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学院王元珍副教授: 蔡氏父子良好的家风家训滋养了后人

王元珍(1968.12-),复旦大学哲学学士,浙江大学法学硕士,《蔡氏古民居——蔡资深其人其厝》一书编撰组主编,现为厦门理工学院副教授,近年专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主持教育部、福建省和厦门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多项。

厦门理工学院王元珍副教授: 蔡氏父子良好的家风家训滋养了后人

王元珍副教授

记者:王教授,您好!去年您主编了《蔡氏古民居——蔡资深其人其厝》一书,可否分享下当时出版这本书的初衷,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王元珍:与蔡氏古民居结缘,始于20多年前。记得那时从福厦线拐进古民居所在地——南安官桥镇漳里村漳州寮自然村,那第一段近千米长的乡间道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一路泥泞。但是,这并不影响深藏于村中的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所给予我的震撼:十多栋翘角飞檐、红墙红瓦汉式大厝整齐划一,拔地而起,其恢宏气势,撼人心魄;村中宽阔的石埕一尘不染,有着当时农村少有的干净整洁;大厝内外精美绝伦的砖石木刻和彩塑、字画,引人遐思,令人流连忘返。

可以说,那些房子和那里的淳朴民风、文化传统深深吸引了我,并因此萌生了为它做点什么的念头。2012年,国家文物局将蔡氏古民居作为“闽南红砖建筑”典型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尤其是近年随着了解蔡氏古民居建设历史的老人们日渐作古,对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文化要素的挖掘、整理、保护的愿望更为迫切。这一想法和中共南安市委宣传部的工作思路不谋而合,于是有了《蔡氏古民居——蔡资深其人其厝》的研究与创作。

这本书是课题组团队合作的成果,著者为王元珍、程微子、黄金洪、应莉雅四人。由于全书内容涵盖古民居主要建设者、古民居营造与装饰技艺、匾联题刻三个方面,难度不言而喻。尤其是有关古民居主要建设者蔡启昌、蔡资深的文献资料匮乏,除了地方志中不多的文字记载,其他多由分散在国内外的蔡氏后人口述提供,或仅有只言片语零星散见于近代闽南华侨相关的叙述之中。

为此,课题组成员不辞辛苦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和资料挖掘,历时2年走访菲律宾、香港和国内诸多蔡氏后人和相关知情人,力求最大限度还原蔡资深的真实形象,同时还在书中对他所倡导的家风家训及其对蔡氏后人的影响做了专门的研究和阐述。

记者:蔡氏古民居有上百年历史,目前是全国文保单位。在您看来,这一难得的闽南建筑大观园给后人留下了哪些历史价值?

王元珍:建筑是凝固的音符,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物化形式。作为一处独具匠心的文化瑰宝,蔡氏古民居是近代闽南红砖民居的典范之作,体现了闽南红砖大厝在吸纳外来文明基础上融会中西的建筑风格和装饰技艺,是研究闽南红砖民居的典型样本。

同时,作为近代菲律宾华人华侨奋斗史的一座丰碑和缩影,它更凝聚着以蔡启昌、蔡资深为代表的南安海外同胞重传统、爱拼搏、敦亲族、厚桑梓的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正是这样的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的深刻影响,闽南海外同胞在异国他乡成功创业之后,又以拳拳赤子之心回报祖国和家乡。

记者:蔡资深不仅是位菲华翘楚,更是一名慈善家,其良好的家风家训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我们比较好奇的是,蔡资深后人目前的情况?这跟他对子女教育是否有很大关系?蔡资深对现代人有何现实意义?

厦门理工学院王元珍副教授: 蔡氏父子良好的家风家训滋养了后人

王元珍:蔡启昌、蔡资深父子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十分重视教育,除了捐资当地书院、考棚、学校,他们还在家族聚居大厝群落中建“醉经堂”、辟“读书处”,在大厝门楣、门廊、厅堂、窗棂等处遍设匾联题刻作为家训格言,教导族中子弟和后代子孙为人处世、修身立业的道理。他们倡导为善最乐、诗礼传家的家风家训,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蔡氏后人。也正是在这样的家风家训的教育熏陶下,整个村落民风淳朴,外出读书、工作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在城市安家,留守村中的蔡氏族人则安然守护这片宁静美丽的乡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与此同时,这片面积1.6万平方米的土地,人才辈出,自建成以来的百余年时间里,培养出了100多位大学生,他们遍布国内外学界、政界、商界和文化体育等领域,其中有民国时期“嘉禾”勋章的获得者;有放弃国外优裕的生活条件,慨然回国奔赴延安参加抗战的热血青年;有中英双馨的知名教授;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对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专诚尽职的领导干部;有全运会冠军;有科学家和企业家……他们身上或勇于进取,或乐于奉献的精神,毫无疑问与蔡氏家族的家教和家风传承密切相关。

眼下,蔡氏古民居家风家训馆已在规划设计之中,随着地方政府对蔡氏古民居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进一步重视,相信越来越多人将通过对蔡资深、蔡氏家规家训和家风传承的了解,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记者:苏清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