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停牌,債臺高築,他到底怎麼啦?

他曾是“92派”的一員,40歲辭去公職,將一個瀕臨倒閉的罐頭廠做成聞名全國的公司,27年如一日,一手打造出“國民果汁”。可惜,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卻是步入泥潭,陷入四面楚歌,更是被司法機關列為被執行人。他就是匯源果汁的創始人朱新禮。

裁員、停牌,債臺高築,他到底怎麼啦?

1952年,朱新禮出生在山東省沂源東村,祖上三代都是農民,靠天吃飯。最後隔壁兩家先後到東北關外去謀生,只剩下朱新禮的父親。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朱新禮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每逢週末和寒暑假,他就揹著一個小揹簍,來回10多公里去高山上挖草藥,再拿到集市上賣錢。“每次交學費我都能第一個交上去,不再跟父母要錢。”就那樣,朱新禮通過賣了8年草藥讀完了高中學習。

高中畢業後,朱新禮去了沂源東里工業集團,在那裡他一干就是12年,從車間小工一路升遷到總經理。1984年春天,32歲的朱新禮順理成章當上了東村村委會主任。

“想致富,種果樹!”

朱新禮在第一次村民代表大會上就號召村民響應潮流:不再種糧食,改種葡萄。為鼓勵村民種葡萄,朱新禮還麻起膽子給村民承諾“如果改種葡萄,將按照人頭計算,每人每年發放麵粉500斤!”

沒想到,一年後,第一批葡萄就掛果了,結果一半的農戶都成了萬元戶。兩年之後,東村漫山遍野都是葡萄、蘋果、梨樹。到了收水果的季節,村裡就有幾百輛大馬車、小貨車湧進來,在路口排著長隊等著收水果。

第一步取得成功後,朱新禮緊接著對東村的村辦企業進行整合,相繼創辦了麵粉廠、軋鋼廠、橡膠廠、磚瓦廠等27個大大小小的工廠。短短2年的時間,東村已經成為當地有名的萬元戶村,800戶人家中,有400多戶都裝上了電話。

1988年,朱新禮被推薦去了山東省黨校進修,然後就高升到沂源縣外經委任副主任。

不過等他三年後再回到村裡時,發現東村的很多蘋果就爛在地裡!一問,原來那年趕上水災,泥石流把進村的公路堵住了,收水果的車一時進不去,等路修好了,蘋果價格已經一落千丈,村裡有的果農乾脆砍掉果樹重新種起了糧食。

是繼續當官還是回到村裡?一句“發展才是硬道理”驚醒了夢中人!已經是副縣長熱門人選的朱新禮果斷辭掉了鐵飯碗。

臨行之前,縣委書記塞給朱新禮一份“厚禮”:一個8年間賠了1100多萬,3年沒發工資、馬上就要關門大吉的罐頭廠。條件是不僅要救活罐頭廠,還清所有債款,還要負責養活數百號工人!

為什麼現在罐頭滯銷?

朱新禮去煙臺一家罐頭廠取經,學習了半天也沒有談出個子醜寅卯出來。會後,朱新禮在罐頭廠門口等車之時,無意中從門衛老大爺那裡打聽到了實情,“當年膠東半島之所以有罐頭廠,全都因為1950年抗美援朝志願軍愛吃!”是啊!都過去三十年了,罐頭口味還是一成不變,怪不得賣不出去!

滯銷原因找到了,出路在哪裡呢?朱新禮馬上到濟南的各大百貨商店一轉悠,很快找到了答案“濃縮果汁!”回到臨沂,朱禮新決定放手一搏,“與其讓村裡的水果爛在地裡,不如做濃縮果汁!

1992年6月28日,朱新禮的“山東淄博彙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開張。可是沒錢、沒設備、沒技術,怎麼辦?朱立新想起了他幹3年外經貿委副主任經常搞的事情“補償貿易”:以成品支付設備款!

通過原來外經貿委那條線,朱新禮很快在青島找到了一家德國啤酒廠,沒有想到對方對濃縮果汁很有興趣:技術是現成的,德國人很認可膠東半島的蘋果、葡萄,青啤最早就是德國人開發的!條件是5年之內把產品銷售到歐洲,並拿出收入的一半用來付清設備款。

老朱一算賬,在山東1毛多1斤蘋果,兩三塊錢就能買一噸,8噸蘋果能做出1噸濃縮果汁,賣到歐洲1800美元,總成本才3000元人民幣,還免稅,“你說這是幾倍的利潤啊!”

於是,1993年初,匯源正式投入生產,2個月後,第一批濃縮蘋果汁生產出來。

當朱新禮從廠裡的德國技術員那裡聽說瑞士正在舉辦國際食品博覽會,他立馬揹著一包匯源蘋果汁樣品和一袋山東大煎餅隻身去了瑞士。朱新禮在日內瓦租了一個10平米不到的小閣樓,吃了一週煎餅,沒有錢請專業的翻譯,就找了一個在瑞士留學的朋友孩子臨時客串一下。

朱新禮本只想去日內瓦開開眼界,沒有想到他從山東帶來的十幾箱濃縮蘋果汁一亮相,就圈粉無數“第一次知道北緯36度那麼重要!”10天的展銷會還沒結束老朱就談下了匯源的第一單:價值500多萬美元的3000噸濃縮葡萄汁的出口訂單!要知道,當時匯源投產試車剛剛成功,年設計產量也就4000多噸!

誰能想到,多年後在業內呼風喚雨的匯源竟是靠著“空手套白狼”起家的?

在日內瓦,除了談成那筆500萬美元的大單外,還有一個產品給了朱新禮很大的刺激,那就是麥當勞裡面的可口可樂“深褐色的可口可樂裡面究竟有什麼奧秘?一個可樂原漿的秘方,竟然能夠在全世界100多個國家熱銷,而且配方亙古不變?”

於是回到國內後,朱新禮重新定義了匯源的發展模式:濃縮果汁繼續在山東做,負責出口;果汁飲料去北京做,專注國內市場。“果汁飲料必須在大城市才有前途!”

1994年10月,朱新禮帶著30名員工去了北京順義。當時的生產線全部採用德國的超高溫瞬時殺菌工藝,實行無菌冷灌裝工藝,最大程度地縮短殺菌和灌裝工藝的加熱時間,在充分保證產品安全性的前提下,使匯源果汁保留更多的營養。4個月之後,匯源第一包250ml的純果汁問世。

剛開始,朱新禮每天開著一輛從二手市場買來的麵包車,專揀北京的大街小巷挨家挨戶推銷,不過1個月後才賣出去10包果汁。於是朱新禮決定駐點銷售,他每天早上5點鐘起床,開一個半小時車後趕到建國門地鐵口,擺起了小攤。

朱新禮打出的口號是“免費品嚐,不好喝不要錢”

,那招還真管用,1個月不到,早上來買果汁的上班族就排起了大長隊“味道確實很獨特!”隨後,朱新禮在地鐵二號線的十幾個地鐵站口如法炮製,匯源就這麼贏得了第一批客戶。

3年後,朱新禮斥7000萬巨資奪得了1997年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後5秒廣告黃金段,“喝匯源果汁,走健康之路”的廣告語一時間傳遍大江南北。

從1998年開始,全國十幾個省市政府、甚至是國外的企業都找上了朱新禮尋求合作,朱新禮乘勢在當時經濟欠發達的河北保定、山西右玉、吉林延邊、湖北黃岡、陝西咸陽、重慶萬州等地投資建廠,組建了八大營銷網絡,匯源進入了快速擴張期。到了2000年,匯源的年銷售額已經高達12億元,以23%的市場份額高居國內果汁業的榜首。

就在這時,“江湖第一猛莊”的老唐找到了朱新禮,當時朱新禮急於開拓市場,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於是匯源和德隆很快達成了合作。2001年3月,雙方合資成立了“北京匯源”,德隆出資5.1億現金持股51%,匯源以技術和設備入股持有49%。

此後的半年裡,德隆助力匯源展開了一系列的收購和兼併,匯源一下子在國內建立、收購了26個大型果汁生產、加工基地,基本完成了在全國範圍內的產業佈局。僅在重慶,朱新禮就投資6.6億建立了亞洲最大的果汁生產基地。

不料,到了2001年年底,滬指從2000點狂跌到1300點,德隆的資金鍊條繃不住了,匯源就成了老唐的“提款機”,到了2002年底,匯源已經借出去3.8億!朱新禮感覺不對頭,他隱約看到了老唐背後的血盆大口,於是決定和唐萬新對賭:一週為期,誰能先拿出8億,誰就收購對方的股份

不過當時的老唐如日中天,德隆的三家馬車股價穩步上升,誰不想巴結?所以老唐根本就沒有把朱新禮放在眼裡。

此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結局令人震驚:2天的時間朱新禮籌到了8億資金,德隆宣佈退出!匯源也成為當時最早的、也是唯一從德隆系“全身而退”的企業,朱新禮一戰成名!

隨後,朱新禮一鼓作氣,先後與大摩、百富勤、高盛、匯豐等國際投行接觸,並於2005年和統一達成合作,由統一斥資3030萬美元與匯源共同組建“中國匯源果汁控股”,統一僅持有5%的股份。

截止到2007年,匯源果汁佔了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中高濃度果汁佔了45%的市場份額。2月23日,匯源登陸港交所,籌集資金24億港幣,創造了當時港交所最大規模的IPO,上市當日,匯源的股價上漲了66%。從一家負債超過1100萬的小廠做到全國之最,朱新禮只用了15年。

上市後的一年,匯源就被可口可樂盯上了!2008年9月3日,可口可樂宣佈將以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匯源果汁,這是可口可樂當時在中國,也是在其發展史上除美國外最大的一筆收購交易。

為什麼朱新禮肯委身與可口可樂呢?除了多年的可口可樂情結外,老朱還有一個龐大的農業夢“我們把25億美元從美國人手裡拿過來,主要是投到中國的現代農業,幫助廣大農村、農民實行規模化經營,科技化經營,品牌化經營。同時,我們還能借助可口可樂的平臺,把中國的新鮮水果和濃縮果汁輸送到全球去,輸送到100多個國家去。”坦率地說,雙方合作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價格都是透明的。

不過消息一出,立馬引發了一場民族品牌的“世紀大討論”。一項由7萬網民參與的民意調查顯示,有高達82%的網民都持反對態度。“民族品牌怎能賣身求榮呢?”不少網友甚至上升到了民粹主義層面!

此後2009年3月18日,商務部順理成章否決了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案,這也是自2008年8月我國壟斷法實施以來,第一個未被通過的收購案。

不知道朱新禮是如何度過那漫長的半年的,據說,他一直呆在老家臨沂的一口山洞。就在消息宣佈一小時後,朱新禮才時隔半年再次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匯源尊重商務部的決定,不賣給可口可樂了,我們要好好幹,回報國家!


儘管多年以後,朱新禮不止一次地表露過自己的遺憾,“如果2008年交易成功,匯源已經是千億級公司了。

誰也沒想到可口可樂併購失敗竟然成了匯源的一個拐點,2009年以後的匯源元氣大傷,一下子從雲端墜入深淵,短短的4年,匯源的市值累計蒸發掉八成,陷入困局的朱新禮不得不在迷霧中重新摸索。

2009年,匯源推出“檸檬me”,把低濃度果汁飲料作為主攻對象;

2010年,匯源重砸50億元推出全新碳酸飲料“果汁果樂”,但卻沒能在市場上引起太大的反響;

2011年,匯源以1201萬元的高價拍得“旭日升”的164枚商標和“冰茶”特有名稱,後來處於停產狀態;

2013年,匯源以1.17億元收購三得利食品公司,進攻茶飲料。

除此之外,朱新禮還繼續踐行著自己的農業夢,他著手在國內的生產基地建立“匯源果園”和“果樹銀行”,僅僅2個月就投入20億元。

不過,匯源財務報表顯示,從2014年開始首次出現負增長,虧損1.27億,2015年虧損數額達到2.28億。還有數據顯示,從2013年至今,匯源出售的子公司已經多達12家,交易額達到28億,頻繁刷新業內出售公司的頻率和交易金額的記錄。


可口可樂收購案之後,匯源的每一個動作都被外界拿著放大鏡“審視”,但是在那份“成績單”公之於眾後,大家又給匯源加上了一個新標籤:折騰。

有人粗略計算過,匯源為了搞多元化經營已經投資了近200億,雞尾酒、速凍水餃、紅酒、有機小米、普洱茶等等,很難想象朱新禮在一年的時間竟開展了這麼多業務,然而,在一個又一個“試錯”的過程背後,匯源的主營業務依舊不見起色。

首先,業績連連下滑、市場份額不斷喪失,市值足足蒸發了120億港元;

其次,鉅額債務壓頂,欠下了114.03 億的天量債務,只能通過不斷變賣資產來還債,資金隨時都有斷裂的風險;

再次,還因為違規關聯交易被港交所調查,從去年 4 月一直停牌到現在,已打響退市倒計時!

還有,內部不穩、人心不定,近年來大裁員的消息時有發生。從2014年的1.77萬人,裁減至2017年上半年末的3965人,裁員幅度將近80%!而且2019年剛開年,短短34天時間裡,就有包括吳曉鵬、閻焱在內的6位管理層先後出走!

最後,連老闆本人朱新禮,也陷入了重重困境之中,於去年10月被司法機關列為被執行人!

那麼,面對產品市場的萎靡不振、面對資本市場的風雨飄零、面對團隊內部的人心離散,這一次,是考驗?是逆境?還是窮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