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茶、醒茶、潤茶,到底是一個意思嗎?

在飲茶時,大家喜歡泡之前把茶葉洗一下(即第一泡茶葉不喝)。在詢問了一下盞友為何洗茶之後,得到的答案多為洗掉髒東西,再細究,就都不知道了。今天,不妨來聊聊洗茶、醒茶與潤茶。

洗茶、醒茶、潤茶,到底是一個意思嗎?


洗茶

對於“洗茶”,今人常誤以為由於茶葉不潔淨。求諸《中國茶葉大辭典》對“洗茶”解釋:“洗茶即洗去了散茶表面雜質,且可誘發茶香、茶味。” 而且據考證,“洗茶”一詞始於北宋,一直應用於泡茶飲用程式,至今約近700年曆史。

洗茶,其實是人們對某些茶沖泡過程想當然的理解。在茶文化領域,洗茶的標準稱呼是“溫潤泡”。它是把茶泡得更好喝的一種技術手段,而並不是像大家所說的為了“洗去茶葉中的髒東西”。

洗茶、醒茶、潤茶,到底是一個意思嗎?


醒茶

明代《茶譜·煎茶四要》載:“一、擇水……。二、洗茶:凡烹茶先以熱湯洗茶葉,去其汙垢、冷氣,烹之則美。三、候湯……。四、擇品……。”洗去茶葉的冷氣,便是“醒茶”之意。

此處之“冷氣”是何意呢?其實,茶葉製成後,一般不會馬上飲用,剛加工完的茶葉火氣較大,一般都要將茶葉儲存一段時間後再飲用。而一段時間後,火氣雖褪,卻添冷氣,如果存放時間較長,還會有陳氣。

此時如果將茶葉直接沖泡飲用,滋味和香氣就會不好。就如老友重逢之前,先跟睡著的茶打個招呼,把它們從睡眼惺忪的狀態喚醒,專心而熱烈地和我交流!

洗茶、醒茶、潤茶,到底是一個意思嗎?


潤茶

明代以後,茶葉加工和飲用方法發生重大變化,由原先的蒸青團茶到散茶,從煮茶、點茶變成泡茶。泡茶時必須先讓茶葉浸潤舒展開來,才能比較容易泡出味道。

尤其是緊壓的普洱茶、包揉成粒的鐵觀音,沖泡過的朋友應該能體會到,想用水一下子衝開是有困難的。先用水溼潤一下(也就是潤茶)是不錯的辦法。用熱水快速溼潤,出水,放置溼潤半分鐘,再正式沖泡。這樣就比較容易衝出茶味,控制浸泡程度了。如此,便於滋味物質溶解,使茶葉香氣物質更好地散發。

洗茶、醒茶、潤茶,到底是一個意思嗎?


個人覺得,現代茶藝中“洗茶”一詞,稱為“潤茶”、“醒茶”更為貼切。合格的茶用不著“洗”,不合格的茶“洗”了也起不到什麼作用。容易出湯的茶,反而是第一泡好喝,如綠茶、紅茶。殊不知,我們洗掉的可能是味道最好的一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