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妻妾成群》背后隐匿的人性

| 苏童:作家、编辑,代表作:《妻妾成群》《1934年的逃亡》。

| 张悦然:青年作家。

| 冯唐:诗人、作家。

这是“柔软与力量,一场关于女性与文学的对话” @一刻talks圆桌讨论。从苏童的《妻妾成群》中所描绘的女性颂莲身上,我们能看到文学的魅力。它从来就是研究人性的学问,哪个主人公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好人坏人就能评价清楚,随着对主人公一生的描写,人性的光明与黑暗也相应被展开。

苏童:《妻妾成群》背后隐匿的人性

文章共3883字,阅读需要14分钟


我们今天的这个论坛的主题叫做“柔软与力量”,女性与文学的对话。关于今天这个主题,所有人都会提到你的一个作品,苏童老师,就是《妻妾成群》。能帮我们讲一讲这部作品是怎么构思的吗

苏童:说到《妻妾成群》,当我在某一个场合,或者是在某一个状态下,我会这么描述,我说这个小说是有蓝本的,人物是也出处的。但是在某些场合,我可能又会说,这个小说跟我没关系,是纯虚构的。

所以今天,我觉得我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就关于这篇小说的来历,它有可能跟我生活是有关系的,关系就在于,具体的说,是我小时候,我母亲的一个女友,是个女裁缝,这个女裁缝,用今天的话,即使当时她已经,我觉得我小时候她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一个女人了,说的带有上海话,上海腔口音的苏州话。然后她的老公比她大好多,那个人不会说苏州话,就说的是上海话。她有三个女儿,大女儿极其漂亮,二女儿、三女儿,就是特别奇怪,就是渐渐渐渐。

所以这个家庭特别引人注目,特别引人注目,又因为那个女人在临街的,那时候,大家知道我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没有什么私人的店铺,几乎是没有的。但是她很奇怪,她在自己的家的那个临街的那个墙是打掉的,做了一个像橱窗一样的东西,里面挂着很多很多衣服,她是那一条街上唯一的一个好像私人的一个铺子,是个裁缝铺。

然后我母亲因为很热爱这个缝纫,当然她不热爱也没办法,因为那时候为了勤俭节约,买衣服很贵,手巧的妇女就自己给自己孩子,一家人做衣服。但是她不懂,就老去跟那个女裁缝讨教,那女裁缝特别好。也因此就是她跟我母亲结下了友谊,也因此我母亲经常会在家谈论起她。

有一天我就听到了一个特别新鲜的词,说这个杨阿姨,其实是她老公的小老婆。那这个对我很好奇,说怎么老婆还有大和小呢。所以,因为这个女人的形象,使我在特别小的时候,就埋下了一个,怎么说,是埋下了某一个种子,就是怎么会有这样的一个女人,是别人的小老婆,她是怎么来的,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也是因此,到80年代末的时候,那时候我是在中山做编辑,然后我当时要约马原的稿子,费了很大劲,马原答应写一篇小说。他给我的他的回复很有意思,他说苏童,我要给你,即将给你写的这篇小说,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因为我要写一部古典小说他说,当时他用的古典这个词。他的这一句话,让我在琢磨,他所说的古典的意味是什么,他将要给我的故事会是什么。

后来过了一阵,他把稿子给我了,我一看,他所谓的古典其实是他开始讲故事了,写人物了。他的这个做法,他的这个宣言,给了我一个触动,我突然想起来,这是我自己心里的很长时间的一个愿望,我也想讲一个故事,我感兴趣的故事,我也想写人物。然后这样的一个契机,跟我小时候那个杨阿姨的角色凑起来,一个特别漂亮的一个女学生样子的人,怎么就嫁给了这么一个老朽,这个故事穿起来,渐渐渐渐就有了《妻妾成群》这个小说的。

在小说里面,颂莲当时她妈妈问她了,说你要去做工还是嫁人,她说当然是嫁人她有个主动选择在里面,你怎么讨论这个人物的?

苏童:讨论颂莲这个角色,其实我也受到过这样的质问,就是说你写一个作品,里头那个女性是受过教育的,而且是在五四的这个,五四运动文化影响下的这么一个女性,她为什么走了这一步,而且是给人感觉是自愿的,而且说是不反抗的。其实当然我并不认为我写的不反抗,我写的不是不反抗,我写的是处于一种,一开始是赌气式的,这个是我小说写的是赌气式的进入这么一个封建家庭,甘愿做一个妾,这么一个女孩子。

从内心的某种,有个过程,从开始的,我说是赌气式的,拿自己的命运随便做了一个赌注的。到在那个院子里头她企图反抗,到后来的逆来顺受,到后来的心如死水,我觉得这条轨迹是我当时想做好铺垫的。那么至于说她为什么不反抗,其实这是我当时的特别的考虑,我说好多反抗的这个女生,这是一个常规的棋子(音)。但是我认为,我要写的恰好是一个非常规的,这么一个非常规的人物命运,非常规的人物心态,我觉得这才有价值,这才有价值,这才可能探讨我心目当中的那么一个所谓的真正的一个悲剧角色,这个是我所,这我想的很清楚,我其实从一开始我就没想到她以反抗而告终,而是以心如死水而告终。

如果把它放置在当代这样一个环境里,现代的这样的女性你觉得她会有不一样的?

苏童:有时候我会说人与人之间,人性它的连贯,甚至简单过时代的连贯和绵延不觉,就是人性的连贯,它的连贯,它的稳定性超过了时间,超过了历史,超过了时代。所以就是说一个一千年前的女性的爱恨情愁,有可能今天某一个女性是会复制的,我是一直这么认为的。不管时代怎么变,不管她的职业怎么变,她的心,她的生活方式怎么变,但是那个心,感情,你不能说今天的女性比一个一千年前的女性多了多少,不知道,不能量化。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不知道就是我写的这个颂莲这个角色在今天还有没有,似乎我经常会看到一些是有的,看到一些新闻,看到一些现象是有的。那么我们今天在探讨这个话题它的意义,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一个探讨女性特有的命运,和女性特有的境遇,我只是恰好是在探讨我说的人性,人在时间当中那个稳定的连贯性。这也就是一个让人们永远都很好奇的地方,就是时代怎么变,但人当然也会变,但是人究竟怎么变,我们从来不知道那个量和那个质它的边界在哪里,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读《红楼梦》,我们今天读唐诗宋词,我们仍然能够理解所有的豪情、悲伤,理解他们的爱恨情愁,也是这个原因。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女性生活在过去,对今天有什么参照意义,我自己也很茫然。因为有可能,我写的颂莲有可能是三百年前的,也有可能是两百年后的,这是我对小说人物,是这么理解。

悦然,作为一个女性作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张悦然:我今天确实是作为苏童老师的热心小读者来的,因为这些书确实是在我小的时候,中学或者是更小的时候我可是他第一代读者,这些书都是在第一时间里读的,既是第一代读者,也是热心小读者。

我想说,就是关于苏童老师是最会写女人的男人的这个问题,想探讨一下。首先我觉得苏童老师他非常了解女人的弱点,就是怎么能够写好女人,或者算是了解女人,那不是了解她的好,我是觉得是了解她的弱点。他了解女人的虚荣,了解女人的目光短浅,了解女人的宿命,斤斤计较,等等各种各样的弱点。他把这些弱点和她们的美,和她们的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公平对待的。所以我们在这些书里面读到的女性,我们真的会同情她们,正是因为她们具有这样的一些弱点,所以我觉得这是我在苏童老师书里面所读到的女性的复杂,和这个深度。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苏童老师笔下的人物,我们就会发现,苏童老师对男人的名字是非常潦草的,但是对女人的名字,每一个都非常非常的严谨和认真,像什么颂莲,知云(音),齐云(音),什么秋怡、小额(音),都是我觉得,我相信很多女孩子听这些名字都会非常的,男性大概也是,非常愉悦,然后觉得是一些非常非常美,而且会让我们产生很多想象的名字。所以我觉得从起名这件事情上,首先我们知道苏童老师在乎这个事情,又发现他在女性名字上用了那么多的精力,然后就知道,我觉得是确实是非常的爱女性。

再一个就是,我觉得苏童老师笔下有很多的疯女人,写过很多疯女人。但是我觉得那些疯女人其实是,好像也是一种,来源于一种文学传统的,有很重的哥特小说的气息,他特别喜欢狭促的空间,比如说阁楼,比如说狭促的米仓,这样一些空间,然后再配上疯女人,就特别有那个哥特的意味。

但是那个,我觉得那个疯女人其实也是苏童老师看到了一种女性的一种属性,首先就是我觉得可能女性更容易分不清现实和想象的这个边界,或者说她们更容易突破掉就是那个现实的边界,然后去到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一个世界。所以我觉得疯女人这个意象是个非常文学的意象,在苏童老师的笔下也承载着,就是女性还是承载着一个想象,或者是一个突破现实的这样的一个意义的。

我想因为冯唐老师对《妻妾成群》的小说,我听说你其实很早也是看过。

冯唐:《妻妾成群》我读第一遍的时候都没有到30页,就读到10页左右,我就有特别明确的感觉。

一,苏童老师跟北方这些作家不太一样,像阿城(音),像王朔,像小郭(音)这种北方作家,像老舍这种北方作家不太一样。我能明显的感到,那应该是带着南方的地域的气息过来。

第二,我特别明确的感觉到,这是一个写作的天才,这个事虽然我不是文学教授,我也不是专业出身,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非常清楚,就你读个十页、二十页、三十页,我就能知道这个人是不是老天给他这碗饭吃。

当时读苏童老师的,读葛菲老师的,读早期余华老师的,就有一种特别明确的信号给我。很可惜,这种明确的信号其实是非常非常少见的,有可能你读七八十个冒出来的作者,有可能只有一两个能让你有这种感觉。而且,你还是有一种说,他如果再写一本,再写一本,甚至都有可能会有类似的感觉,就不会一本书作家写完了就完了那种感觉,这是当时我读前十页《妻妾成群》最大的感触,就是第二个感触就是这是一个写作天才,一定是在文学史上会留下一些痕迹的。

第三个,也是给我很大启发的,我也从苏童老师这块学到的。就是文学它是一个研究人性的学问,它在很大程度上区分于影视,就在于它的其实类型化并不是那么强,而是说他会从一个核心的困扰出发,他会考虑这个人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好人坏人,而不是简单的说他去讲一个故事,而是说他内心有一个,一个或两个解不开的结,这个结怎么发展,怎么驱动,在这过程中一些人性的光明和黑暗也相应的被展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