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帝王异相”本是人的生理缺陷,却在历史中成了政治宣传手段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文化及旅游话题

古时候为了强调“君权神授”,统治者们除了会编造出一系列“顺天应命”的故事之外,还会通过帝王身上某些异于常人的外观特征进行渲染,比如“重瞳”,就被后人泛指为了“帝王之目”。

此外,还有“双手过膝、耳大垂肩、骈胁(肋骨连成一片)”等,其实都是为了通过这些体征上的迥异,来标榜帝王们的“与众不同”、达到宣传目的而已。

古时“重瞳”的帝王代表,无不经受着历史洗礼难得善终

所谓“帝王异相”本是人的生理缺陷,却在历史中成了政治宣传手段

后人多用“重瞳”代指项羽和舜帝

今天的我们当然知道,“重瞳”只是眼睛里的瞳孔畸变现象,有此缺陷的人当不在少数,只是当其中的小部分人“有此特征且当上帝王”后,就被相士们渲染成了“帝王异相”。

不过有点出乎相士们意料的是,他们眼里的这种“帝王异相”同时也记录着这些帝王的诸多人生跌宕,从史实来看,人们还真难以接受这样的“好面相”,毕竟它真没给这些帝王们带来过啥“好日子”!

目前,史书上有过明文记录的“重瞳”历史人物有“仓颉、虞舜、重耳、项羽、吕光、刘崇、高洋、鱼俱罗、李煜”等人,其中除仓颉和鱼俱罗外,其他人均当上过帝王。

舜帝因“父顽,母嚣,弟象傲”,长年遭他们祸害之外死因可疑;项羽也是“重瞳遗迹已冥冥”死得悲壮;李煜李后主自不必说了,自己的江山“一江春水付东流”,其他的吕光、刘崇、高洋等,均是短命王朝里的短命皇帝,实在不值得世人崇仰;

这些人当中只有重耳(即晋文公)一人算是“得以善终”,不过他在继位前也“流亡了十九年”,典型的苦命人一个。此外未经证实的还有王莽和黄巢二人,他们均是“造反篡位”的著名历史人物,其悲惨下场自己想象去吧。

重耳一人独具“重瞳及骈胁”两种“帝王异相”,他的日子过得又如何?

所谓“帝王异相”本是人的生理缺陷,却在历史中成了政治宣传手段

作为春秋五霸主之一,晋文公大半生颠沛流离

古代帝王中,重耳算是著名“命多波折”的。公元前656年(晋献公二十一年),已四十开外的重耳在“骊姬之乱”中遭到父亲的通缉流亡他乡,期间饱尝人间冷暖之苦,历经十九载后才得以回到晋国继位为晋文公,可谓“流浪皇帝”之典范。

我们熟悉的清明节也跟他有关:重耳在流亡期间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次快饿晕过去的时候,随从的介子推(晋国名臣)从腿上割下一块肉供其充饥。重耳知道后甚为感动,继位为王后曾通过纵火、想逼迫已退隐的介子推重新出山,无奈介子推坚决不从,最后与其母一起被烧死在一棵老柳树下。

为纪念这位名士及其割肉之恩,介子推的死难日就成了“寒食节”,因他死难时的那棵柳树被赐名为“清明柳”,寒食节的后一天就被定为了清明节。

后人记起晋文公多是因为清明节,有多少人还会记住他“重瞳骈胁”的帝王异相呢?史载中,仅曹国的曹共公在接待流亡的重耳时曾想偷看其“骈胁”,却被重耳视为了奇耻大辱(这是在讽刺他“有帝王相无帝王命”呀)。

对老百姓来说,帝王的存在当造福社会,至于他是如何当上的皇帝并不重要,甚至是谁来当皇帝也不重要。帝王的更迭,对百姓来说仅是多如牛毛的一次改朝换代而已!

历史上更大比例的帝王均为常人一名,何来什么“帝王异相”?

所谓“帝王异相”本是人的生理缺陷,却在历史中成了政治宣传手段

如果有需要,所有生理缺陷都可用在“帝王异相”上

其实相士们也早就早发现了这个“BUG”,因此他们重点渲染的这些“特异人物”基本都属于“开国”或“创业”的类型,无论他们成败与否,至少在当时的过程中还是能获得了一部分人的认可。

比如项羽,司马迁描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后文还有“羽岂其苗(舜)裔邪?何兴之暴也!”本为描绘项羽兴起速度之快、秦政之暴的“类比式语句”,但到了后世相士眼里,就成了项羽因“重瞳”能成为霸主的断章取义式明证了,毕竟太史公之言,谁不奉为权威?

刘备在创业初期,也被人渲染过“双手过膝、耳大垂肩”以获取民心----因为他没有“重瞳”,所以仅有的一点特异之相也就可以用来描述为“帝王异相”了。

“双手过膝、耳大垂肩”的人肯定不少,其实这只是“性腺功能减退”的一种病症而已,“缺陷人士”中我们也仅看到刘备能当上了皇帝,此“异相”与“重瞳”相比就显得更为脆弱。难得当时许多老百姓竟也相信了此说竞相追随,果然是不错的“宣传手段”!

短命王朝和短命君主的出现,对“帝王异相”说的影响微乎其微

所谓“帝王异相”本是人的生理缺陷,却在历史中成了政治宣传手段

在天下崩裂的战乱时代,开国者更需要“异相”说以正其名

至于吕光(后凉开国皇帝)、刘崇(北汉开国皇帝)、高洋(北齐开国皇帝),这三人都属王朝的开国者,就更值得相士们大书特书。至于他们日后会有什么遭遇、王朝能延续多久,那也是以后的事情,至少当时还真有不少人相信了所谓的“君权神授”,认为他们就是“真命天子”。如此一来,为统治者代言的相士们目的也就达到了,后世就会有更多人对这样的“帝王异相”大传特传。

古代的贪权者往往并不在乎“王位”能坐多久,他们贪恋的,更多是位居权力顶峰的滋味而已,这也是无数权臣明知篡位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却相继奔赴而为的原因。隋末的宇文化及在败走逃亡期间尚不忘自立为帝,那些真正坐到了帝王之位上的,就更愿意有“帝王异相”来为自己造势,皇位能坐多久是多久,反正目的已然达到。

对于“短命王朝和短命君主”,那是后世相对于整个历史而言,其实在吕光高洋们的为帝期间,这段时间对于“帝王异相”说的宣传造势也是足够漫长的了!

明成祖朱棣也被传过具有“重瞳”,但那仅是演义小说,实为无稽之谈

所谓“帝王异相”本是人的生理缺陷,却在历史中成了政治宣传手段

明代的历史小说《续英烈传》里也曾以“重瞳”去渲染过朱棣的“帝王异相”,经后人考证后,其实朱棣长得都不知有多正常,哪来的“眼睛疾病”?

由此可见,所谓“帝王异相”早已成为千年来惯用的一种政治宣传手段,跟刘邦降生时“蛟龙缠身”、其后又“斩白蛇”的传闻如出一辙。

《续英烈传》的“据传作者”徐渭虽是明后期的人,所谓“空穴不会无风”,人们猜测,关于朱棣“重瞳”的传闻早就存在已久,否则百多年后的徐渭也不会胡乱描述,毕竟他曾为胡宗宪幕僚,是断然不敢给当朝先皇妄加帽子的。

即便该书非徐渭所著,但该书与明代的其他章回体小说一样,已深深影响了时人,起到了很好的“政治宣传”作用。对朱棣来说,“靖难之役”前的他其实同样“命多波折”:不但整天处于被削藩的惶恐之中,还被迫装疯卖傻来麻痹建文帝的督查。

“装疯卖傻”对一个皇帝来说是极大的丢脸面之事,后来的朱棣竟公开了过去的那段不堪历史,但却从无对外澄清过自己的“重瞳”之事,可见他“得位不正”的他本身也是很需要这种“帝王异相”传闻的。

“重瞳骈胁”还不够,一切生理缺陷均可构成“帝王异相”

所谓“帝王异相”本是人的生理缺陷,却在历史中成了政治宣传手段

高明的术士多为帝王家服务,更能让百姓相信其言

为宣扬自己的“君权神授”,古代帝王们可谓煞费苦心。由于“重瞳”等现象不常见,于是其他生理缺陷也就直接安了进去,通过故事加以渲染即可。比如刘邦身上有“斑点状痣簇症”,这缺陷可不能浪费呀,于是这皮肤病就成了象征统领天罡地煞的“七十二痣”,简直不得不要说个服字。

朱元璋的起家过程跟刘邦类似,刘邦有“七十二痣”,他老朱的脚板底也有痣呀!具体有几颗痣不重要,就用“七”这个数字吧,所以“脚踏七星”就成了朱元璋的“帝王异相”。

有些人的耳朵可以动,还有些人的脖子可以大范围后扭,此同样为人类的一种“进化性缺陷”。古时的司马懿、近代的袁世凯就有此“狼故之相”,不过此说法就非为政治宣传手段了,而是一种政治反讽,用于讽刺那些怀有异心的“乱臣贼子”,同样是基于生理缺陷而构陷出的“帝王异相”。

“帝王异相”说基于古代百姓的民智缺位、科学不够发达

所谓“帝王异相”本是人的生理缺陷,却在历史中成了政治宣传手段

政府控制民智教化,人们学到的就是政府想要告诉你的

在今人看来,皇帝所谓的“真龙天子”之说实属讹骗,但古人可是很相信这一套的,因为他们自古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更何况,有大量百姓是无从接受教育的,官方怎么宣传,他们知道的就是些什么。

官方宣传为政治服务这一点,亘古不变。科学的不够发达,再加上知识的不对称,大部分人都无从辨别其中曲直,当权者也因此得以一而再、再而三套用“帝王异相”这样的伎俩。如果社会上出现了什么“知识大爆炸”之类事情,马上就会有“焚书坑儒、独尊儒术、文字狱”之类的手段出来控制,我国的封建皇权体系得以延绵两千载,全赖这样的舆论控制。

即便到了今天,民间里不依然还有些江湖术士依助“异相”之说坑蒙拐骗?因为教育的普及、民智的开发自古至今都始终是一个大问题,“九年义务教育”在这上面依旧力量单薄,套用孙中山的话说,“革命远未成功”呀!

所幸今日的网络资讯越来越发达,任何知识都可以取之于网上,对于任何说教上的疑惑,能自己明辨真理才是关键。

好了,隔壁大婶说我今年财运好,搁笔到此,抓紧去买张彩票才是正道!

“坊间五千年”将坚持内容100%原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存疑义联系即删),持续为大家输出选题丰富的原创文章。本号文字均亲自码出,观点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