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学科”到底能在国内排第几?

“一流学科”到底能在国内排第几?

“一流学科”到底能在国内排第几?

自教育部在2017年9月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简称“双一流”)后,便引来全社会高度关注。尤其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学科的名单,由于部分内容和普遍印象出入较大,成为大家争议和“吐槽”的焦点。

那事实上,“双一流”建设的这些学科,到底在全国排第几?本文就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不包括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对比教育部学位中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提供分级),以及软科发布的“2018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提供具体名次),来看看这些首批得到官方盖章的一流学科里,究竟有多少是实力过硬的“业界大佬”。

“一流学科”到底能在国内排第几?

先对比学科评估,57个A+、14个A、15个A-,将近2/3的A-以上学科体现出两个排名大方向上的一致性。

再看在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上的表现,除了5个未发布排名的学科,其余学科中有20个是国内第一,19个是第二,10个是第三。这三项加起来已经超过1/3。而如果从百分位段的角度来看的话,前1%有7个、前5%有49个、前10%有27个。

通过对比两个其他排名,可以说整体而言,能被评上一流学科的,大部分实力还是过硬的。

“一流学科”到底能在国内排第几?

其中,有34个学科,同时获评了学科评估的A+结果,以及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的前2名。这些学科能够经得起不同排名指标的重重考验依然稳守国内“数一数二”的地位,实力堪称“硬核”。

“一流学科”到底能在国内排第几?

同时不可否认,有一些学科,如安徽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海南大学的作物学、宁波大学的力学等,在学科评估中只有C甚至C-的结果,这个水平似乎离“一流”尚有距离。

此外还有一些学科压根就没有在学科评估的排名结果中,主要为一些偏远地区的高校。有理由猜测,当初入选“双一流”,可能有扶持偏远地区和高等教育薄弱省的考虑。

“双一流”也好,学科排名也罢,本质上是为了让高校能够客观认识学科所处的学术水平和业界地位,从而更科学有效地推动本校的学科建设。已经入围“双一流”的高校固然可喜可贺,但同时也不应忘记居安思危;未能入选的高校也应尽快调整心态,将“双一流”作为目标和动力,激励自己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力争下一批入选。

“一流学科”到底能在国内排第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