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在傳承彝族畢摩文化道路上的普照畢摩

普照,男,彝族,1963年11月8日生,石屏縣哨衝鎮莫測甸村人。初中文化,從小跟隨祖父普玉發畢摩學習畢摩文化。2013年6月被命名為“德培好儀式”的“紅河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堅守在傳承彝族畢摩文化道路上的普照畢摩


普照的祖父普玉發生前是遠近聞名的畢摩先生,婚喪嫁娶、擇日風水樣樣精通。普照從小在祖父的教導下學習彝文和各種民俗儀式。每當爺爺受邀去主持民俗祭祀活動時,都會帶上他,邊做助手邊學習,二十歲出頭就能獨立主持各種民俗宗教儀式。每年參與村裡的祭龍儀式以及其他的群眾性公祭儀式和表演活動。

普照為人和善、彝文知識全面、誦經聲音悠揚動聽,得到了祖父的真傳,在石屏哨衝、龍武,玉溪峨山一帶深受群眾喜歡。他經常為村民的婚喪嫁娶、建房、修墳、立碑等民俗活動擇吉日、看風水,主持各類祭祀儀式。他還參與了已經公開出版的“彝族畢摩經典譯註”《紅河彝族創世史詩》《紅河彝族道德經》《紅河彝族行孝積德故事》《太陽女月亮兒》的翻譯釋讀工作。

堅守在傳承彝族畢摩文化道路上的普照畢摩


近年來,普照深刻體會到當地畢摩文化的衰落,併為此憂慮。為了傳承畢摩文化,他積極參與到畢摩文化、彝族傳統文化的搶救工作中。他每天白天在工廠裡務工,夜裡還要挑燈夜戰,抄寫彝文經書。他自己規範整理了一套適於當地畢摩使用的經書,併為弟子和彝文愛好者抄寫經書。2015年,他受聘參與由紅河州民族研究所普梅笑牽頭的“雲南省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搶救項目”《石屏彝族文獻家譜譯註》的釋讀翻譯工作,為課題組答疑解惑,在課題調研過程中積極配合聯繫調查對象,為課題組解決實際困難,幫助課題組做好調研資料收集工作。

作為畢摩文化的傳承人,每年他都要接待很多外地來彝鄉採訪採風的專家學者以及彝學、彝文愛好者。每次他都儘自己的能力認真地為他們答疑解惑,為地方彝族文化的傳承、宣傳、研究發揮他獨特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