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西哲史修行

踏着西哲史修行

说起西方哲学史的大概脉络,就是本体论,认识论,解构主义

简要地说,西哲史上最早的一批哲学家,追问的重点在于“世界是什么”,他们构建了诸多世界起源的图景,或者把世界还原为基本粒子,或者找寻其中蕴含着的运作规律。这就是“本体论”的简要内涵,因为他们要找寻世界本来的样子,本质的样子,而不囿于一堆现象。

到了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便开始了认识论的转向。他采取了一种普遍怀疑的方法,为了得到确定的知识来源,最终,唯一不可怀疑的是“我在怀疑”这件事情,从此以后很长时间,哲学思考绕不开“认识主体”这个范式,开了理性主义的先河。

当代西方哲学呢,把“主体”的根基打掉了。譬如尼采,认为理性是对非理性——一种生命强力的严重障碍,打开了非理性的潘多拉魔盒;譬如胡塞尔,用“现象学”的方法发现了比“主体”更广阔的存在域;譬如怀特海,用有机动态的生命观包抄了“主体”,认为主体是一个“超体”范围内的主体......遂而我们看到最广泛意义的解构主义思潮。

哲学史延绵数千年,其实人们探索的主题还是那么几个,世界是什么,人是什么,如何生活等等,但解释的角度和流派就很多了。有没有一种可能性,譬如以上简要概述的三种视角——本体论的,认识论的,解构主义的,它们各个有理,在某种洞见之下可以同样有理地被圆融整合在一起?我的意思是,有没有可能我们虽则只拥有认知的碎片,但能否把它们拼成一个完整的哲学地图,昭示人们生命与生活的全部真理?

有可能,只是,任何做大一统尝试的哲学架构最终逃不过失败的结局,世界本来就极为复杂且往往相互矛盾。

或许极矛盾又极统一——一种动态的同一观才是真相?而真相也不可绝对达到,只能无限趋近。

以上,便是刘老师通过体证告诉我的。三种哲学视角他都有,且在他那里达成了调和的状态。它们不冲突,但也绝不是说,他就掌握了真理。

注:本文主要观点来自易鸿运首席导师刘昱诚导师,以及易鸿运伙伴们的集体研讨。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踏着西哲史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