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新政:“3+1+2”模式

何为“3+1+2”模式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

“1”,指物理、历史两门限选科目;

“2”,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门以外的科目中任选2门。

原来“6选3”选科的20种组合,锐减成为12种组合,物理、历史分道扬镳。对于高一的学生和家长来说,由20种选择变成12种选择,难度显著降低,但是根据已经实行新高考改革省份的经验来看,12种组合全部开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在进行预选科的时候,避免成为小众选科组合而被迫重新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019高考新政:“3+1+2”模式

自从新高考政策大范围预测“3+1+2”之后,到底选历史,还是选物理,成了一个“大难题”;今天,就为大家分析一下这两个学科——

如果按照自己擅长的来选,理科擅长的选物理,文科擅长的选历史嘛!这时候就有人发愁了,因为新高考选科物理的覆盖面广;是的,物理覆盖面广,但是新高考之后,文科专业也没有要求选考物理啊!也就是说,物理的选科要求,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影响擅长文科的孩子的未来;

历史覆盖面小,是不是就不该选了?

在这里提醒大家:专业与学科对应这个大原则是不会变化的,那么选择确定专业方向,再根据自身目标专业确定自己学科组合才是最正确的逻辑顺序。

1.历史覆盖面小,不代表历史选了没有用,因为很多文科类专业都需要历史这个学科进行大学课程的衔接,而这些文科专业,可能只是“不限选科”才没有出现在表格里;

2.不擅长物理的同学,为了专业选择多,而盲目去选择并不擅长物理,可能会造成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不好等诸多“选科后遗症”

3.新高考下,个人的兴趣爱好、独立思考能力很重要,拥有自己的未来规划,才能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莫要过早陷入选科风波,新高考政策选科并非单纯为了“拿分”

新高考政策,选科固然可以某些程度上“扬长避短”,但是,选科不仅仅会影响未来所报考的大学的属性,还会影响未来的就业。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就业都是大学对口专业,但是有一些职业的专业性还是很强的,比如:你想要学医,选科史地政肯定是不行的,所以科学理智面对新高考,不要盲目跟风,踏踏实实学习,才是王道。

2019高考新政:“3+1+2”模式

1、语文:

国家如今越来越重视我们自己的母语和传统文化,对语文的重视将成为长期的政策倾向,所以在高考中,语文的重要性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未来高考中,阅读能力将成为语文考试的核心,阅读的能力阅读量将会提高,阅读材料的涉及面扩大,阅读题将更加注重考生的思辨性,形式也将更为复杂。

此外,写作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重视,创作多种体裁形式文学作品的能力,将成为考核的方向。

2、数学:

由于取消了文理分科,改为统一命题, 所以数学的难度相对来说将会有所下降。

数学将会着重考查所有考生一般性的、 共同的数学素养与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可能会将数学与文化交融起来,例如将史料与考题结合,考查数学的文化价值。

注重数学思想的发掘,在综合问题的解决中,要找出其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例如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特殊与一般、化归与转化、有限与无限、或然与必然。

此外,数学将会重视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加入探究活动、数学建模活动,以及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实际应用。

3、外语:

在新高考的改革中,可以看出听力是单独考试,在未来还要加入口语的测试,听力与口语的比重将会不断提高(例如北京将听力和口语提高到50分,也就是说卷面成绩只有100分了)。

所以,要重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卷面考试中,阅读能力的考查是不断加强的,同时写作与翻译也会增大比例。但总体来看,高考的长期趋势,是降低外语的难度。

2019高考新政:“3+1+2”模式


  • 关注《一品近视》了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