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天花板” 激勵幹部流入“窪地”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關於鼓勵引導人才向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的決策部署,更好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近日,四川省聚焦人才“引育用留”關鍵環節,出臺《四川省鼓勵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十條措施》,著力造就一支留得住能戰鬥帶不走的基層人才隊伍。(四川日報 2019-04-07 )

基層工作經歷成為“硬槓槓”。創新機制體制,明確規定省、市級機關和事業單位新進人員要有基層工作資格,著力形成人才到基層去、幹部從基層來的用人導向,構築基層人才流入“窪地”。堅持省、市公務員招錄面向基層。省級機關除急需緊缺專業選調生和個別特殊職位外,全部招錄具有2年及以上基層工作經歷人員;市級機關應拿出專門名額從具有2年及以上基層工作經歷人員中招錄;無基層工作經歷的,錄用後5年內須安排到基層鍛鍊2年。加大從“雙一流”高校定向選調引進急需緊缺專業優秀畢業生工作力度,支持基層降低公務員考錄門檻。實行新進事業單位人員基層工作經歷制度。除特殊規定外,省屬、市屬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的專業技術和管理崗位人員,原則上應從具有2年及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中招聘;經批准面向應屆畢業生公開招聘,聘用後5年內須安排到基層鍛鍊2年。鼓勵大學生服務基層項目人員留在當地。定向考錄鄉鎮公務員的比例一般應達到30%。對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可直接考核招聘到服務所在地的鄉鎮事業單位;在民族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和貧困縣服務的,可直接考核招聘到服務所在地的縣、鄉事業單位。

加大鄉村實用人才培養力度,四個計劃培育土專家、田秀才。一手抓緊缺專業人才引進,一手抓本土人才培養,形成“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強大合力。緊扣鄉村振興和持續穩定脫貧的人才需要,將人才培養培訓重心下移,綜合施策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本土人才隊伍。引導更多本土人才返鄉就業創業,實施本籍大學生定向培養、農民工返鄉創業、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村級後備力量培育“四大工程”,增強農村基層組織活力和人才凝聚力。實施“一村一幼”“一村一醫”“一鄉一全科”“一戶一名技術能手”培訓提能。緊扣基層經濟社會發展急需領域特別是產業扶貧項目,深入基層一線開展人才結對幫扶、點對點技術指導、組團式諮詢服務,增強基層“造血”功能。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觀念,積極引導高層次緊缺人才到基層一線開展技術服務。推行柔性引才用才模式,設“候鳥型”人才工作站,推行雙向兼職、聯合聘用、人才驛站等引才用才模式,鼓勵創新創業。構建人才智力幫扶機制,建立對口幫扶關係,實現內地中小學、三甲醫院對口支援貧困縣全覆蓋。積極開展人才“傳幫帶”。廣泛開展幹部人才交流,大力選派幹部人才到彝區藏區和基層一線開展援助服務。

推行事業單位崗編適度分離,開通基層人才評價綠色通道。讓基層人才既引得進,又留得住用得好。推行事業單位崗編適度分離新機制。政策明確,四川省支持事業編制在全縣範圍內統籌調劑使用,對新招事業人員實行“縣招鄉用”“縣管校用”,在基層工作期間享受基層相應待遇。開通基層人才評價綠色通道。放寬基層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年限,在教育、衛生、農業等系列建立“定向評價、定向使用”評審制度。拓展基層人才成長空間。對在鄉鎮專業技術崗位工作10年及以上的,在競聘上一等級專業技術崗位時,可不受本層級最高等級、崗位數額限制;工作30年及以上的,可不受本單位崗位結構比例限制申報評審上一級職稱資格。加大對基層人才的傾斜支持力度,樹立在基層建功立業良好氛圍。(魏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