼仗,但他是劉備的大舅子,人脈很廣,在軍中的威望很高。而馬謖沒有什麼威信,又沒有實戰經驗,所以大家不推薦他,也是有道理的。

大家不推薦馬謖,而諸葛亮一定要馬謖擔任這個先鋒,這並不能說諸葛亮做得不對。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諸葛亮就有自己獨特的看法。這也是對的。問題在於,諸葛亮沒做對的地方是,既然他已經看出了馬謖不服眾,這時候,他就一定要給馬謖以威望,讓馬謖服眾。

怎麼樣給馬謖以威望呢?歷史上是有過這樣的經驗的,劉邦把一個毫無名氣的韓信推起來,讓他當大將。當時所有的將領都不服,最後劉邦築了一個高臺子,在臺上鄭重其事地封將,把佩劍授予他。這樣一來,韓信才具有了極大的威望。

但是諸葛亮並沒有這麼做,就讓馬謖帶著軍隊匆匆忙忙地離去了。結果,馬謖在佈置戰術安排的時候,王平等人果然不服他,和他吵了起來。

其實,軍隊裡打仗,並沒有對與不對的說法。韓信“背水一戰”與項羽的“破釜沉舟”都是違背常理的,但是他們打勝了,馬謖違反常理,也是置之死地,為什麼就打不贏呢?因為他不服眾。而他之所以不服眾,就是諸葛亮沒有給他這個威望。

(劉備劇照)

第三,整體策略太過於依賴街亭一個據點。

街亭一失守,整個北伐行動就失敗了。街亭只不過是一個據點而已,一個據點,怎麼可能對整個戰爭策略有這麼大的影響呢?這說明諸葛亮的北伐行動,具有很大的脆弱性。

同時,既然這個街亭如此重要,諸葛亮在進行頂層設計的時候,就應該有一定的補救措施。沒有任何補救措施,街亭一完全完,這又說明,諸葛亮的北伐行動,具有很大的冒險性。

既然頂層設計的責任是諸葛亮,這個責任,怎麼可能由擔任先鋒的馬謖來全負呢?

馬謖在丟了街亭的時候,諸葛亮一通痛哭,說自己後悔當初沒有聽劉備“馬謖不可大用”的話。這樣一通哭訴,所有人都找到了發洩的對象。我不能說諸葛亮是故意的,他也承擔了責任。但是,我覺得他所做的檢討,遠遠不夠。

(參考資料:《三國志》《華陽國志》《漢晉春秋》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三個人應該是魏延,吳懿和王平。魏延和吳懿是蜀中宿將,經驗豐富,也是蜀漢眾眾將中,認為最適合守街亭的。還有一個是王平,其實最合適是王平,因為從蜀漢後期的表現來看,王平是很適合做防守大將的,勸馬謖的也是王平。但是諸葛亮又不是真的預知未來,王平當時沒有表現機會,才能沒有展現出來。



諸葛亮讓馬謖守街亭,原因不難理解。蜀漢經過失去荊州,夷陵之戰後,荊州集團的將領中只有寥寥幾人。趙雲要掌管禁軍,只有魏延一個方面大將,但是人際關係處理得很不好,早晚會出問題,影響了北伐。蜀漢後期荊州集團在外征戰,只剩下一個廖化,關,張,趙雲的兒子大多都在禁軍。我們看後期蜀漢大將,王平,姜維,夏侯霸是降將,句扶,馬忠,張翼,張裔等等都是來自益州本土。荊州集團的大將後繼無人,原因就是諸葛亮培養馬謖以失敗告終。所以,魏延成了唯一能攻能守的荊州集團軍事代表,諸葛亮是不可能清除他的。



所以,魏延可以說是諸葛亮最後一張底牌,不可以輕易使用的。而第一次北伐才剛剛開始不久,距離諸葛亮想佔領隴西等地,還很遙遠。曹魏的張郃雖然是前鋒,但是大軍隨後就到,如果此時把底牌用了,魏延有失,勢必影響日後的對抗曹魏的士氣。吳懿也是如此,他是益州元老派的代表,還是劉備的大舅子,所以一旦吳懿有失,打擊的還是一大片士氣。而且,雖然吳懿是宿將,劉備入蜀後,他的表現並不多,所以“宿將”之名應該是劉璋時代獲得的,諸葛亮此時未入蜀,瞭解有限。王平其實是最適合的人選,他曾經勸過馬謖,後來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滷城之戰中,成功守住張郃進攻的南圍,導致司馬懿大敗。所以,這是王平是有實例的。問題是,當時的王平資歷不足,夷陵之戰,平南中之戰,王平沒有表現機會,所以諸葛亮沒有讓他當主將,也是情理中的。



這時候,諸葛亮用馬謖的好處就出來了,第一,馬謖雖然有些資歷,但是在軍事上是新手,輸了對以後的蜀漢士氣影響不大。第二,諸葛亮有把握承受馬謖失敗的最壞結果,如果是魏延和吳懿失敗了,諸葛亮本身付出的代價要更大,甚至觸動了派系關係。第三,諸葛亮讓穩重的王平隨軍出征,本身就是希望王平能輔助馬謖。馬謖是有才華,懂謀略,但是沒有實戰經驗。王平正好相反,長於軍旅,大字不識,卻經驗豐富。本來是可以成為一對好“CP”的,被馬謖浪費了。第四,諸葛亮對馬謖是有部署要求的,至少不會遭受大敗。第五,諸葛亮在反思北伐失敗時,認為祁山,箕谷之敗時,軍隊比曹魏多,所以開始精兵簡政《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所以,諸葛亮給馬謖的部隊並不少。

因此,街亭之敗,諸葛亮肯定是有責任的,他自己也這麼認為的,不過嚴格的說不是主要責任。主要責任還是在於馬謖,不聽王平的勸誡,立功心切。馬謖突然變得這麼急躁,原因有二,第一,要在軍中證明“恩師”諸葛亮的眼光。第二,也要證明自己的能力。只是,欲速則不達,反而丟了性命。但是,這次北伐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穫,雖然斬了馬謖,卻收了日後的大將姜維,越級提拔了有將才的王平。


大飛熊騎士


街亭之敗因為演義將“揮淚斬馬謖”一事放大,所以有了後世諸多的議論,而街亭之失按照諸葛亮自己的闡述來講,錯在於他自己,但這只是三軍統帥的勇於承擔責任,我並不認為諸葛亮在用人上有太大過失,而街亭可用之人在綜合各方面因素之後,馬謖是相當適合的那一個。



任用馬謖



從戰爭結果來看,馬謖因為沒有聽取諸葛亮的戰前部署,捨棄水源,固守孤山而導致了戰局的失敗,從而引發了後世對於諸葛亮棄用魏延和吳懿的指責,這也都是因為事情發生了才有的事後之明。這種事後之明又因為劉備託孤時警告過“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此後還有一句“君其察之”,意思就是諸葛亮你還得多考察考察。


而劉備死於223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都已經228年了,五年的時間難道還考察不出來馬謖是否有真才實幹?諸葛亮平南中之時,不也是採取了馬謖的“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懷柔政策才獲得了穩定局面?馬謖在劉備時期擔任過綿竹令,而綿竹位於成都旁,這等重要的位置用了馬謖還說他不堪大用顯得並不合理,馬謖的才能並不差,否則也不會在被斬時連蔣琬都因惜才而為他求情。

棄用魏延

在諸葛亮的戰略安排上,趙雲與鄧芝是被派往箕谷率疑兵牽制曹真的,因此在陣營裡最受爭議的兩個可用之人便是魏延與吳懿。


而眾所周知,魏延在戰前就向諸葛亮提出了“子午谷奇謀”,但被諸葛亮所否決,在此之前魏延曾請兵萬人,意圖效仿韓信暗度陳倉,被諸葛亮“制而不許”了一次,因此才有了《三國志》中“延常謂亮為怯,嘆狠己才用之不盡”的抱怨之說。面對這樣的帳下大將,剛被拒絕了奇襲之策,又怎敢託付重任呢?

棄用吳懿



而吳懿的情況特殊於他的身份,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從後世來看是機會最大的,因為曹魏方面也根本沒有想到蜀國會改變固守的戰略從而主動進攻魏國,因此準備上也相對匆忙,以至於曹睿都親自前往長安督戰。在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皆叛魏附漢的有利形勢下,街亭之戰就是在給帳下將士開小灶,博功名的好機會。


而劉備託孤之時,蜀漢政權的形勢也很明朗,以李嚴為首的川蜀舊臣為一派,以諸葛亮為首的外來勢力又成一派,而吳懿就屬於川蜀舊臣,並且其妹還嫁給了劉備成為了穆皇后,劉禪即位後便給了這位外戚舅舅一個都亭侯的爵位,諸葛亮不會傻到什麼功名都讓給這樣的川蜀外戚權貴。在後來的事件裡還能看出諸葛亮以吳懿這等川蜀舊臣聯名彈劾李嚴的押運糧草失職之罪,這就是政治鬥爭的手段。

街亭之錯



在用人上可以看出馬謖確實是一個不錯的人選,因為戰爭中只有事前諸葛亮,而沒事後諸葛亮,諸葛亮任用馬謖也不會想到馬謖會私自違揹他戰前的安排與部署,更不會料到跟隨自己多年的參軍級別的人物會犯下舍水上山的低級錯誤。這樣的低級失誤在張頜這樣的名將眼中就是務必把握住的機會,因此,馬謖上了孤山駐紮就註定會失敗。

“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為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諸葛亮



而與此同時,趙雲與鄧芝在箕谷同樣戰敗,雖然是做疑兵,但根據諸葛亮自述,在兵力上依舊是具有優勢的,等於說諸葛亮的這一整體部署全線潰敗,而這一潰敗中,具有優勢兵力的諸葛亮一方也認識到了北伐的成敗並非兵力這一個因素,並提出了“欲校變通之道於來者”。這句話裡,不知道是否帶著否定了魏延奇襲之策的後悔。但作為三軍主帥,北伐無功本就是錯,因此官降三級,趙雲也被貶為鎮軍將軍,這也算是給後主劉禪的一個交代了。


棍哥觀史


三國演義中,劉備和諸葛亮對部下大將軍和文官,逐個分析他們能力,在分析到馬謖時,劉備說,此人言過基實,不能重用,而諸葛亮心中十分不滿,因為馬謖是自己學生,正天學習排兵佈陣,諸葛亮對馬謖十分信認。當司馬懿領大軍來侵犯時,守護街亭咽喉要道成了守護城池的關鍵。諸葛亮連問幾聲,手下大將除王平外無人接令,馬謖說:學生願領兵退敵。諸葛亮心中不放心,令大將軍王平領兵五千協助馬謖守街亭。並要求兵至街亭後,將安營紮寨兵力分佈圖送於他看。這才放心。馬謖兵至街亭,令大軍在無水原,一座荒山上安營紮寨。而王平堅持反對,讓大軍在咽喉要道,有水源地面安營紮寨,因二將意見不統一,各帶各自兵馬安營紮寨。而王平只有五千兵。當諸葛亮接到兵力分佈圖後,大驚。街亭失也,趕緊調趙老將軍回城救援。當司馬懿領大軍四十萬。看了街亭兵力分佈圖後,大笑諸葛亮不會用人,對部下說,如馬謖將大軍於王平合兵一處,守於川中,一月也過不了街亭,川中王平守軍不過五千,四十萬大軍一個衝鋒,王平只是逃跑一人。而對山上馬謖只圍不打,三天軍馬無水,不打自破。王平在司馬懿領大軍衝殺中,帶重傷逃跑回城。馬謖在山上,軍馬無水,飢渴難耐,全部投降。只逃馬謖一人。這是諸葛亮認人不準。不聽劉備之言,在歷史階段中,留於後人都知,一大錯誤。


286草民


馬謖失街亭嚴格意義上講就是諸葛亮的錯,正史裡面說是因為馬謖不聽諸葛亮的勸告,將軍隊駐紮在山頂,失去水源,這才失了街亭,為什麼馬謖會不聽諸葛亮的話,從這裡來看,顯然是諸葛亮在用人的決策上出了問題。

劉備曾告訴諸葛亮,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然而諸葛亮並沒有聽進去,反而將馬謖當成心腹,主要是在徵南時,馬謖以攻心為上,深得諸葛亮欣賞,這才在北伐時用馬謖作為先鋒,守街亭。諸葛亮也有疑慮,再三叮囑,奈何馬謖立下軍令狀。

錯用馬謖守街亭只是諸葛亮的其中一個錯誤,從整體的部署來看,諸葛亮的部署也並不高明,諸葛亮應該用主力和張郃對戰,用少數兵力牽制隴西,結果剛好相反,隴西久攻不下,街亭又失守。當時諸葛亮認為只要守住街亭即可,還派王平去監督馬謖,其實馬謖駐紮在山頂也是過度相信了諸葛亮,他認為諸葛亮的後援部隊會及時趕到,和自己配合,事實上,馬謖最後也是孤立無援,諸葛亮並沒有前去增援。

有人會問,有那麼多人可用,為何偏要用馬謖?

其實這時候的蜀國在劉備去世後人才凋零,東征西討下又損兵折將,所以諸葛亮在這次北伐時帶的人也就趙雲、魏延有些名氣,另外還有吳懿、王平、鄧芝等人,那麼為何偏偏選了馬謖?

當時魏延有自己的任務,就是負責攻打郭淮把守的上邽(也有說魏延啥事也沒有,諸葛亮不信任他),趙雲、鄧芝在箕谷負責誘騙曹真大軍,而諸葛亮對吳懿應該是不信任,有些放心不下,王平在這之前是降將,還在觀察期,對他的能力和忠誠度還在認知,最後守街亭的重任自然落在了馬謖身上,馬謖有信誓旦旦,加上諸葛亮原本就非常認可馬謖,很多決策兩人也都不謀而合,諸葛亮也想給機會給他磨練,最後卻失守,諸葛亮上演一場“揮淚斬馬謖”的戲。

雖說如此,退一步講,就算用了趙雲或者是魏延,街亭又是否能守得住?

街亭,一個小地方,沒有山川天險可依靠,有沒有堅實的城牆作抵擋,可以說是狹路相逢勇者勝,如果用趙雲或者魏延,他們將軍隊駐紮在山下,他們遇到的同樣是張郃,張郃也是當時曹魏名將,進攻防守也是樣樣精通,況且智謀出眾,唯獨敗給了張飛,其他時候基本上都是勝戰。

所以說當時蜀國軍隊,能和張郃平分秋色的只有魏延,趙雲其實也已經上了年紀,暫且說是魏延守街亭,當時守街亭的人也不足一萬人,而張郃率領的軍隊有足足五萬人之多,面對張郃的進攻,魏延不一定能抵擋住,守住街亭,除非諸葛亮安排了後援部隊,否者很難堅持下去,畢竟街亭不是軍事重鎮,和那些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峻地勢的據點來說,街亭似乎更容易攻克。

不過事無絕對,只能說當街下寨就有一絲希望能守住街亭,駐紮在山頂,張郃只需要守住水源即可不攻自破。


羽評郡主


街亭失守馬謖應該負全責,因為是馬謖自己向諸葛亮請令要求去守街亭的,並且還立下了軍令狀,如街亭失守甘受軍法處置!如果馬謖沒有請令而諸葛亮命令馬謖去守街亭那麼的確是諸葛亮的責任,問題是諸葛亮根本就沒有點名馬謖去守街亭,完全是馬謖自己向諸葛亮請令要求去守街亭,諸葛亮並沒有同意,最後馬謖立下軍令狀諸葛亮才同意馬謖去守街亭。諸葛亮知道馬謖沒有實戰經驗,所以委派久經沙場的名將王平去協助馬謖一起守街亭,可是,誰也想不到馬謖一到街亭就完全違背了諸葛亮的戰略方針,並且還拒絕了王平的正確建議!最終街亭失守!馬謖當然應該負全責了,諸葛亮作為三軍統帥上書朝廷自貶官職三級,還要怎麼樣?提出此問題的小編什麼意思?非要將馬謖的責任全部推到諸葛亮的身上麼?


傑迷莊挺


馬謖失街亭,毫無疑問主要錯在馬謖,馬謖因為“違亮節度,舉動失宜”,“舍水上山,舉措煩擾”,才導致大敗。兵敗之後還棄軍逃跑,馬謖是難辭其咎的。

《三國志》中雖然只有簡單的十六個字,已經說明了馬謖的統兵能力非常有限。

馬謖自認為熟讀兵書,深諳兵法,不聽從諸葛亮的安排,和王平的勸告,捨棄了街亭城邑和流經城池旁的水源,跑到了城邑旁的南山之上駐紮。馬謖的設想很好,可以以逸待勞,居高臨下,以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氣勢,擊敗張郃大軍,但就是缺了一個“二愣子”張郃的配合。

馬謖要實現目的,就需要張郃到了街亭,什麼都不管,只是命令魏軍士兵無畏的對南山上的蜀軍發起衝鋒。而蜀軍依靠有利地勢,滾木礌石、強弩弓箭齊發,直接把魏軍連砸帶射,打個七零八落。等到把魏軍兵馬和士氣消耗到殆盡之際,蜀軍衝下山收割人頭即可。

馬謖的計劃看似很完美呀,但這都是夢想。

張郃可不是一個只知道硬打硬拼的“二愣子”。張郃相比馬謖,經驗更豐富,要不怎麼能成為曹魏的“五子良將”之一。張郃上來直接斷了馬謖水源,耗到馬謖軍心不穩、士氣低落的時候,才對蜀軍發起進攻。

這時候也有點奇怪,馬謖的軍隊,到底被圍了多少天呀?應該沒多久吧。士氣再低落,也不至於一擊即潰,“士卒離散”,紛紛逃亡吧。這說明馬謖毫無臨陣指揮能力,根本就節制不住軍隊,正是“舉措煩擾”的血照。馬謖的瞎指揮,讓蜀軍將領及士兵都很迷茫,缺少了強有力的統一指揮,大家根本就不知道這場仗該如何打,導致戰鬥力盡失。馬謖為了保命,也捨棄軍隊自顧逃跑。

有人拿馬謖跟趙括比,趙括可以甩馬謖半個地球了。趙括最多是求勝心切,冒進中了白起的計策。而且趙括被圍困40餘日,軍心都絲毫未亂,食物都沒有了,還有能力組織數次衝鋒,企圖衝出秦軍的包圍。直至趙括戰死,沒了主將的趙軍才全軍投降。

如果馬謖有此決心,完全可以拖住張郃。包圍圈外還有王平,給諸葛亮送信求援。諸葛亮完全可以分精兵快速馳援馬謖,讓魏延跑個子午谷也就十天的功夫,馳援街亭,四五天的時間應該用不了吧。可見,馬謖敗的即快又徹底。街亭之敗,就是馬謖的錯。

蜀漢的確至少有三人可以守住街亭,前三必然是趙雲、魏延和吳懿,而李嚴、王平、馬忠、張嶷、蔣琬、費禕、董允、姜維也都是可以守住街亭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守街亭說容易也並不容易,但是說難,也並不難。

先看作戰目標,守住街亭,並沒有要求大敗魏軍,只需堅守到諸葛亮大軍趕到即可。這個目標是很容易實現的,所以,殺雞焉用牛刀,在諸葛亮看來讓馬謖去已經綽綽有餘了。

諸葛亮選馬謖,應該是基於幾個原因。

一、馬謖有一定的才華,在劉備時期就已經官至越雋太守。此時的關羽是襄陽太守,魏延是漢中太守,糜芳是南郡太守,李嚴是犍為太守,由此可見馬謖是有能力的。但是,劉備應該在用馬謖時,看出了馬謖有缺點,才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二、馬謖在諸葛亮平定孟獲時,曾諫言諸葛亮“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策略。這讓諸葛亮非常欣賞馬謖,把劉備的囑託都忘了。

三、馬謖屬於蜀漢三派中的嫡系荊州派,諸葛亮要培養荊州派的接班人。蔣琬、費禕、董允、楊儀等人都是荊州系。如果馬謖比較給力,後面應該就沒姜維多少事情了。

四、諸葛亮和馬謖有父子之情。馬謖遺言中有,“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可見諸葛亮和馬謖情同父子。

五、諸葛亮任人為親呀。諸葛在荊州的親戚太多,荊州名仕多為其親人,或結義兄弟。比如什麼龐德公、龐統、司馬徽、徐庶等人。裴松之在注中雲:“松之以為良蓋與亮結為兄弟,或相與有親;亮年長,良故呼亮為尊兄耳。”諸葛亮跟馬良是兄弟,馬良故了,當然要照顧馬謖了。

馬謖有了上面幾個原因,其他人沒法競爭呀。

更何況趙雲被派去做了疑兵統帥;吳懿是東州系,雖然是皇親,卻是諸葛亮的打擊對象;李嚴是東州系的另外一位大佬,諸葛亮的重點打擊對象;王平、姜維都是從曹魏剛投降蜀漢不久,諸葛亮此時還不能完全信任,即使王平已經到蜀漢有段時間了;蔣琬、費禕、董允雖不是武將,但都能帶兵打仗,只是他們要負責後勤工作;馬忠也是良將,深得劉備賞識,將其和黃權類比,也得諸葛亮信任,但是跟蔣琬一樣,主要做後勤工作;張嶷雖有才能,但是要到跟馬忠配合平定羌人叛亂才顯露出來。

通常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其實蜀漢還是有將領的,就看有沒有伯樂,這個伯樂給不給力了。所以,才又有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說法。

在做“伯樂”這點上,諸葛亮的確沒做好呀,所以,失街亭諸葛亮也是要承擔一定責任的,但是主責還在於馬謖。


奕天讀歷史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大家首先要明白一點,諸葛亮是人不是神,只是比平常人更聰明罷了,他沒有未卜先知的本領,更不是什麼神仙。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這個問題,題目主要包括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街亭之失到底是誰的錯,第二個問題,諸葛亮為什麼不選擇更厲害的魏延王平等人。

答案A:

街亭之敗其實是諸葛亮和馬謖共同的錯誤,馬謖是主帥,街亭之戰主要是他主持的,更何況他全然不顧諸葛亮的囑咐,導致了這樣的失敗,所以他負主要責任,諸葛亮識人不明,又是領導所以要負次要責任。



答案B:

諸葛亮為什麼不用魏延等人呢?諸葛亮跟魏延的關係怎麼樣,我也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魏延不是諸葛亮的人,這樣的話,諸葛亮很難對他放心,更何況魏延當時還有別的重要任務,諸葛亮不用其他幾個人,也是這個原因,因為在諸葛亮的心理馬謖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可惜的是諸葛亮錯了。

總結:這次的事件很明顯是諸葛亮的鍋,不管怎麼解釋,諸葛亮都有一定的責任,這個事件在史書上幾乎是可以定論的。


大家要是有其他的意見可以在底下評論,另外歡迎大家關注我。


明鏡塵


馬謖失街亭誰的錯?個人認為諸葛亮的錯最大,其次馬謖的錯。為什麼這麼說,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公司接了一個大項目做成可以獲得30%的利潤增長,如果丟了項目前半年的利潤就賠了,這個時候選擇誰來負責項目,一個之前一直接類似項目而且做的很好的項目經理魏延,一個一直跟在大領導的身邊秘書馬謖,該選誰?其實一目瞭然,諸葛亮當然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他選馬謖當然最大的問題在他。



至少有三人可選,我不知道問中的三位是誰,我猜一定是有過指揮大兵團作戰經驗的將領,比如魏延、吳懿等等。

諸葛亮為什麼不用,其實理由也很簡單,因為諸葛亮無人可用,相比較其他人馬謖更適合。為什麼這麼說,我們簡單梳理下:1.魏延,漢中統帥有勇有謀但街亭並不是主戰場,魏延要跟隨諸葛亮打大仗(街亭失守也就沒有大仗可打了);2.吳懿,劉璋部將,三國志中未立傳可見能力一般;3.王平,與馬謖一起分兵把手在馬謖失敗後聚攏殘兵嚇退張郃,但此戰之前王平是一個魏國降將的身份不敢大用;4.趙雲,另有安排;5.其它人可能還不如馬謖這個秘書來的知根知底。因此不是諸葛亮不用而是沒有辦法用,這個錯也是無奈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