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好的時代見證中國馬拉松的進步與發展

在最好的時代見證中國馬拉松的進步與發展

五六年以前,跑步並不像現在這麼火熱,那時候一個人跑在路上甚至會有路人投來異樣的眼光,大多數國人都沉浸在乒乓球、籃球、羽毛球和足球等運動帶來的歡愉中,跑步在大部分人心裡是一項重複、枯燥的運動。

那時候跑步的人少,跑馬拉松的更少,甚至很多人會把馬拉松愛好者視為“神經病”,只有“神經病”才會連續跑幾個小時,跑幾十公里。偌大的一箇中國,馬拉松賽一年才三五十場,就算當年的“中國四大馬”——北馬、上馬、廈馬和大馬——也是先報先得,延續了很多很多年。

大概是2015年,跑步這項運動一下子在國內火了,城裡的大街小巷、操場公園多了很多身穿運動服腳蹬跑鞋大汗淋漓的跑步愛好者。與此同時,馬拉松賽也在國內火爆了起來,2015年全年的賽事達到了134場,比2014年的57場翻了一倍還多,很多知名賽事也在這一年開始抽籤,真是中國馬拉松三十年未有之大變局。

不過,2015年只是馬拉松賽在中國爆發的開始,往後的每一年賽事數量都大幅增長,2018年更是達到了誇張的1581場,是2015年的10倍不止,零頭都比2014年的多。伴隨著中國馬拉松賽數量極速增長的,還有賽事規模的不斷擴大,很多賽事動輒兩三萬人,而且全馬的佔比不斷上升,甚至北馬、上馬和廈馬等只設全馬項目,但仍然一簽難求。

肉眼可見的發展是中國馬拉松的賽事數量和規模,但中國馬拉松的發展絕不只是數量和規模的增長與擴大,中國馬拉松的內涵也在不斷髮展,不斷給中國跑者製造更好的參賽體驗。

在最好的時代見證中國馬拉松的進步與發展

1. 馬博會成為標配

多年以前,絕大多數馬拉松是沒有博覽會的,只有極個別賽事才有。不過,就算有,也很簡陋,基本上都是在室外領物區旁邊搭個帳篷展示產品,順便做點銷售,沒有什麼活動可以參加,也沒什麼羊毛能薅。

現在博覽會已經是各大馬拉松的標配,很多大型馬拉松的博覽會都非常高端大氣,場地從室外搬進了會展中心或體育館,跑者不用再頂烈日驕陽,或櫛風沐雨領物;各大品牌極盡巧思設計展位,以給跑者展示更好的品牌形象,各種活動層出不窮,各種羊毛薅到手軟;當然也有很多展位會售賣一些產品,以滿足跑者的購物慾,也方便缺少跑步裝備的跑者添置.....

在最好的時代見證中國馬拉松的進步與發展

——2018北京馬拉松博覽會,From網絡


博覽會給品牌帶來了曝光,給跑者帶來了實惠,給本來枯燥的馬拉松增添了很多樂趣。現在很多跑者領完參賽物資,都會在博覽會逛一逛,會會朋友,薅薅羊毛,買買東西,博覽會讓馬拉松成為了一場跑者盛宴,而不再只是一場跑步活動。

2. 爭奇鬥豔的參賽服

早些年的馬拉松參賽服都比較單一,沒什麼設計,基本都是直筒的;也沒什麼顏色搭配,一件衣服就一種顏色;料子也沒有那麼好,很多參賽服拿在手裡感覺是廠家在清庫存。

現在很多組委會會在參賽服上大費周章,結合賽事本身設計款式和圖案,充分展示城市特色和本馬內涵;料子也越來越講究,越來越輕薄,質地柔軟還速幹。很多馬拉松開賽前發佈會的時候,會將參賽服作為重頭戲,告訴跑者們這件參賽服上究竟凝聚了怎樣的用心。

在最好的時代見證中國馬拉松的進步與發展

——2019廈門馬拉松參賽服,From網絡


現在中國的跑者面臨著一個幸福的煩惱,參賽服太多,穿不過來,放著又浪費。也許以後我們的賽事可以不發參賽服了,需要參賽服的另外支付費用購買。

3. 賽道補給更豐富

2015年以前絕大多數國內馬拉松的賽道補給只能用“極簡”來形容,基本上只有水,運動飲料和香蕉都沒有,更遑論現在標配的能量膠鹽丸了。

現在很多馬拉松賽的賽道補給已經豐富到令人咂舌的地步,很多跑者都把參加馬拉松當做吃“流水席”,跑一會兒,停下來吃一會兒。很多賽事的補給不僅多得驚人,而且種類多樣,可以分門別類,包括基礎補給:水和飲料,水果補給:香蕉、聖女果和西瓜等,能量補給:能量棒、能量膠和鹽丸等,特色補給:當地美食......很多跑友馬拉松跑得多卻沒見瘦,可能是在賽道上吃太多了。

在最好的時代見證中國馬拉松的進步與發展

——2018南寧馬拉松賽道補給


很多賽事的理念是“你把自己帶過來就好,其他的我們來安排”,現在中國跑者真的很幸福,很多人都說現在的組委會把跑者“寵”壞了。

4. 越來越精緻的獎牌

早先的馬拉松獎牌都出奇地一致,大多數是暗黃色,形狀以圓形為主,也有方形,很多方形獎牌被跑友戲稱為“開瓶器”,甚至有一些獎牌還會生鏽。

在最好的時代見證中國馬拉松的進步與發展

——2012上海馬拉松獎牌,From網絡

反觀現在的獎牌,別的不講,造型上早已經擺脫了或圓或方的設計,都是極盡巧思,融入了各種創意,有貝殼形、門型、漂流瓶形、城門形、船舵形、錨形......

在最好的時代見證中國馬拉松的進步與發展

——2019三亞馬拉松獎牌

獎牌材質也有了巨大飛躍,絕大多數獎牌都不會生鏽了,獎牌的材料也不再侷限於金屬,陶瓷的、紫砂的、木頭的......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北馬、漢馬和廣馬的獎牌都鑲金了。

獎牌的顏色也豐富,不再是清一色暗暗的黃色,有金色的、藍色的、紅色的、紫色的、粉色的......還有很多獎牌色彩斑斕,各種顏色拼搭,耀眼奪目。

很多跑友會因為一塊好看的獎牌而參加一場馬拉松,現在中國馬拉松的獎牌很多都做得特別好看,很多跑友就馬不停蹄地一場接著一場跑。

5. 完善的賽後服務

以前的馬拉松沒什麼賽後服務項目,大多數都是跑友們跑完,領完獎牌和完賽包,自己拉伸拉伸就走了。那個時候很多跑友可能都沒有跑後拉伸意識,跑完就完了,急著趕車回家。

現在中國馬拉松賽後服務延伸出了“最後一公里”,這一公里的項目,包括但不限於賽後補給區、拉伸區、冰敷區和合影區等。

在最好的時代見證中國馬拉松的進步與發展

——2018梅州馬拉松賽後補給,From網絡

跑完一個馬拉松,在賽後服務區享受一圈,吃點東西,讓小哥哥小姐姐幫忙拉伸一下,在冰敷區泡會兒腳,跑完馬拉松的飢餓、傷痛和疲憊都會被一掃而空,整個人都滿血復活。

......

我們這一代跑者是幸運的的,我們正在見證一個偉大的馬拉松時代,就像我們這幾十年正經歷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這五年來,中國馬拉松正由只為一小撮人知的時期進入成為全民健身運動參與者最眾的時期,中國馬拉松的內涵也正由簡單粗放向複雜精緻發展,中國馬拉松正走向全面繁榮。

現在中國的很多馬拉松賽確實還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們要知道這些問題只是發展過程中的小插曲,我們不能因為一些問題的發生就徹底否定一個賽事,甚至把棒子打到中國馬拉松身上。這些發展道路上的小插曲,我們正在一個個解決,中國馬拉松也在前進的路上越走越好。

君不見這些年一大批知名馬拉松如雨後春筍般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冒出,東北的哈馬、華北的太馬、華東的錫馬與南馬、西北的蘭馬與西馬、西南的重馬、六馬和成馬、華中的漢馬與贛馬和華南的深馬與清馬,而多年前被人熟知的馬拉松只有北馬、上馬和廈馬等,屈指可數。我們用幾年的時間成就了這麼多好馬拉松賽,這是中國馬拉松了不起的成就。

我們這一代跑者是中國馬拉松大發展的見證者,更是參與者,甚至是推動者,我們自己要對我們的馬拉松有信心,我們跑好每一場賽事,積極給我們的賽事建言獻策而不是嘲諷苛責,我們有一天才會有一大批媲美“世界六大滿貫馬拉松”的賽事。

我們在奔跑,中國馬拉松在進步與發展,讓我們給予彼此多一些時間和耐心,一起變得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