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開元寺東塔鎮國塔須彌座浮雕三車出宅的故事

泉州開元寺鎮國塔,是唐咸亨年間文偁禪師主持建造的。開始是座木塔,用來安放佛舍利的,後因遇災重建,改為石塔。現如今是全國石塔之王。

東塔是花崗岩石、仿木結構的樓閣式建築,塔心粗壯結實,用橫樑斗拱與外壁相連結,具有極強的抗地震和抗颱風能力,是我國宋代石構建築中的精品,也是是中國最大的石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泉州西街開元寺東塔鎮國塔須彌座浮雕三車出宅的故事

全塔造型宏偉壯麗,石雕工藝精湛古樸。壁上所雕的八十尊保護神像,身份、服裝、姿態、武器、表情各不相同,個性鮮明突出。

須彌座束腰部嵌有四十幅釋迦成佛連續故事圖像,分別以佛本生故事佛本行故事阿育王皈佛佛教東傳比喻經故事等主題而展開描述。

每幅主題集中,人物故事則以中土漢地的形象進行刻畫,生動細緻,引人入勝。簡單來說就是這些浮雕上的人物形象並不是外國人的人物形象,而是充滿了本土人物面貌特徵的樣子。所以說佛教的漢化早在百千年前便完成了。

本篇文章主要是要講解須彌座浮雕故事中的比喻經故事:三車出宅。

泉州西街開元寺東塔鎮國塔須彌座浮雕三車出宅的故事

有一位富甲天下的長者,養有三個聰明伶俐的兒子。最小的兒子長得清秀可愛,不脫稚氣天真;第二個兒子活潑好動,對任何事總充滿好奇;最大的兒子沉著穩健,處理事情總能臨危不亂,長者時當以擁有人間這三樣至寶而欣喜滿懷。

有一天,長者出門去拜訪朋友,賓主盡歡,長者一路回味著剛才與朋友相聚的快樂情形,直至日薄西山才回到家裡,暮色蒼茫中,看到一團火球正懸掛在自己的屋後,並且跳躍著閃爍迷離的火焰。

長者定睛一瞧,嚇出一身冷汗,原來那美麗的火焰並不是夕日的餘暉,卻是祝融的猙獰牙爪。長者定心一想:糟糕!自己那三個粉雕玉琢的孩子正在屋子裡戲耍,渾然不知人世的無常侵逼。

危急中,睿智的長者想出一個辦法,趕忙叫僕從準備一輛鹿車,上面裝滿了新奇有趣的童玩,並且把鹿車推到門口,命令僕人搖動鈴鐺,以吸引兒子們的注意,快速逃離火宅。

沉醉於嬉戲玩樂中的小兒子,突然聽到悅耳的鈴鐺,抬頭一看:一隻溫馴的鹿拉著滿車的玩具,於是跑出烈火熊熊的房子,跳上鹿車,開心地玩了起來。

泉州西街開元寺東塔鎮國塔須彌座浮雕三車出宅的故事

火勢繼續蔓延,內屋中的兩個兒子仍然沒有逃離火窟,長者十萬火急地叫人另外準備一輛羊車,羊車上放置了許多璀璨的奇珍異寶,比鹿車上的更為稀世罕見。

正在屋內遊戲的二兒子看到羊車上的奇珍異寶,再看看自己手中把玩的東西,宛如天壤之別,於是也舍離火宅,爬上了羊車,聚精會神地賞玩滿目琳琅的寶貝。

長者看到二兒子終於平安地離開大火中的房屋,正要鬆一口氣,驀然一想大兒子還陷身在恐怖的火宅裡,焦急地叫僕人準備一輛牛車,車上堆積瞭如山的琉璃七寶,光彩奪目。屋裡的大兒子看到牛車上的七寶,欣喜地走出屋子,一躍而上牛車,小心翼翼地數起來。

在長者的苦心孤詣安排下,三個兒子雖然毫髮未傷地逃離了烈火的吞噬,但是各人在自己的車上卻忘我地玩耍起來,對於周遭的危險完全漠然不覺。

長者擔心大火繼續燃燒,傷及無辜,於是命令僕人把自己最心愛的大白牛車牽來,把人間難見的栴檀赤樹、摩尼寶珠放在大白牛車上,以轉移兒子們的喜好。

兒子們看到曠世難得的栴檀摩尼,果然紛紛捨棄鹿車、羊車、牛車上的珍玩寶物,跳上了絕世僅有、無以倫比的大白牛車。

這三車代表佛法的三個層次:佛菩薩、辟支佛、阿羅漢。也是佛教有小乘到大乘發展的三個階段:得定入羅漢道,開慧入脾之佛道,定慧等學入菩薩道終成佛果,究竟圓滿。佛祖說法都是方便說,隨心應量,皆使成就,最後會三歸一,都入圓滿佛道。

泉州西街開元寺東塔鎮國塔須彌座浮雕三車出宅的故事

以上便是東塔須彌座浮雕三車出宅的故事內容。而遊人到寺廟,想見識宗教文化的只佔一部分,一般人或是見佛就燒香磕頭,不管有何神通法力,一個不落都拜到了就是盡了遊興;或是見門就進見景觀就拍照,眾人趨之若鶩的景觀都搶上鏡頭,就達到了淋漓盡致的旅遊目的。

而喜發思古之幽情的遊客,卻往往對遊覽的內容要求得過於全面,對景觀的內涵思索得過於深刻,對歷史的足跡追尋得過於遼遠,對燦爛的文化痴迷得過於動情。因此,哪怕一個微小的細部看不清,心中也難以釋懷,讓每次遊覽都是收穫頗豐,另一方面也是遺憾多多。

而我所做的努力就是把每一個細緻入微的文化故事全都把它做好,講好,分享給你們這些喜歡與我一樣記錄故事的人們。讓那些故事在人們的心中代代永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