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人力资源服务业迈入“百亿俱乐部” 将在崂山胶州建产业园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讯(记者 封满楼) 国企招聘高管寻求猎头公司;政府引进人才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记者今天采访岛城部分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时了解到,目前随着传统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的转型升级需求和新兴企业的成长扩张需求,对人才配置、培训和招聘的需求与日俱增,加速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目前青岛市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8%,人力资源服务业迈入全市“百亿俱乐部”。

猎头公司千万年薪挖人

我市一知名家电企业需要招聘一名俄罗斯工厂的财务总监,寻求锐仕方达人力资本集团的猎头服务,锐仕方达针对欧洲人才市场需求特点,经过多方选择和沟通交流,最终为企业寻求到了合适的高管人才。

“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国企开始寻求猎头服务,以求配置和引进高端人才。”锐仕方达人力资本集团副总裁岳秀哲介绍说,青岛目前有李沧区政府、国信集团、华通集团、饮料集团等政府、国企与他们合作猎头服务。据介绍,锐仕方达在全球70余所城市设有127家分公司,已有超过2万家国内外知名企业选择该集团招募精英,专业猎头顾问为政府、企业成功招聘中高端职位数多达数万个。锐仕方达曾经“挖”到的人才高达1400万年薪,青岛市最高年薪也达500-600万元。

“我们与青岛市北区、高新区等政府部门都有引才合作。”智联招聘华北区域市场经理江祯告诉记者,素有“中国职场风向标”之称的智联招聘拥有1.8亿求职者用户,累计合作企业456万家,近年来加快与政府部门的合作,与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作搭建园区招聘平台,带领园区进高校引才;近期将与市北区人社局合作开展引才深圳行活动,将为市北区15家企业引进各类中高端紧缺人才。

青岛市拥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917家

“目前,我市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917家,从业人员1.75万人,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141.9亿元,比上年增长36%,取得了长足发展。”市人社局市场管理与人员调配处处长刘大雄介绍说,我市围绕《人力资源服务业行动计划(2017-2021)》,从发展基础、发展趋势、发展目标、发展举措等方面,逐一抓好落实落地,并进行动态调整,力争使人力资源服务业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增长极”,人力资源服务业成功迈入全市“百亿俱乐部”。

记者了解到,我市以“国际化、高端化、现代化、专业化、多元化”为特色方向,大力推进青岛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向纵深发展,吸引万宝盛华、锐仕方达、大瀚国际、上海外服、博尔捷等53家知名机构入驻,充分发挥了品牌引擎效应,提升了人力资源服务的层次和影响力。“产业园从2017年2月份正式运营以来,依托集聚产业、拓展服务、孵化企业、培育市场四大功能,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产业链,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市场服务。”青岛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运行经理单慧介绍说,目前园区已有万宝盛华 、智联招聘、上海外服、锐仕方达、大瀚人才和人和卓远等53家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入驻,包括世界500强、HRoot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品牌100强榜单内企业14家,服务涵盖 人力资源招聘、培训、猎头、外包、测评等多个领域。

“我市以加强品牌建设为重点,大力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定期开展优秀服务品牌、诚信示范机构等项目评选。”刘大雄表示,目前我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94家,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6家。金前程公司先后成为美国人力资源协会(SHRM)和外包协会(ASA)会员,2015年在美国硅谷新设分公司,成为我市规模最大、最具品牌效应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基金

“与南方相比,青岛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需要更加积极开放的思路和态度。”岳秀哲认为,从市场主体来看,企业经营者思维开放程度还不够,南方很多城市的企业高中低端人才招聘均通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购买服务。同时,从业人员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希望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我市调研学习了杭州、苏州、深圳等城市先进做法,大胆解放思想,深入探索创新,找准痛点堵点,下一步将采取多项措施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发展。”刘大雄表示,我市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布局,打造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积极推进胶州市、崂山区等有条件的区市建设产业园区,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机构入驻产业园,助力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其次,我市将积极探索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发展基金,助力人力资源服务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推广,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产品的技术含量,创新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模式,重点支持以移动互联网为应用基础的人力资源服务新业态的研发和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此外,我市还将加强区域总部机构引进和培育,力争新引进5-10家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来青设立区域总部,扶持和培育10-20家具有竞争力的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做大做强,力争10家机构年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鼓励有条件的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走出去”,与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与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