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覺得諸葛亮是否徒有虛名?

喜歡天文的him


原來諸葛亮是劉表的人:三顧茅廬的真相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三顧茅廬”是三國時期的一個著名典故,也是中國歷史上流傳最廣的君臣佳話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不過,真的是如《三國演義》上描述的那樣,劉備求賢若渴,諸葛亮清高淡薄,前兩次拜訪都無功而返,直到第三次才見面暢談的嗎?其實,這些都是羅貫中在小說中為了凸顯人物形象,製造劇情張力,而用筆墨渲染上去的內容。今天,就讓我們剝開藝術加工的外表,根據有限的歷史記載,加上客觀的邏輯推斷,去好好發掘和推敲一下三顧茅廬故事背後的內幕。

首先,三顧茅廬的故事確實在史料上有著出處,但這個“三顧”並非指的是“三次光顧”,而是很多次。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記載:“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出師表》中,諸葛亮也自述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眾所周知,古人用字簡練,說的“三”一般是代表一而再,再而三之意,這裡指的是劉備出訪隆中很多次,而非是真正的“三次”。

而且,諸葛亮是否真如《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那樣,一開始不願意入世所以避而不見,後來架不住劉皇叔的一再相邀,被其誠意所感動才決定出山相助?其實從史料記載來看,諸葛亮早就有了投奔劉備,助其成就大業的想法,不然他為什麼要自比管仲樂毅這兩位古代大賢?如果他真那麼淡薄清高,只想在隆中郊外過著“草堂春睡足,笑看天下事”的隱士生活,何必多此一舉誇下這樣的海口?很明顯,諸葛亮本身就是志在四方,希望能跟隨一位英明的主公,出將入相,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而且,這位主公不僅要英明,起點還不能太高,不然無法提供充分的空間讓他施展拳腳。

諸葛亮不可能投效曹操,曹操麾下人才濟濟,郭嘉、荀彧、荀攸、程昱……這些老員工他一個都難以逾越。孫權那邊情況也差不多,周瑜、魯肅、張昭、張紘……沒一個是省油的燈,想要在這群人中脫穎而出同樣不是件容易事。唯獨只有暫時寄人籬下的劉備,儘管他起點低實力弱,但志向卻很遠大,而且也具備相當的政治能力。看劉備之前在北方中原的表現,以他那點微不足道的家底,楞是憑藉著一己之力周旋於幾大諸侯之間,混得有聲有色。儘管劉備也沒打過什麼像樣的勝仗,倒是敗仗吃了一系列,但是隊伍卻一直沒有垮,自己的仁義道德招牌也一直維持得很好。

諸葛亮早就對劉備的事蹟有所耳聞,而且也目光敏銳地看到了劉備落魄外表之下的巨大發展潛力。而且,劉備的身份不僅是漢室宗親,還是得到了當今天子所認可的皇叔。投奔他可以為自己打上“扶助漢室”的標籤,不僅名正言順而且對名聲很有好處。更重要的是,劉備身邊正好沒有一個能夠把握戰略大勢的,並隨時出謀劃策的軍師角色,而自己正好可以勝任這個職位。

同樣的,對於劉備現下的狀況來說,也是急需一個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才。

其一,諸葛家的勢力不可小覷,在荊州地界黑白兩道都認識不少人,這對於劉備圖謀荊州的戰略來說很重要。

其二,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在江東為官,這對於日後拉攏東吳這個重要戰略伙伴來說,是個十分便利的條件。

其三,諸葛亮擅長治軍練兵,劉備之前在戰場上屢屢失敗,最大的問題就在於軍隊整體素質太差,所以一個懂得訓練軍隊的人才對他來說是當下最迫切需要的。

其四,諸葛亮擅長政治,並善於使用各種手段,這點和劉備正好臭味相投,能夠分擔很多以往劉備必須親力親為的事情。

其五,最重要的,諸葛亮還是個有相當水平的戰略家,能夠為整個劉備集團的發展路線作出規劃,制定出長遠的目標和策略。

說到這裡,問題又來了,既然劉備和孔明如此相投,而且都把對方視為了自己最迫切需要的人。那他們兩人為什麼不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反而是搞得雲裡霧裡,連見個面都這麼扭捏?很明顯,兩人中間肯定還橫著一個梗,一個無法逾越的梗。他們要合演了一出“N顧茅廬”的默契戲,來繞過這個梗。而這個梗不是別人,就是當下的荊州之主,和劉備同為漢室宗親,同樣有著仁義道德之名的劉表同志。

話說諸葛亮幼年喪父,由叔父諸葛玄帶大,諸葛玄頗有才能,而且素與劉表交好,還被劉表請到了荊州為官。從此,諸葛家族這一脈便在荊州定居,諸葛亮也在荊州長大,後來還娶了當地名仕黃承彥的女兒黃月英為妻。很多人不知道,黃承彥的老婆姓蔡,也就是蔡瑁和劉表夫人蔡氏的姐姐……這樣算起來,蔡瑁和劉表都成了諸葛亮的親戚,一個是他舅舅,一個是他二姨夫,他在這兩人面前都是侄兒。劉表也是個能力出眾而且眼光獨到的人,早就知道諸葛亮有大才,是個做大事的人,所以之前也肯定去請過他出山為官。而一心仕途的諸葛亮卻沒有答應,因為他看透了劉表外強中乾的本質,覺得跟著他幹毫無前途。

說白了,劉表在荊州只是個執政者,而非是統治者,荊州地界的實權是掌控在蔡張兩家手中。而且劉表雖頗有幾分才能,卻在政治手段上狠辣不足,執掌荊州僅20年都,就連軍隊的調動權都沒有拿到。更別說劉表現在已經一把年紀,早就沒有了進取的銳氣和發展的潛力,跟著他非但不會有前景,還有隨時被捲入荊州政治鬥爭漩渦的危險。聰明絕頂的諸葛亮可不想被這些破事波及,更不可能擔著全家跟著遭殃的風險去跟隨劉表。但是,劉表畢竟是他姨夫,對他諸葛家也算有恩,所以諸葛亮不能直接出言拒絕,只能假裝清高,故意擺譜,以不願入世為官的理由來搪塞劉表。

既然已經給自己帶上了清高出世的帽子,那諸葛亮就必須把這個戲繼續演下去,否則就是不給劉表面子。所以,哪怕是劉備真的是求賢若渴,諸葛亮也不可能輕易就把自己的戲捅穿幫,這等於是把自己和劉備都往火坑裡推。好歹,劉表現在還是名義上的荊州之主,是諸葛亮一家的父母官,劉備也是依附在其地盤上生存,開罪了劉表的後果,絕對是十分嚴重。

諸葛亮設計了一套表演劇本,他先讓好友孟公威、石廣元等將自己的名聲散佈出去,故意讓劉備聽到,又讓司馬徽等人在劉備面前提及“臥龍”這個稱號,再請徐庶等人趁熱打鐵,在劉備面前再推薦自己一次,引得劉備前來造訪。

果然,劉備也默契地配合起了諸葛亮的劇本,裝出被他人慫恿的樣子,從新野來到了隆中拜訪諸葛亮。不過,諸葛亮為了騙過劉表安插在自己身邊的耳目,繼續裝出清高的態度,閉門不見劉備。這種情況當然也在劉備的預料之中,於是表面裝作失望而歸的樣子,實際上卻是心照不宣地吃下了這碗閉門羹。

有了第一次閉門羹,也就有了之後的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閉門羹,眼看著老是這樣拒客於門外實在不禮貌,諸葛亮才打開了大門請劉備進去坐坐,喝上一盞熱茶,聊上一會便送出門外……其實,這些都是對劉表所使用的障眼法。劉表一開始倒也對劉備拜訪諸葛亮的事情很是關注,明裡暗裡都派人監視著他二人的動向。只見劉備隔三差五就帶些禮物往隆中跑,但不是被諸葛亮拒之門外就是邀進屋裡坐一會兒便走,連出門送客都懶得。

偶爾諸葛亮還會帶些禮物到新野回訪,但依然是坐一會兒就告辭返回隆中……時間長了,劉表的耳目們報上來的情況就總是這些,劉表也厭煩了,他覺得劉備和諸葛亮之間似乎也就是“朋友之交”的關係而已,疑心也自然放下了……其實,這都是劉備諸葛亮二人合唱的一出雙簧,製造出來的一種假象,讓劉表相信諸葛亮始終是保持著出世高人的架子,像拒絕他一樣拒絕了劉備,依然不願出山。

眼看著劉表慢慢放下了戒心,劉備依然覺得時機未到,他還要在劉表面前作一次更入戲表演,再趁熱打鐵一下。於是在一次酒席之間,劉備故意淚流滿面傷懷春秋,感嘆自己“髀肉復生”,一把年紀了還在虛度光陰,一事無成。在贏取到劉表的同情過後,劉備又借這個話題發散,說長久沒打過仗,導致馬術生疏,所以就要經常騎馬出去溜溜,保持點活力。不過,既然都決定騎馬出門了,那就得找點事幹,於是就順便騎馬去拜訪荊州當地的名仕,大家喝茶聊天,也算解個悶……英明一世的劉表再次被劉備的演技忽悠了,心想原來劉備只是閒不住喜歡出去找朋友玩而已,看來之前的擔憂果然是多餘的。

更何況,就連我這個荊州之主,還憑著親戚關係都請不動諸葛亮出山,別提你劉備還是個外人呢?從此,劉表完全解除了這方面的疑心和戒心,對耳目報上來的各種消息也懶得關注了。就此,劉備和諸葛亮之間的來往更加頻繁,更加肆無忌憚,等到劉表背部生瘡,臥病在床起不了身管不了事的時候,諸葛亮才真正出山,來到劉備麾下效力……

關於“三顧茅廬”的歷史真相,大抵就是如此。不得不說,劉備和諸葛亮二人的政治能力和演技都太出色,做什麼都是滴水不漏,什麼話都能夠自圓其說。更難得的是,他們的默契度之高,已經到了心照不宣的程度,這二人湊一塊簡直就是絕配。從此,劉備的集團中有了諸葛亮這樣一位戰略總規劃師,也算是真正走上了正軌,並從此留下了千古流芳的君臣佳話。這正如某位三國研究者所說的:

劉備請來諸葛亮,

從事實業展鋒芒;

有如高祖遇張良,

恰似孝公得商鞅!

PS:諸葛亮被傳統文化包裝成了一個偶像式的人物,經常被描述成智慧的化身和忠臣的楷模。其實,拋開這些神化的水分,諸葛亮依然算得上是一代賢相,別的不說光是一篇洋洋灑灑的“隆中對”,就展示出了諸葛亮超強的戰略構想能力。他在劉備最低迷和茫然的時候為其撥雲見日,指明今後的發展道路和策略,使劉備重新燃起了稱霸天下的希望。之後的歷史也證明了,劉備確實是按照隆中對上的策略來做的,這才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政治局面……


薩沙


如果諸葛亮徒有虛名,那中國歷史上應該基本沒有名副其實的人了。

諸葛亮有什麼“虛名”

1、學界認證: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

2、民間推崇: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軍師

就這兩個“虛名”,下面來說道說道。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杜甫的這兩句詩,一實一虛。恰如其分的對上了諸葛亮的“虛名”。

1、功蓋三分國。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史實,是真實存在的。“三分天下”這一偉大的戰略部署,是諸葛亮的一生得意之作。這一戰略,是對當時環境的準確判斷和對歷史走勢的正確預測,表明了他高人一等的政治智慧和高瞻遠矚的前瞻性。事實上,風雨飄搖的劉備也正是聽從了諸葛亮的意見,定下了心,紮紮實實的打下了益州和荊州一部,真正“三分天下有其一”。只不過後來跑偏了,由於關羽的自作主張出兵樊城,基本是毀了全盤部署。如果按照諸葛亮的部署,關羽出兵的前提是孫劉和好,天下有變,而這兩項都沒發生關羽就出兵了。

2、名成八陣圖。諸葛亮有沒有真的擺過八陣圖,歷史沒有明確記載,這不好說。但是老百姓堅信這是真的,因為諸葛亮有這個能力。他造連弩,造木牛流馬,全是偉大的創舉,擺個八陣圖困一困陸遜,相信也不是什麼難事。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諸葛亮歷經蜀漢兩代皇帝,是蜀漢從建立到偏安一隅的最大功臣,同樣是杜甫的兩句詩就足以說明。

1、諸葛亮的隆中對,確立了蜀漢的戰略部署,是蜀漢建立的基礎。

2、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劉禪,讓資源匱乏、人才凋敝、實力弱小的蜀漢能夠偏安,體現了他超強的政治軍事能力:

——政治上,極力調和益州本地士人和劉備老部下的矛盾,讓蜀漢內部平穩無事。而這,就是他的政治手腕和公平處事所帶來的。“揮淚斬馬謖”,就是一個例子。

——軍事上,南定北伐,讓蜀漢後顧無憂,外拓疆土,體現了他的軍事天才。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中國歷史上,諸葛亮應該算是第一個配得起這句話的人了。

從入世那一天起,諸葛亮的人生就是工作,直到死在工作崗位上。據說,他死時,天昏地暗,全軍哭泣,好多軍士痛哭,直至哭死;而消息傳至成都,更是全城哀嚎聲不絕於耳,認識不認識的為他落淚,連他的死敵李嚴都痛哭不已。

一個人,能做到這一點,還算是虛名嗎?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的努力讓人動容,他的結局也讓人哀嘆,只能說時也命也。


掩耳盜鈴的鈴


陳壽在三國志裡這樣評價諸葛亮:“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應變將略,非其所長”。而司馬懿說的更直白:“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其中,多謀而少決,聽起來很耳熟,正是曹操評價袁紹所說的"好謀無斷"。

再來說說,黃月英是出了名的醜女,但是號稱有才,堪配諸葛亮。恰是這麼有才的才女,既無傳世名句可考,又無驚世之舉入冊。同時期辛毗之女辛憲英的故事大家參考一下啊。辛毗可是袁紹麾下二流謀士,遠不及田豐沮授,審配郭圖之流的人。

那麼說一下諸葛亮為啥娶黃月英呢,黃月英的外祖父叫做蔡諷,一個女兒嫁給了黃承彥,另一個女兒就厲害了,三國演義有一回叫"蔡夫人隔屏聽秘語"說的就是他的另一個女兒,也是劉表劉荊州的夫人。啊,對,他混的最好的兒子叫蔡瑁,諸葛亮按輩分得喊蔡瑁叫舅舅。

黃承彥娶了蔡諷的女兒,跟劉表都一單挑了,也沒混上一官半職,只能整天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諸葛亮想靠娶醜妻給自己的仕途討一張門票,可見這事兒辦的多不靠譜。

我就說這麼多吧,畢竟當事人陳壽對諸葛亮還是三七開的。

最後還要提一句,隆中對最先提出者是魯肅,再加上諸葛瑾在東吳就職.……。


糾結之神


諸葛亮作為家喻戶曉的名人,很大的原因得益於《三國演義》的傳播,以及戲劇、評書等形式的不斷演繹,諸葛亮作為一個政治家,逐漸演化成了智慧的化身,無所不能的神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神。從這個角度講,諸葛亮確實有點言過其實,名實不符。

作為生逢三國亂世的諸葛亮,他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受託孤重任,輔佐後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說其浪得虛名,卻也言過其實。

諸葛亮是當時名士,躬耕避亂,勤學待機,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與其出謀劃策,著名的隆中對,未出山而三分天下,而後赤壁之戰,奪取益州,安撫百姓,草創政權,鞍前馬後,不負先主知遇之恩。託孤白帝城,匡扶幼主,外結孫吳,內休德政,南平叛亂,六出祁山,忠心耿耿,一心實現畢生抱負,最終病死五丈原。

諸葛亮一生,可謂古代政治家楷模,契合傳統忠臣形象,為國為民做出了貢獻。但正如陳壽所評“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內政優於軍事,政治優於奇謀。因此,諸葛亮作為一名優秀政治家無可厚非,但將其神化、異化,有些牽強附會。


西村翁


諸葛亮當然不是徒有虛名,但是諸葛亮的主要能力是政治而非奇謀和軍事。蜀漢是三國中最弱的國家,卻維持著三國中第二龐大的常備軍。諸葛亮在荊州軍事集團向區域割據政權過渡的過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劉備在拜諸葛亮為軍師之前,基本屬於僱傭軍事流寇,還每每投靠的是失敗的一方,在得到諸葛亮之後劉備軍事集團才開始佔荊益略漢中,打下一片根據地。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諸葛亮的政治戰略就沒有蜀漢政權的誕生。但是要說諸葛亮的軍事指揮才能和奇謀,確實不敢恭維。諸葛亮在其軍事生涯中幾乎沒有打過勝仗,平定西南反叛也是懷化和分化為主,軍事打擊為輔。諸葛亮的長處在於經營和治理,而不在於謀斷和軍事指揮,蜀漢北伐階段士兵十個人就一個兵,軍事負擔不可謂不沉重,但是蜀漢軍隊卻一直能維持常備作戰,諸葛亮的後勤保障和戰爭動員能力不可謂不強。諸葛亮選擇的陣營本身就註定了他不可能有大的發展前途,巴蜀地域封閉,既不好進攻也利於防守,蜀道難難在軍事調度,諸葛亮出祁山幾次都是敗在國力弱小經不起漫長補給,糧草用完就撤軍,諸葛亮很像他的對手司馬懿,精於政治而軍事謀斷不行,行事謹慎。比如魏延曾出子午谷奇謀,但是諸葛亮就是不用,魏國司馬懿也是守而不戰,但是兩者最大的區別是,魏國保守有利,而蜀漢國弱民少,諸葛亮自己也很清楚,他在出師表裡說北伐是必須的,如果再不北伐國家就亡了。蜀國本身沒有生存的戰略空間和資源,必須通過北伐來團結派系,司馬懿則需要蜀漢來鞏固軍權,他自知自己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滅蜀,最後被魏國大將鄧艾出奇計走小路滅蜀成功。蜀漢滅亡不是諸葛亮的錯,他的政治天賦很高,治國能力很強,但是他並不是像郭嘉、周瑜般的奇才,而是司馬懿、荀彧、魯肅一類的政治家。三國演義神話了諸葛亮,但是並不是諸葛亮一無是處,諸葛亮在三國中的地位卻不亞於任何政治家,同時他也是蜀漢中後期實際上的統治者。


Peteryueng



125878215蜂獾


諸葛孔明,在史上都是有名在冊的,怎麼會說徒有虛名呢?

看看諸葛亮的作品:《隆中對》、前後《出師表》、當今都倍受推崇的《誡子書》。木牛流馬、孔明燈、諸葛連弩等。

“演義”裡羅貫中先生是有褒揚高抬諸葛亮的傾向。但是,這些流傳至今的文化遺產是吹不出來的啊!貨真價實的擺在人們面前的!

諸葛亮將周易64卦精細為384爻,為中華《易經》作出的貢獻巨大而宏偉!

眾所周知,中華文化源於‘周易’。所謂的‘周’,周文王也,伏羲創八卦,文王精化為64卦。‘易’,上日下月,天地乾坤也。陰陽變化莫不盡乎於此。

周易,概乎於天文、地理、醫學、信息、氣象等等等。

比如:111 110 101 011 001 100 010 000.這8組號碼分別對應八卦的乾、兌、離、巽、艮、震、坎、坤的卦畫。那麼這8組數碼是什麼呢?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根據中國的八卦符號研究出來的計算機二進制,也就是說,計算機的程序和八卦的變化是一樣一樣的!

諸葛亮發明的384爻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64卦上每一個卦畫的具體含義都有了註釋!這就非常非常牛逼了啊!懂《周易》的人都清楚,如果可以將每一個卦爻都詮釋出來,那不是神也是半仙了!

有沒有朋友喜歡網絡上一個叫“諸葛神算”的東東?無聊之時不妨一試,很有意思的。

這個,就是諸葛亮在學術上的貢獻!

我們先不說為“中興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蜀漢丞相。人們對“演義”各有看法各有高見,這個可以認同。

我想問問:木牛流馬是郭嘉造的嗎?孔明燈是司馬懿發明的嗎?諸葛連弩是周瑜弄出來的嗎?《誡子書》是曹操寫的嗎?“諸葛神算”384爻是龐統演變成的嗎?

事實就是事實!諸葛孔明有沒有徒有虛名大家都很清楚。千百年來我們頂禮膜拜的是孔明這個人,他不是神!是人就都有弱點。拿現代人的思想做參照,去評判千年之前的人和事,也就只能當作一種消遣而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都付笑談中。





上善若水36526


徒有虛名,你連個縣長都當不上,就敢笑話一國宰相?

你要說,和平年代,拉關係走後門行賄買官,倒真是徒有虛名的大有人在,三國那麼激烈爭鬥的年代,連個像樣的君主都沒有,又當爹又當媽跟人家有英明君主的國家分庭抗禮不落下風,這種人,也有敢說“徒有虛名”的?現在確實是有那麼幾個嘴炮式的“名家”懷疑諸葛亮的能力,且不說諸葛亮活著名高位尊,死後還能享受幾千年的祭祀,這中國上下五千年,有幾個能享受這種待遇?有些人確實名氣很大,事蹟很驚人,但要相信有些人就是比大多數人強,這不是挑字眼,找毛病就能顛覆的,幾千年後,諸葛亮仍然是受人尊敬祭祀,那些所謂“專家”卻無人知道了!

推薦不多,錯過了就再也不見,關注一波,點贊一波,與人方便。


心無羈絆夜未明


諸葛亮之智近妖,雖然誇大,但諸葛亮的才能卻還是凌駕於當時大部分人之上,他依然是歷史上出色的軍事家政治家發明家,這一點哪怕你不看三國志,百度百科一下諸葛亮也會明白很多,諸葛亮從來沒有排斥過魏延,劉備死後諸葛亮讓他鎮守漢中10年,每每都讓魏延斷後,這是何等的信任?諸葛亮死後,魏延被楊儀弄死,魏延和楊儀才是水火不容,包括平南中,下荊州,不都是諸葛亮的功勞,後期開發諸葛連弩,木牛流馬,都是真實史料記載的事情,蜀漢在三國時期,人口不足魏一半,甚至更少,不進攻就是等死,而且諸葛亮的意圖是切斷魏國在西涼的根據,阻礙魏國發展後從西涼根據南下蜀國,三國志中明確說到,魏只懼怕諸葛亮和王平兩人。


Tooozin888


對於諸葛亮是否徒有虛名這個問題,就不在這裡進行詳細的介紹了,直接來看他在歷史上的地位,自己去評論。

在政治方面,中國傑出的政治家,中國六大政治家之一,談到政治,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諸葛亮,諸葛亮在政治方面做到他人無法達到的境界,夜不閉戶,道不拾遺,罰而不怨,賞而滿意,歷史上只有諸葛亮一人做到了,以及諸葛亮留下的許多政治制度,我們現代社會依然在延續使用。

在軍事方面,成就就太多了,中國傑出的軍事家,中國戰略家代表人物,中國儒將代表人物,中國出將入相代表人物,精通軍事,陣法,其創造的八陣圖,至今無人能破,流傳至今,其《兵法二十四篇》更是令後代學習,其中軍神李靖,精通諸葛亮兵法,研究八陣圖,成就百戰百勝的神話。

在其他方面,諸葛亮精通音樂、書法、治國、治軍、數學、物理、建築、外交、奇門遁甲等,涉及領域非常廣,而且都是精通,是這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人才,能文能武的人物,一直是中國智慧的代表,談起中國最聰明的人,首先想到的都是諸葛亮,中國“智聖”,其品質更是後人敬仰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歷朝歷代忠臣人物學習的榜樣。

在中國歷史上能做到家戶喻曉的古代人物,只有諸葛亮一人,諸葛亮在國內不但家戶喻曉,在國外知名度也非常高,諸葛亮是日本知名度最高排行榜前十,在越南一代有很多諸葛亮廟宇,諸葛亮傳奇故事,在英國大英博物館有收藏諸葛亮的發明諸葛亮連弩等。

如果說諸葛亮這麼高的聲望都是徒有虛名?那麼中國歷史上還有誰能擔當“智聖”這個榮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