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的火箭回收技術是否真能降低 99%發射成本?

從理論上講,火箭的發射成本里面,燃料的費用非常低,相比單次獵鷹九號5400萬美元的發射費用,它的燃料費只有20萬美元,所以如果能回收單看數據自然大大節約了成本。但從實際意義上講,不可能節約到99%的狀態,更多的是技術本身的意義和擴展潛力。

一個例子是著名的航天飛機計劃,本來所有的設計就是希望航天飛機能反覆回收利用節約成本,但事後證明美國的這個計劃並不是完全成功。

a. 首先系統必須做的極度複雜,應對航天飛機的發射與控制,這樣無疑增大了各種系統的風險。航天裡最簡單的永遠是效率最高的,這是鐵律,也是為什麼其他國家幾乎都是一次性發射飛船;

b. 其次航天飛機著陸之後重複使用的難度大大加大,需要大量維護費用,比如飛機表面所有塗層極其昂貴,發動機的維護更是天價,不亞於再換一臺新的。所以相較而言,航天飛機的性價比一點都不高,但無奈美國在同時沒有其他可以替代的有效計劃,只能硬著頭皮花大把的預算繼續使用。後來的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的毀滅,則直接導致了這個項目逐漸下馬。蘇聯人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的暴風雪號航天飛機做好之後,基本沒有用過,也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這種可回收空天飛行器不太值得。

SpaceX的火箭回收技術是否真能降低 99%發射成本?

航天飛機

SpaceX的火箭回收技術是否真能降低 99%發射成本?

可以看到美國的航天飛機花費單次花費為近15億美元!完爆其他的所有航天任務,例如著名的火星探測、深空的旅行者計劃,所以重複不見得便宜。不過目前SpaceX這個真心很便宜了,只不過糾結於它是否也會像航天飛機一樣,下面會有分析。

另外在航空方面也有B-2和SR-71兩款著名的飛機作為例子,技術上各種酷炫,但極其昂貴的造價和飛行完的維護費用,真的也只有美國扛得住了。比如說,如果B-2不是去扔一顆戰略的核彈,基本上它飛一次花掉的錢比扔下去的導彈炸彈都值錢。

SpaceX的火箭回收技術是否真能降低 99%發射成本?

B2轟炸機

SpaceX的火箭回收技術是否真能降低 99%發射成本?

SR71偵察機

針對獵鷹這種火箭,如果想回收也有很多其他問題:

a.為了回收,要增加額外的各種控制和導航空間,導致火箭的設計難度大大提高

b.火箭為了保全,需要留下不少燃料作為後續的“剎車”減速。這對整個推進系統的設計尤其是燃料推送系統的要求極高,要增加很多冗餘設計,風險較大。

c.火箭發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推重比,相當於有效載荷(衛星或飛船)所佔比例越高越好,但如果考慮回收,相當於額外的一些燃料和系統設計會佔掉有效載荷的空間,導致發射效率降低。或者是為了達到同樣的發射能力,需要更大的火箭設計。

d.類似航天飛機,回收過後的維護尤其對一級發動機的維護。

e.節約成本從本質上講是當發射頻率達到一定數量之後才有意義,比如歐洲,一年恐怕就發射個位數的火箭,就算用可回收火箭,使用頻率不夠,也會使運營與維護成本佔火箭發射總費用的比例極大增加。 從這些方面說,不會很大程度節約成本,或者只是成本略微降低。

中國、俄羅斯、歐洲都是依賴於一次性使用,俄羅斯基本上全是冷戰留下的洲際導彈改裝,比較便宜,但目前在國際發射市場的名譽極差,掉了很多星。中國長征三號系列性價比較高,單次發射6000萬美元左右,主要因為咱們的火箭在大批量生產(直接取決於發射頻率),所以單款火箭的研發成本在批量生產後會被逐漸攤平,價格降低。歐洲的火箭質量確實更好,但因為造價高(製造批量很小),基本是咱們價格的3-5倍。

那麼獵鷹的優勢在於:

a.黑科技,就好比B-2和SR-71,雖然很貴,確實是殺手鐧,火箭回收技術目前僅此一家。

b.SpaceX畢竟是一家要盈利的商業公司,他們做獵鷹的研發費用只有三億美元,基本上都比其他主流(歐洲和俄羅斯和美國其他火箭)成本低了一個數量級。所以對於美國軍方,成本很低,2008年與SpaceX簽了12次發射合同,火箭+飛船,總共才16億美元。所以為什麼不投資一次讓他們試驗這種可能會duang一下的黑科技呢?

c. 獵鷹提供了一個極好的試驗平臺,相當於超高動態飛行器的複雜控制,能驗證很多最新的技術。加上航天飛機帶來的空天飛機試驗背景,永遠不知道結合在一起會拿出什麼黑科技來。

所以總體看來,能不能節省99%成本不是最核心的,技術成熟後(20年)如果有足夠的發射頻率有可能大規模節省成本。但其他意義不是現在這點投資能衡量的,這個項目成本很低,但驗證的技術都很高大上,屬於性價比特別高的一個項目,估計要遠超航天飛機。

前面說了,咱們的價格,比如長征三號乙是6000萬美元。這是個很大的優勢,便宜又非常可靠,所以在世界火箭發射市場尤其商業方面有很大拓展空間。獵鷹目前的成本是飛船加火箭約1.3億美元,火箭5000-6000萬美元,飛船送貨價格7000-8000萬美元。

從這個角度講,一枚新的獵鷹都不算貴,更何況多次回收更加便宜。

我國火箭最大的瓶頸是推送能力,在長征五號完全成功之前最大低軌(小於1000 KM)推送能力依然不如獵鷹-9。在SpaceX成功試射了獵鷹重型火箭後進一步差距拉大,它的低軌運載能力在45噸,如果增加推進劑交叉輸送技術,能增加到53噸或以上。咱們還沒有到能試驗這種技術的水平。目前SpaceX的回收水準已經到了10米以內,把一個5倍馬赫速度下來的火箭控制到這種程度,著實不易啊也眼看就要成功了。火箭方面,我們還有不少的路要走。

下面額外解讀一些關於獵鷹九號的問題:

為什麼需要垂直落在海上平臺?為什麼不用直升機低速捕捉?

SpaceX的火箭回收技術是否真能降低 99%發射成本?

首先,為什麼在海上?

a. 火箭本身的調整也是有極限的,它不可能直直地朝著一個固定的回收點飛去。而且每次飛行任務也不一定完全重複,例如不同的軌道、不同的分離狀態,所以弄在海上平臺,平臺本身也可以提前移動到最理想的位置上,歡迎火箭的歸來。

b. 失敗的火箭發射,一旦軌跡出了問題往地面打去就是一枚洲際導彈,落到城市自然影響力不必多說。所以世界各國的發射場有基本的規定,盡力迴避人類聚集區。而對於NASA這種用了很多海邊發射場(比如卡納爾維拉爾角)的,火箭的軌跡是嚴格不許進入大陸區域的,只能往海面發射(這也回答了下面有人問關於為什麼不落到沙漠的)。下圖是個典型的案例,對於一個靠海的發射場,軌跡的選擇。

SpaceX的火箭回收技術是否真能降低 99%發射成本?

c. 安全問題,海上畢竟容錯率較高,沒有人住在這裡,就算中途失敗也不會落在陸地上造成危害。

d. 運回來的優勢太大了,輕輕鬆鬆拖回來,比落在某塊陸地上難度小很多。

第二,為什麼要垂直回收?

很專業的問題,

a. 獵鷹的一級火箭帶有4條長達21米的碳素纖維及蜂窩鋁合金著陸腿,可以理解為四條腿,緩衝作用,站著肯定最好。萬一倒了,因為火箭很重,還是有一定的相對速度,摔壞了或者碰壞了都得不償失,而且基本都會爆炸的(幾次失敗都是倒了就爆了)。

b. 火箭的發動機都在底部,噴射方向沿著火箭軀殼方向,當垂直落地時噴出的能量得到最大利用。否則以任何其他角度來落地,如何使相對速度(比如水平速度)逼近於0?對於一個幾乎沒有氣動調整能力的火箭殼體而言,不可能啊!

c. 如果是其他方式,不管什麼原因,都有可能滾/滑進海里,發動機進水、剩餘燃料外洩、火箭迅速沉入海底,都導致回收沒有意義了。

第三,為什麼不用直升機抓獲?

我只能說太天真了啊!

a. 得用多大的直升機抓起這個龐然大物呢?

最牛逼的俄羅斯米-26改裝版本極限能帶26噸,美國最牛的支奴幹改裝版本極限15噸,如果是有效的吊重質量就更小了,吊起獵鷹將將夠用或者不可能(不知道一級回收回來的到底多重,不過獵鷹9空重大概在60噸左右)。

b. 在空中抓住它可能麼?答案是必然不可能啊,這就不用解釋了!

c. 在它落地後呢?已經落好了,用船拖回來即可,還用啥直升機?

d. 直升機也不便宜啊,為了回收一個火箭的軀殼部分,用一架支奴幹這種直升機(也4000萬美元量級),隨便出點差錯,值得麼?

哈哈,所以目前的方案確實已經基本最優了。

有了推進劑交叉輸送技術之後是不是可以製造筍式火箭了?

從理論上講,如果能儘快的拋掉多餘的重量(殼體)部分,對於提高火箭的最終輸送能力是直接有幫助的。但也不僅僅是一個推進劑技術能解決的,還有很多火箭製造技術和系統安全工程等問題,不可否認,是一個需要全面研究才能真正執行的大系統。

為什麼不能在上面加一個降落傘來減速?

使用降落傘回收會非常受大氣影響,導致火箭的降落地點不能固定下來。而海上平臺雖然可以移動,但至少在執行某次任務的時候,它相對於火箭是個固定的點,任務開始前已經固定在海上了,所以當天的氣象情況很容易干擾降落傘。另外,降落傘在某些階段也必須扔掉(載人飛船落地後降落傘也必須自動脫落,否則飛船就給帶著到處跑了),否則會在最後階段有極大幹擾。所以最後還是需要發動機工作來減速。綜合下來,不如完全不用,只依賴發動機工作。

SpaceX的火箭回收技術是否真能降低 99%發射成本?

航天飛機的固體助推器也是可以回收的 為啥降落傘減速加直接落海里都可以 獵鷹要用這麼複雜的方法回收?

回收的最有意義的其實是火箭發動機,極其昂貴,並非一些不太重要的結構。比如戰鬥機一般都會掛著副油箱起飛,戰鬥前不管是否裡面有油都會強行拋掉,主要是副油箱和裡面的油真心不值錢。所以SpaceX也是主要回收下面這一級和裡面的火箭,其他的也不關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