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的中年危機

京东的中年危机

最近,京東一直在上頭條,很多人問:“京東怎麼了”?

從各種跡象來看,京東只是遇到了“中年危機”,而且需要破釜沉舟地解決危機。

京東的人事風波

近日,有網友爆料,京東將取消旗下快遞員的底薪,同時將增加快遞收件任務,攬件將計入快遞員績效。

京东的中年危机

這一經過媒體報道和證實的新聞,讓京東快遞員難以接受,也驚動了業內和媒體。如果這樣的薪酬規定屬實,也就意味著京東近10萬的基層快遞員不僅沒有了底薪基礎保障,而且還要比之前更努力才能獲得收入,收入還可能會減少。

對此京東回應稱,“由於業務模式的多元化,原來的薪酬結構已經不適應新的模式。因此,決定在部分地區試點將底薪轉變成更有激勵性的業務提成”。

京东的中年危机

顯然,這又是一次京東的"內科式"手術,只是這一次指向的是最基層的員工,而且涉及面極廣。

就在近一個月內,京東集團已經先後有三位CXO的高管宣佈因“個人和家庭原因”離職,同時京東內部還有淘汰10%副總裁級別以上高管的計劃。

同時京東的“淘汰準則”最近也被刷屏。京東發佈內部郵件要求堅決淘汰三類人:包括不能拼搏的人、績效差的人、性價比低的人,稱“這三類人都要淘汰掉或協商解決掉”。

京東頻繁上頭條,在外界看來京東正在經歷一場大的人事風波,而在京東內部可能是在進行一場大動干戈、從內到外的大型內科手術。

顯然,京東意識到了所面臨的內外部危機,開始變革組織,調整業務方向,尋找新的增長動能。

大型手術就意味著,不只是肌膚之痛,還要大動臟器,就要割痛捨棄些什麼。

而揮舞著手術刀的可能是走向臺前的徐雷、站在幕後的劉強東以及陪伴京東走過困難時期的投資人們。

京東到底怎麼了

2018年是京東水逆的一年,很多人在問“京東到底怎麼了”。

京東是病了,只是遇上了大部分男人都要面對的“中年危機”,企業也不例外。

京东的中年危机

中年危機 ,人是重要變因

1989年,劉強東成立京東公司在中關村賣光碟,2007年京東商城改版上線,2014年劉強東用了15年時間讓京東上市,現在上市已有5年時間。如果用人的一生來算的話,顯然京東已完成了“成家立業”的階段。一到了這個階段,人就會有各種困惑和問題撲面而來。

從2018年底到現在的一系列自上而下的人事調整動作來看,京東高層把問題主要歸因於“人”。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說過“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是人”。不僅因為企業的業績是“人”創造的,而且“人”也是影響業績的最大因素。尤其對於那些經營時間超過10年,完成上市之路的企業來說,很容易就會陷入“中年危機”。

據36氪此前報道,劉強東曾在內部會上痛斥高管“人浮於事,拉幫結派”。而徐雷在京東商城年會上措辭也相當嚴厲,“客戶為先的價值觀被稀釋、唯KPI論和“交數”文化盛行、部門牆越來越高、自說自話、沒有統一的經營邏輯、對外界變化反應越來越慢,對客戶傲慢了”。

可以說,徐雷的總結很到位,這也是一些企業陷入“中年危機”後的普遍表現。

無獨有偶,2018年作為京東“好大哥”的騰訊也面臨著一場“中年危機”。騰訊在2018年底進行了史上第三次架構調整,而上一次還是在3Q大戰之後。

2018這一年騰訊股價下跌40%,市值蒸發了近萬億,內外都引起了“騰訊究竟有沒有夢想”的大討論。騰訊總裁劉熾平在騰訊20週年會議上表態“在未來一年內有10%不再勝任的管理幹部要退下來”,提倡“能上能下”公司文化,給年輕人更多機會。

不光是騰訊,2018年上市的小米和美團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進行架構調整,而且小米更是在上市後進行了5次架構調整。小米和美團成立有9年時間,都提前預感到危機的到來,主動地進行調整。小米確定了手機+Alot戰略,美團更重視場景化,TO B業務成為其接下來的主攻方向。

相比小米和美團在各自行業激烈競爭帶來的敏感嗅覺,京東的變革來得似乎有些遲緩。不過,變革的過程卻有些生猛,特別像劉強東雷厲風行的風格,

一個企業在遇到問題時,一定要當機立斷地去解決,不能拖泥帶水,更不能優柔寡斷,才能及時止損。

在組織上,與騰訊大力提拔年輕人不同,京東則主要是調整職業經理人,重用從草根爬起的核心業務骨幹。京東成立京東商城、京東數科和京東物流三大子集團,每個子集團都設立了CEO職務,獨立負責各自業務。

在業務上,京東跟其他互聯網公司一樣設立大中臺,提升對內、對外的服務響應速度;形成“小集團、大業務”的戰略構思,做更多下沉市場,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做決策。

增長放緩,地位動搖

一直大開大合以阿里為競爭對手的京東,卻被野生的拼多多打了個措手不及,這是讓很多人沒有想到的。

2月28日,京東發佈2018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京東2018財年第四季度淨營收1348億元,同比上一年的1101.65億元增長22.4%;2018年全年淨收入4620億元人民幣,增長率只有27.5%,上市後首次低於30%。

雖然從財報來看,京東的整個業務面還是健康的,收入仍在增長,但明顯出現了放緩的趨勢。2018年電商行業受整個內外經濟環境的影響明顯,人口紅利也在逐漸消失,但阿里和拼多多仍保持較高增長。顯然,京東在增長方面出現了問題。

2018年對於京東來說,不只是與阿里拉開了更大的差距,同時出現了拼多多這樣一個來勢兇猛的攪局者。

新的增長動能從哪裡?如何激發員工持續創新?如何高效增長才不被趕超?這些是京東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尋找新動能,急需業務突破

京東這次不得不進行的調整,除了在人事上的調整,業務架構上也急需要有所改變。這種改變不僅是調整,而是需要更大膽地突破。

京東,大家都把它當做是電商巨頭,常年虧損的上市公司。而京東更大的價值體現在它是一家自建倉儲配送的物流企業,而且引以為傲,被資本所看好。

京东的中年危机

而隨著物聯網以及機器自動化的發展,物流的邊際成本在不斷減少,像京東這種人力密集型物流企業的優勢在減弱。沒錯,物流行業也在進行一次變革,用無人機送貨已成為現實。

削減人力,大量運用智能機器來降低成本,是京東必然的選擇。

長期以來,京東都以配送速度快,送貨上門服務好,贏得了不錯的口碑。但主要還是以派件為主,攬件業務較少,而從2018年開始京東增長了攬件業務,並且有做大業務搶佔市場的意願。

對於攬件業務,為什麼京東以前不做,現在又要做呢?

京東一直定位自己是自營的B2C電商平臺,而當物流業務做大並且開始以獨立事業群運作的時候,就不得不考慮拓展新的業務方向。而攬件業務又比派件業務利潤高很多。

但是,對於快遞員來說,攬件業務相對要求也高,說白了就是要有一定銷售意願和銷售能力。

京東還宣佈未來還要擴招收1.5萬名員工,其中近10000人是快遞員。一邊在大量優化人員,一邊又在大量招人,如果從業務需求來說可能也並不矛盾。

這次的架構調整,整個京東商城以客戶服務為中心,分為前中後臺。京東拼購、京東新通路、7Fresh等距離客戶較近的業務,被正式推到前臺,成為京東開拓下沉市場新的利器。而積澱了京東核心能力的3C電子、時尚居家、生活服務等事業群則被放到了中臺。

在拼多多的衝擊下,京東也開始大力開拓三四線城市市場,去年三四線城市的市場表現首次超過了一線市場。

這是京東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架構調整,京東把幾大主要業務交給徐雷、王笑松、胡勝利等信得過的老人。對這些人來說,京東在業務調整和實現增長上,還任重而道遠。

當強東從臺前走到幕後

相對於高管“人浮於事”的調整,京東對基層快遞員的調整更多是無奈的選擇。

從企業的A面來看,在快遞業內,京東員工福利還是不錯的。不僅,京東基層快遞員跟公司簽約的是正式員工合同,而且工資以及社保在業內也是較高的。事實上,快遞這個行業,很多快遞公司為了減少成本,大多采取的是勞務外包的方式,甚至一些公司基本的五險一金社會保障都沒有。

一直以來,作為京東創始人的劉強東都把這些基層快遞員當成兄弟,一起吃飯喝酒,幫他們解決住房、看病等問題。

從B面來看,京東為了降低成本,將降低快遞員的公積金係數,從12%下降到7%,只比北京公積金係數5%略高,京東試圖通過降低基層員工福利來壓縮成本。

京東取消快遞員底薪和調整公積金比例,有人說“劉強東說話不算了”、“說好了不克扣兄弟五險一金的”。

從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來看,一個企業很難是一個人的,即使是一向強硬如東哥,也不行。

反而劉強東作為一個企業管理者,需要勇氣對自己動刀。從京東目前一系列大刀闊斧的舉措來看,既有通過組織調整,不斷降本增效;也有推動新業務的成長,持續下沉資源和決策權來激發創新活力;同時“從零售到零售+零售基礎設施服務”的戰略升級也已經全面展開。

京東這場“中年危機”可以說來的恰是時候,急需要劉強東這位掌舵人去思考和解決公司面臨的問題,尋找未來的機會,給員工以及市場更大的信心。

最近劉強東很少露面,更多的是站在幕後,他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新的業務上。京東這兩年下血本投資物流和新技術,還在2016年專門成立X事業部和Y事業部,專門用來積累先進技術和人才。像很多大公司一樣,劉強東也在搞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儲備,尋找下一個增長點。

京东的中年危机

ZTalk@青龍老賊

有關互聯網洞察和你分享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