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頻購買的家電產品 社群營銷怎麼搞?

社群運營

對於實體店來講,如何通過社群找到共同點達到共鳴來影響用戶,通過程序化、正規化的運營牽引著用戶的選擇路徑,通過在群中與用戶進行互動溝通、推送產品以及品牌傳播,在不知不覺中實現精準營銷,是當下廠商營銷關注的重點。

低頻購買的家電產品 社群營銷怎麼搞?

聚焦社群產業場景


九度時刻總經理何煒明從2018年起就專注於家電、定製家居社群營銷的研究,併為多家企業進行社群營銷的輔導,這其中也包括傳統的家電渠道商。何總認為,從目前的零售形態發展來看,社區+社群+社交新型電商的蓬勃興起,兩類交易正在成為目前線下新零售的風口。

一是高頻低客單價的原生型社群,二是低頻高客單價的服務型社群。前者重在關係鏈,難在線下場景打造和外部各社群團長的管理。後者重在運營鏈,難在經銷商內部流量運營組織的管理。但整體來看,高頻由於場景淺,黏度深,高頻很難升級到低頻;低頻場景深,黏度也深,低頻卻很容易聯結到高頻。

家電產品是典型的低頻消費,尤其是安裝類電器,與社群結合是低成本、高連接、高運營、高裂變的新零售模式。比如,好享家這類重度垂直的安裝家電類平臺,目前通過資本鏈,系統鏈,工具鏈,產品鏈整合建設入口,已經在全國初步鋪開,如果能在運營賦能提升銷售,模式賦能加速拓展,入口鏈接積澱數據,產業整合形成平臺上形成正循環,又和匯通達和阿里有深度關聯,完全能夠做到深度切入建入口,低頻高頻都打通,有可能在2到3年內打造成為全新的新零售新入口和平臺。

因此,產品屬性決定,安裝類電器的新零售平臺,既不同於天貓京東傳統平臺電商,又不同於拼多多和雲集的分享電商,而是立足於線下門店場景和社區家庭場景,打通產業鏈,更能做到低頻高價切入,通過安裝類產品的整體解決方案建立鏈接,打通入口;再通過高頻低價黏連,將一次性交易變成終身服務,活躍用戶,反覆成交。但這需要線下更重,必須要有更好的設計,更好的安裝和更好的服務。

目前,傳統門店難在獲客,傳統電商難在場景,只要打通流量,運營變現,傳播裂變,就能聯結線上線下,做出目前線上線下都做不出的模式。所以,社群是產業場景,流量運營和產品變現的重要渠道。但對於家裝類家電廠商來講,如何才能夠實現社群產業場景?何煒明認為,廠商需要解決三個難題:

低頻購買的家電產品 社群營銷怎麼搞?


1、在什麼場景和渠道和用戶發生鏈接?

2、用什麼樣的產品和模式和用戶鏈接?

3、怎樣實現運營和變現鏈接的用戶?

拼多多和雲集以高頻切入,解決了用社交以人為中心鏈接用戶,以性價比或“信任”模式產生價值,再以利益裂變變現鏈接。但對高度垂直行業和低關注度高參與度的產品,用戶的決策週期長,服務週期長,和拼多多,雲集的模式存在很大區別,必須在他們的模式基礎上,更加聚焦用戶使用場景,整體解決方案,產品爆款打造,安裝服務價值和品牌IP打造。

而從目前國內幾個家電整合平臺來看,有一些共性問題都沒有解決。一是產品入口不夠深;二是產品管理做不好;三是渠道管理沒有做;四是用戶運營做不活;五是用戶數據難沉澱;六是銷售服務無模式;七是品牌特點不鮮明;八是資源整合難變現。

也就是說,目前幾個大家電的整合平臺,長於資本整合,難在運營激活,因為運營不活,線下門店依然按照以前的業務模式操作,獲客場景,流量鏈接,運營變現,裂變傳播沒有形成正循環,就帶不活供應鏈,系統鏈和數據鏈。

資本重,運營淺,整合慢,賦能少,是目前共同的問題。入口不深,運營不活,平臺效應就不能得到最大的發揮。因此,何煒明強調,在做社群產業場景設計之前的調研,一定要深度思考6個問題:

1、用戶使用需求和場景是什麼?

2、行業是如何滿足用戶需求的?

3、行業這種滿足需求的方式對用戶的傷害是什麼?

4、我們的差異模式該怎樣解決行業這個問題?

5、這個問題的解決對用戶最大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6、如何運營變現和傳播這種價值?


何煒明認為,如好享家這類的家電整合平臺,目前在資本、網絡、系統、產業鏈、工具上都具備非常好的優勢,如果能圍繞流量,抓好品牌運營,產品運營,模式運營和用戶運營,形成模式+拓展+整合+裂變的價值正循環,就能夠很快實現入口化和平臺化。

低頻購買的家電產品 社群營銷怎麼搞?


構建社群運營的可行路徑

重度垂直的安裝類家電,屬於痛點深的品類,線上線下都不好做。線下門店難在規模化精準獲客,純粹線上難在服務和場景和規模化裂變,何煒明認為,根據運作全屋定製和安裝類家電的案例看,社區+社群+社交是解決線上線下以上兩個痛點最好的通路,只要組織到位,模式先進,半年可以實現30%到100%以上的增長。三個月試點成型,半年時間做好普及,一年時間建設入口和平臺,再結合廠商的戰略規劃和資源整合能力,完全可以實現模式的成功。

具體的實施路徑,何煒明認為,根據家電、建材家居和快消運營的發展和演變,實現社群運營可以分三個階段來實施:流量運營階段、跨界整合階段、入口平臺階段。這三個階段的實施不以時間為先後,只以邏輯順序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推進。

01

第一階段:流量運營提升階段,此階段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調研,在調研的基礎上做好頂層設計。

首先是根據社群6問,對經營現狀和行業狀況調查,在此基礎上進行,做出社群模式設計,核心是高度聚焦用戶痛點,打造不可抗拒的成交主張。品牌社交化重塑,行業品類佔位,用戶心智佔位;門店場景系統化建設:體驗+社交+服務;門店核心業務流程梳理和重塑:用戶思維+流程分解+觸點營銷+裂變傳播;入口和平臺化各要素盤點和推進規劃:成型要素盤點和組合,部門優化組合和時間倒逼規劃。

其次是對社群模式設計,需要建立品牌IP社群整體設計和管理推進,設計一系列的腳本。比如,社群初級階段、深度階段的運營腳本,針對在住房改造的運營腳本,針對拎包入住社群運營腳本,針對門店散客裂變成群運營方法,社群低頻轉高頻方法和系統設計、社群爆款和系列化產品設計、社群單店模式到產業模式進階迭代路徑設計。

02

第二階段是分階段展開社群運營推進。

初步試點階段:時長為2個月,在全國選擇5~10家門店做試點,在此期間重點工作是總結經驗,提升方法。

擴大試點階段:時長為3個月,選出20~50家試點,將試點總結的經驗加以應用,成型方法,提升套路,分解流程,成熟管控。

全國發動階段:時長為6~12個月,在品牌所有體系當中展開第三輪的發動,多輪次推動不同運營水平的門店。

03

最後是全國運營階段。

在全國大部分經銷商基本掌握建立社群流量池和流量運營方法後,根據全國不同區域對產品的不同需求,設置不同的爆款套餐,同時,可以接通相關品類,將社群由單店模式上升為行業模式,產業模式。並形成正循環推動,利用社群擴大流量,提升銷售,打造品牌的專業化和人性化。

利用流量擴大,強化模式的輸出和內部的管理。利用社群,進行多種合作模式的快速招商。利用社群,從門店聯盟,逐步上升到行業聯盟—產業聯盟—跨界整合—掌控入口,利用社群+社區+社交獲取精準流量,整合關聯產業,打造深入口,大平臺。

社群運營的體系化推進

建立起社群運營體系,是依託企業現在的實體店平臺,採用用戶思維打造精準流量池,通過社交電商新零售的模式設計,標準化社群運營,專業化團隊執行,快速推動廠商新零售升級,打造企業實體店的社交入口和新零售平臺。這是大部分廠商都想做的事,但又缺乏專業人才,因此,藉助第三方的力量成為高效且低成本的一種方式。

何煒明介紹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不斷有家電品牌或經銷商找到九度時刻尋求合作。他強調,這種轉型,需要系統化去推薦,具體包括頂層模式設計、產品運營組合、轉型社交電商的問題、整合關聯產品、低頻接入高頻、社群招商設計這幾部分,還是以好享家為例:

1

一是頂層新零售的整體模式設計。

首先是全網營銷的矩陣平臺、用戶思維的產品場景、社區+社群+社交+裂變的流量池和運營、建材家居的關聯產品和生活類家電的接入、低頻深度運營打通高頻入口、一次消費低頻到多次關聯高頻的跨界、自平臺成為其他平臺的入口、智能零售終端升級的輔導和執行。

其次是用安裝標準化和服務差異化打造社交化品牌,這其中形成四個標籤化:互聯網標籤、社交電商標籤、專業服務標籤、美好生活標籤。

再次是全網營銷的自媒體、新媒體等多平臺的建設和運營,包括APP、公眾號、個人號、短視頻平臺、自媒體內容號、微博、社群、小程序、H5等的整合應用。

最後是社區+社群+社交+裂變標準化全流程全腳本內容設計和編制,包括新樓盤社群、老樓盤社群、社區拼團、社群聯盟、拎包入住、門店散客裂變成群等,每個模式都要有針對性的運營腳本。


2

二是產品運營組合,根據用戶需求和裂變的規律,採用社交化裂變補貼的方式打造爆款引流產品,社交裂變產品、利潤主推產品和場景組合產品,借鑑組合小藍杯咖啡病毒式傳播裂變方式,以高性價、高逼格、高權利的自帶流量的爆款產品實現指數化裂變。

3

三是轉型社交電商,形成精準社群流量池運營,包括針為新、老樓盤模式;社群裂變營銷,組合拼多多和社區團購方式;社區團長營銷,似類於拼團模式;品牌聯盟社群營銷,引入關聯產品;終端社交營銷標準化重塑;門店社交運營訓練;打造社交化、裂變化、工具化、系統化、歸口化、數據化的智能門店。

4

四是整合關聯產品,逐步接入建材家居類低頻關聯產品、生活家電類中頻產品,後端產業鏈整合接入,進一步前移入口。


5

五是低頻接入高頻,深度運營低頻類產品作為入口,利用低頻產品的高價值深服務建立黏連,再將低頻類產品的高價格進行利益分解鏈接到高頻產品,實現一次消費N次鏈接終身服務。

6

六是社群招商設計,通過各種自媒體平臺的有價值的內容輸出,集聚終端經銷商,實現輕資本高黏度快速度整合。逐步將重資本鏈接改為高價值鏈接,逐步實現和終端門店的輕資產鏈接、專業化運營、價值化招商和入口式整合。

整體來講,社群運營體系的構建,目標是建立品牌廠商的社交新零售模式,實現社交新零售銷售的提升目標,實現門店拓展目,建設多平臺運營矩陣和匹配運營組織。企業藉助第三方在推進社群營銷模式的過程中,也是企業新零售團隊成長的過程。從社群營銷導入階段開始,以項目組的方式完成核心團隊的打造。在全國試點推進階段,打造新媒體和自媒體的運營團隊。隨著試點的擴大,逐步擴大第三方執行團隊輔導終端社群運營。在終端銷售激活後,打造專業的外包招商拓展團隊。

在此過程中,藉助第三方管理團隊,訓練一批,鍛鍊一批,使用一批,逐步建設行業和平臺式線上線下最專業的執行和輔導團隊,為門店升級和平臺成型賦能。而品牌總部團隊重心在系統建設、工具開發、活動策劃、內容輸出、數據運營。外部團隊重在方法探索、套路升級、線下輔導和執行推進。通過團隊分工和融合,企業自身也能夠組建起完整的新零售團隊。

社群只是廠商專賣店平臺建設中的一個要素,社群重要,是因為精準目標用戶在社區,場景鏈接在社群比在門店更能產生互動,社交更能推動傳播和裂變。社群對實體店來講,就是一個槓桿,通過撬動流量,推動相關要素的整合發生變化。其最終實現,一群抵一店,一盤抵一城,運營抓深度,社群活銷售,前端圈流量,系統建入口,整合成平臺,使廠商在新零售時代獲得更大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