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與”高質量“的對衝 徐和誼:無懼詬病 銳意轉型!

第一個投入做新能源的汽車集團、第一個發佈2025年停售燃油車、第一個即將掛牌上市的新能源車企……7月20日,《財富》最新世界五百強的排行榜數據,給予了北汽集團2018年最公正的一個評價:北汽集團以695.91億美元營業收入,排名第124位,比上一年度提升了整整13位!

“斷舍離“與”高質量“的對沖 徐和誼:無懼詬病 銳意轉型!

眾所周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的參數,只有兩個——營業收入、利潤額!

這項排行榜除了用數據證明了北汽集團轉型的成果,對於徐和誼和北汽人來說,更感覺像一場透雨,將此前對北汽集團轉型的詬病與質疑結成的蜘蛛網徹底衝去。

除了世界五百強的進階之外,更重要的,是徐和誼透露了兩件大事:今年第三季度,北汽新能源將會掛牌上市,這將是中國新能源第一股;此外,北汽集團確立又一新目標——到2020年,北汽集團要進入世界百強行列,與現在的排名相比,要達成此項目標需要提升24位。

“斷舍離“與”高質量“的對沖 徐和誼:無懼詬病 銳意轉型!

用行動證明自己

2018年上半年北汽集團的整體表現,徐和誼概括為:利潤增幅大於產值增幅、產值增幅大於銷量增幅,這就是高質量運營的實質表現。徐和誼說:“我們不再拼規模和量,而是要強化經營質量。”

從2017年北京現代的銷量“斷崖式下滑”開始,北汽集團的戰略轉型、市場表現就一直被外界所詬病,甚至有人懷疑北汽集團是否遇到了問題……7月20日,徐和誼依然用一貫緩慢的語速,先是講了一段感受:“回想當年我考大學,騎個自行車屁顛屁顛去考試,考完試騎著自行車回家,沒人搭理,現在社會變化很大,一到高考各界都在重視。這就是時代在變化,社會在變化。”

在徐和誼的表述中,“北汽集團肩負著2000萬北京人民的希望和囑託,肩負著幾代北汽人的希望,我們很珍惜到今天取得的成績,但面對時代的變化、社會的變化,我們必須義無反顧地進行戰略調整。”

到今天,質疑和詬病已經隨著世界五百強最新排名煙消雲散,但過去的這一年多時間裡,這種質疑與詬病,很難想象徐和誼和北汽人承受了多少壓力與委屈。

不想再背一遍魯迅先生“真的猛士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但北汽集團的這種轉型,實際上從2014年就已經開始,並逐漸深化。

“北汽集團必須要堅持走我們的特色之路,走我們的自主創新之路,拿我們的優勢和特點去做,而不是拿缺點去做。”

話題延伸到這裡,徐和誼開了個玩笑:“之前大家拿銷量去對比,有些是拿傳統油車在跟別人比,我就在想,你怎麼不拿我們的新能源去跟人比,今年上半年,我們的新能源銷量達到了5.9萬多輛,銷量只比第二和第三名相加略微少一點,我們就是要做自主,北汽自主就是看北汽新能源!“

“斷舍離“與”高質量“的對沖 徐和誼:無懼詬病 銳意轉型!

“斷舍離“的邏輯

"北汽有個怪現象——董事長是總經理的助理,總經理告訴我2020年我們要衝擊世界百強的時候,我都被嚇了一跳。”徐和誼開著玩笑,但描述的是做企業的難處。

世界五百強最新排名裡,北汽集團的上半年總體運營凸顯出一個格外與眾不同的特點——利潤增長高於收入增長,收入增長高於銷量增長。

徐和誼說:“我們的銷量增長是個位數,但是銷售收入的增長是雙位數,利潤增長也是雙位數。而且,北汽集團的未來發展,也將會長期保持這一發展趨勢。”

達成這一趨勢的方式,就是斷舍離!

“像威旺,之前是做小微車的,現在的消費觀念變了,我們就不再做小微車了。北京需要藍天白雲,我們就把首都圈的生產基地燃油車都停了。低端、中低端向中高端、高端轉移,我們把首都一箇中低端製造基地關停,然後全部轉移給高端產品基地……”,徐和誼斬釘截鐵地說:“到這個月底,即7月31日,我們位於首都圈的生產基地,就不再生產一臺燃油車!”

徐和誼的斷舍離,目的是為了讓北汽集團沿著高質量發展前行,北汽集團圍繞“高”、“新”、“特”全面強化核心競爭力。

“高”,體現在品質為上,北汽集團將圍繞高效、強化高端製造、高端產品,築牢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新”,體現在創新驅動,北汽集團將加快全面的新能源化步伐,推進新技術落地,激活高質量發展動力;“特”,體現在比較優勢,北汽集團將強化以越野車為代表的特色產品和服務,打造高質量發展差異化優勢。

當然,針對總經理喊出2020年進入世界五百強100強的目標,徐和誼又開了一個玩笑:“我掐指一算,到2020年也就是兩年時間,兩年時間要上升24位,平均每年就是12位的增長,深感壓力巨大,但是又不能不支持啊!”

從2013年首次進入世界500強、排名第336位開始,北汽集團連續六年上榜,排名不斷上升,六年共提升212位。但是站在現在的這個基數上,每前進一位,增長數量都超出了百億量級。

“斷舍離“與”高質量“的對沖 徐和誼:無懼詬病 銳意轉型!

肩上使命更遠大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這句話徐和誼近兩年來已是反覆強調,新能源汽車關乎中國汽車產業整體的未來。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先行者,北汽集團已連續五年保持中國純電動車銷量第一,並於2017年一舉奪得全球純電動車銷量冠軍。

當然,這只是北汽集團全新戰略發揮巨大效能的一個表現方面,徐和誼說:“我幹了一輩子製造業,深知製造業的艱辛。但是沒有辦法,我們肩負著幾代人的希望和寄託,所以必須適應新時代。”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今天,北汽集團在繼續深化改革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

“北汽集團要發展新能源,我們要從製造業,向製造服務型和創新型企業轉型,這其中,北汽集團眾多戰略新興產業蓬勃興起,活力迸發,其作為戰略新動能的支撐作用日益增強。”

“2018上半年,北汽集團零部件產業平臺海納川公司持續開拓外部市場,生產經營穩定提升;服務貿易產業平臺北汽鵬龍佈局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與回收項目、開展公鐵水多式聯運物流業務,圍繞北汽集團戰略創新前行;金融業務板塊利潤總額穩定增長,對主營業務的助推作用愈發明顯;出行服務平臺華夏出行業務迅速鋪開,北汽集團戰略轉型新的增長點正逐步邁向成熟。”徐和誼介紹到。

此外,“我們堅信,沒有改革開放,沒有合資合作就沒有中國自主汽車的今天。所以,北汽集團將以更加開放之姿,擁抱新科技、擁抱全世界,才能創造企業創新前行的良好外部條件。近年來,北汽集團開放合作全面開花,創新生態圈進一步鞏固並擴大。2018上半年,一系列大動作充分體現了北汽集團始終堅持開放合作,整合各方資源將各項戰略實踐推向前進的發展大思路。”

徐和誼介紹說,2018年3月,由北汽集團牽頭建設的中國首個國家級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揭牌成立,北汽集團聯合中國先進企業和科研單位共同建設世界級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高地。

為構建首都高精尖產業結構,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北汽集團攜手戴姆勒投資119億建設北京奔馳新能源豪華車生產基地。目前基地正在建設中,項目一期年產能15萬輛,計劃於2019年底首車下線,預計年產值500億元,未來年產能將根據發展需求擴充至30萬輛。

北汽集團與麥格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立合資企業,這是國家出臺汽車行業擴大對外開放政策後成立的第一個汽車合資企業。雙方合作致力於打造對外開放共享的高端智能純電動汽車研發與製造中心,並計劃首先投產北汽新能源高端品牌ARCFOX的相關車型,成為新時代汽車行業國際合作的典範。

此外,北汽集團還與滴滴出行、華晨汽車等知名企業圍繞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等行業轉型趨勢建立了緊密的戰略合作關係。北汽集團的朋友圈正在高端製造、大數據應用、智慧出行等領域快速擴展。

“斷舍離“與”高質量“的對沖 徐和誼:無懼詬病 銳意轉型!

臨近聊到結尾,徐和誼突然在現場提了一個問題:“大家誰能算出我們現在是第幾代汽車人?”全場啞口無言。隨後,他給出了一個答案:”我們已經是第四代汽車人,中國汽車的未來,一定會進入世界前十,但不是現在!“這句話的解讀,就是“同志尚需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