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外孫、解放軍少將劉建:遵義會議再次證明毛澤東的正確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媒體的朋友們:

  非常高興能參加有關紀念遵義會議八十週年活動的《偉大轉折》研討會。在這裡我代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後代對研討會的成功舉行表示祝賀,對各指導單位、主辦單位、承辦單位、協辦單位,各位領導和嘉賓,各位媒體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按照研討會的主題要求,我作個彙報發言。


  遵義會議再次證明只有毛澤東的正確領導,黨和紅軍才能轉危為安。從秋收起義到井岡山,從領導武裝鬥爭到建立根據地,從發動群眾到反“圍剿”,只要毛澤東同志在黨和紅軍的領導崗位上,黨和紅軍就能在敵人的“會剿”、“圍剿”中轉危為安,立於不敗之地。但是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統治,排擠了毛澤東同志,中央蘇區黨和紅軍脫離了毛澤東的領導。面對強大的敵人,採取“硬碰硬”的錯誤軍事路線,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重大失敗,紅軍被迫進行戰略大轉移。毛澤東同志雖然離開了領導崗位,失去了軍事指揮權,但仍然不斷地向黨和紅軍提出正確的主張和建議,不斷糾正“左”傾路線帶來的危害。在遵義會議上,為了解決錯誤的軍事路線問題,一向不愛用稿子而喜歡直接講話的毛澤東充分準備了發言提綱。

他指出:“三人團”在指揮紅軍對付敵人第五次進攻時犯了軍事路線錯誤,在整個戰爭中歸納起來表現在三個階段,其第一階段是進攻中的冒險主義,第二階段是防禦中的保守主義,第三階段是退卻中的逃跑主義。毛澤東精闢透徹的分析得到了與會絕大多數領導的完全贊同和高度支持。那時候要想糾正“左”傾的錯誤軍事路線是極其艱難的,中國革命要轉危為安,革命根據地要重新開闢建設,都必須徹底批判“左”傾的錯誤軍事路線。在這重要歷史關頭,黨和紅軍又選擇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


  遵義會議在黨和紅軍的危急關頭,朱德總司令再次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遵義會議上臨時黨中央負責人作了關於第五次反“圍剿”的總結報告,雖然對軍事指揮上的錯誤作了一些檢討,但主要還是強調了敵人太強大等種種客觀原因。毛澤東在發言時以前幾次反“圍剿”在敵強我弱情況下取得勝利的事實,批駁了用敵強我弱等客觀原因來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作辯護的藉口。朱德總司令堅決支持毛澤東,說“有什麼本錢就打什麼仗,沒有本錢打什麼洋仗。

”遵義會議前,毛澤東等同志就一直在醞釀要解決錯誤的軍事指揮問題,黎平會議、猴場會議作了一些鋪墊和準備,但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毛澤東在遵義會議上的長篇發言也主要是對軍事問題作了比較深刻系統的闡述,對政治問題和組織問題並沒有提出更多的意見。而歷來以謙虛穩重著稱的朱德卻聲色俱厲地追究臨時中央領導的錯誤,譴責他們排斥毛澤東同志、丟掉根據地、犧牲眾多人命,並尖銳地說:“如果繼續這樣的領導,我們就不能再跟著走下去!”朱總司令提出了一個新的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會議主持者也不得不說:“總司令剛才提出的問題,大家好好考慮吧。”因而,會議選舉毛澤東為常委,恢復朱德、周恩來為最高軍事指揮首長的權力,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一批被錯誤路線打擊和排擠的同志又回到了領導崗位。朱德同志在緊要關頭總是挺身而出,堅持原則,堅定信念。


  遵義會議再次體現了“朱毛不可分”“朱毛不能分”是黨和紅軍克敵制勝的保障。毛澤東和朱德都是農民的兒子,他們對半封建的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的社會情況都瞭如指掌。對於如何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各自都有獨到的見解。

幾乎在同一時期,毛澤東帶領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時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朱德帶領南昌起義部隊餘部進行了“贛南三整”。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共同的志向目標使他們在井岡山上勝利會師,誕生了“朱毛紅軍”。在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進剿”“會剿”“圍剿”中,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進程中,紅軍將士們就深切地感到紅軍既離不開朱德,更離不開毛澤東。“朱毛”的旗幟成為革命者的共識,即使是毛澤東和朱德也把“朱毛”作為一種團結的象徵,勝利的象徵。朱德同志曾對紅軍將領們說:“朱離不開毛,朱離開了毛就過不了冬。”毛澤東也曾說過:“朱在前,毛在後,朱之不存,毛將焉附?”遵義會議恢復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朱毛”又恢復了對紅軍的指揮權,使紅軍能夠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取得四渡赤水的偉大勝利,提出北上抗日的正確方針。從此紅軍才能走出困境,完成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發展壯大革命根據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朱德堅定不移地選擇毛澤東,是因為革命和紅軍離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就會遭到嚴重的損失,付出慘重的代價。只有選擇毛澤東的正確領導,黨和紅軍才能取得勝利,毛澤東的道路是中國革命勝利的唯一道路。



朱德外孫、解放軍少將劉建:遵義會議再次證明毛澤東的正確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正是在遵義會議後,有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領袖集團的結合,才能轉危為安,轉敗為勝。毛澤東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把握,朱德堅決的鬥爭精神和必勝的革命信念,周恩來等其他領導的艱苦卓絕工作,使黨和紅軍充滿希望,凝聚力量,不斷走向勝利。


  很多反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重大歷史題材影視,都很好地傳承了紅色基因和革命光榮傳統。但有些影視在個別情節處理中不夠嚴謹、不夠嚴肅,如在指揮戰役戰鬥中還有朱老總在打瞌睡的鏡頭,這與朱老總的精神風貌很不相符。在紅軍長征時,任弼時夫人陳琮英生下二女兒,沒有奶水孩子哭得哇哇叫,這時朱老總把一盆熱氣騰騰的魚湯端了進來,任弼時詫異地問:哪來的魚湯?朱老總笑容可掬地說:“有水就有魚,關鍵時刻我不上陣不成,不釣魚也不行。”在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朱老總返回延安,根據地物資極其匱乏,生活十分困難,朱老總向毛主席、黨中央提出要實行拓荒屯田的政策,親自在南泥灣點燃了第一堆篝火,粉碎了幾十萬敵軍對陝甘寧邊區的經濟封鎖。在黨中央從戰略防禦向戰略進攻轉變的關鍵時刻,朱老總奔赴前線,親自制定城市攻堅戰方案,一舉攻克石家莊,為我軍攻打大城市提供了典範,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基礎。 (節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