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Facebook的“领英”——Branch out,为何用户数“过山车”?

依托Facebook的“领英”——Branch out,为何用户数“过山车”?

每天一个知识点,坚持带来大改变!大家好,欢迎来到MBA智慧钱大山,和全国各地求知爱学、挑战命运的钱友一起分享315万+全网流量、研究MBA案例、探求管理智慧、成就事业梦想;我是MBA公益推广大使钱大山,现在开讲(186)——商业平台的衡量挑战。

我们通过连续8天(178-185),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平台治理——提升价值和促进增长的策略》。接下来,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平台管理者如何衡量真正重要的事项》。传统的企业我们定义为管道型企业,和平台型企业在衡量指标上,存在哪些区别呢?

传统型企业的衡量指标主要有现金流、库存周转率、营业收入,还有毛利率、间接成本、投资回报率等,这些指标工具,加上其各种变化形式,有助于衡量一个事情:管道内价值流动的效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管理者发现价值流中要求提高流程效率、改善系统的瓶颈、僵局、故障。

对于平台企业呢?平台主要通过网络效应的影响创造价值,平台管理者如果要寻求反映其企业真正运营状况的衡量指标,则需要关注积极的网络效应和推动网络效应的平台活动。平台衡量指标需要衡量交互成功率及其促进因素,量化平台培养可持续重复的理想交互。

依托Facebook的“领英”——Branch out,为何用户数“过山车”?

BranchOut成立于2010年7月,是一个社交求职平台,让用户通过Facebook进行社交求职。我们可以把Branch out当作依托于Facebook的一种“领英”。在Branch out平台上,大多数工作不是通过招聘广告、网络发帖子获得的,而是通过朋友介绍的,很多人不由得赞叹:这是杰出的创新!

从2012年春季到夏季,Branch out用户数从不足100万扩大到3300万之多,这样的发展速度让人震惊,让Branch out成为社交求职领域的领头羊。不过,这个巨大的泡沫很快发生了爆炸!在接下来的不到4个月,成员数量飞速降到不足400万。

怎么会这样???Branch out犯下的最严重的错误似乎是关注并衡量不正确的指标。在2012年中期决定命运的那几个月里,Branch out花费了大量资金促使“活跃”用户注册数量的快速激增,将重心指向了提高会员数量上。

依托Facebook的“领英”——Branch out,为何用户数“过山车”?

Branch out奖励用户邀请尽可能多的好友,这使得Facebook会员纷纷邀请其朋友圈里的每个人,都加入Branch out。网络空间里充斥着数亿万份邀请,Branch out的用户注册量飞快增长。但,单靠会员名单上的会员姓名、电邮地址并不能保证平台能取得成功。

衡量平台成功与否,重要的是平台会员的活动,是平台用户体验到的令人满意的社交活动次数。如果Branch out像跟踪会员数量那样跟踪会员活动量,就可能意识到他们的数百万会员并没有通过他们这项服务获得多大价值,这必然会导致会员数量急速下降。

依托Facebook的“领英”——Branch out,为何用户数“过山车”?

今天我们介绍了Branch out的案例,讲解了平台改革了传统管道型企业的价值链、竞争策略、管理方法和衡量标准。对于商业平台的衡量挑战,您有哪些想法和做法,欢迎告诉央视先进个人、社群运营专家、MBA(工商管理)公益推广大使、全国一等奖获得者钱大山,欢迎点赞分享、吐槽拍砖、喷喷更健康!

我是钱大山,向您问候,祝您天天钱!大!山!欢迎您关注MBA智慧钱大山,和全国的各地求知爱学的钱友一起挑战命运、分享全网315万+流量(私信联络、专人负责)!感谢您的光临,我是钱大山,明天同一时间我们继续开讲、不见不散!

钱大山MBA智慧词典(186)——平台的衡量挑战

平台的衡量挑战,是指商业平台和传统的管道企业相比,面临着衡量标准的挑战,这种挑战前所未有,传统的管道企业的衡量标准是现金流、库存周转率、营业收入,还有毛利率、间接成本、投资回报率等;现在商业平台的衡量标准,则是积极的网络效应和推动网络效应的平台活动。

依托Facebook的“领英”——Branch out,为何用户数“过山车”?

钱大山秉承学术性、科普性、公正性立场,研究MBA案例、传播MBA知识,所有案例、数据来源于网络等第三方,拒绝商业性、时效性、新闻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