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梅派经典《霸王别姬》谈什么才是正确的戏曲改革创新

京剧《霸王别姬》是梅兰芳和杨小楼两位大师在1921年合作编演的“大型新编古装历史剧”。1931年长城唱片公司为梅杨二位大家录制了全剧录音,我们今天欣赏这出戏的唱片,用精致的艺术品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由于这出戏太受欢迎,而且唱腔脍炙人口,广为传唱,到现在仍然是京剧的经典剧目。

说梅派经典《霸王别姬》谈什么才是正确的戏曲改革创新

京剧大师:梅兰芳杨小楼

对于这出戏,梅先生在他的回忆有这样的描述:“‘崇林社'在吉祥茶园演到1921年下半年,我们就开始排演一出新编的戏《霸王别姬》。杨小楼先生1918年4月初与尚小云、高庆奎在桐馨社编演了《楚汉争》一到四本,他演霸王这个角色。我曾看过这出戏,是分两天演的。因为过场太多,一些敷衍故事的场子,占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就显得瘟了......民国十年的冬天,我们开始准备撒“单头本子”排演了,我们新编这出戏定名为《霸王别姬》,由齐如山写剧本初稿,是以明代沈采所编的《千金记》传奇为依据,另外也参考了《楚汉争》的本子。初稿拿出来时场子还是很多,分头二本两天演完。这出戏的初稿,仍有松散的毛病,后修改剧本一天演完。”(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

《霸王别姬》这出戏现在已成为京剧旦角的招牌戏,绝对的经典。但它并不是一出严格意义上的传统京剧骨子老戏,当时的年代它就是一出新编戏,它与传统京剧的服饰扮相有很大的不同,完全是梅兰芳独创出来的,但是却不脱离传统戏曲的审美范围,它归古装花衫(也是梅首创),这出戏梅独创了独具个性,而今天看来又十分传统的戏曲服饰(如意冠、鱼鳞甲等),其扮相既创新又不脱离传统,符合他“移步不换形”的戏改思想(其实梅兰芳在京剧旦角的扮相上贡献很大:改变清水大开脸的老扮相而改贴片子,画眼线,改嘴上画三个红点而画满唇色,自然贴切)。

旦角的古装扮相是从梅兰芳开始的,它有其区别于传统包大头扮装多方面的不同,如头饰、后尾子、前片子等。梅在《霸王别姬》剧中的服饰也是改了多次的,其他的戏何尝不是呢?如《金山寺》的人物扮相。他剧中的人物造型既不脱离传统规矩和习惯,也有别于传统戏曲的方方面面,但却不感到别扭和突兀,这就是改革和发展。

说梅派经典《霸王别姬》谈什么才是正确的戏曲改革创新

梅兰芳杨小楼演《霸王别姬》

梅先生受传统绘画影响而独创的这些新玩意儿,即符合大众审美又有别于先前的东西。其实在梅的手里这样改革的服饰,唱做念表又何止这一点,他如同一个高明的雕刻师,其剧目就是一座艺术品,经他精雕细刻更加完美。梅先生戏改的最大贡献,是他不破坏传统艺术而去努力修正完善它,这和今天混乱的戏改思想是相矛盾的。

《霸王别姬》这出戏编演之后几经改革完善修正,成为一出经典。这其中还有梅兰芳三改《霸王别姬》的故事,说的是改场次,改情节,改剑舞等。他的改,完全是在不违背戏曲规律和大众审美的情况下的修改完善,我们现在能够看到30年代梅兰芳和金少山的舞台影像,那时候的剑舞就和今天的完全不一样,这也符合梅兰芳一贯提出的对戏曲“移步不换形”的主张。

为什么同为新编历史剧,《霸王别姬》能够成为经典,而现在的什么新编历史剧却编一出烂一出,演一出砸一出呢?这就是我下面要谈的问题,即一切违背国戏戏曲规律儿进行的所谓改革都是胡扯,一切妄想用外部的噱头改革京剧的注定最后失败。有的人现在天天喊改革啊创新啊,在你没有对中国戏曲有个深入的了解之前,请您不要这样想当然的大言不惭痴心妄想!齐如山怎么样,不比你们差吧,开始刚刚回国的时候,看见梅兰芳演《汾河湾》就想用西方的那套理论指导人家,后来怎么样,他临去台湾之前和梅兰芳的谈话,大家有时间不妨去看看,人家怎么说的。

说梅派经典《霸王别姬》谈什么才是正确的戏曲改革创新

《霸王别姬》新编戏与传统戏的造型服饰比较

其实梅兰芳在1949年11月3日天津《进步日报》上,就详细谈过戏曲改革的方向问题,那篇文章的题目是:《“移步而不换形”梅兰芳谈旧剧改革》作者张颂甲。这篇文章梅先生重点谈了旧艺人改造和旧剧改革,以及如何编写新戏的问题。

他认为:“时代变了,社会也变了,旧艺人需要改造是不成问题的,任何人不进步就一定会落伍。....自然,旧剧改革又岂是一桩轻而易举的事。不过在今天戏剧怎样让它来为人民服务,却只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他说:“我想京剧的思想改造和技术改革最好不必混为一谈,后者在原则上应该让它保留下来,而前者也要经过充分的和慎重的考虑,再行修改,才不会发生错误。他说:“苏联艺术家西蒙诺夫对我说过,中国的京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唱和舞合一,在外国是很少见的,因此京剧既是古装剧,它的形式就不要改得太多,尤其在技术上更是万万改不得的。”

梅先生对新编戏的态度是这样的:“编写新戏...在编写过程中第一步要搜集材科,这要在整个历史中撷取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精华。第二步要审查内容,就是要把所搜集的材料给它一个正确地批判,去掉它不健康的地方,发扬它的积扱意义。第三步就是纯技术上的工作了,这是要一些所谓“内行”来做的,如故事的穿插和场面的编排等。以上三个步骤是需要大量的文学,艺术工作者来先分工后合作的,只要能互相配合得好,我想一定能产生很多好的新戏的。”

说梅派经典《霸王别姬》谈什么才是正确的戏曲改革创新

京剧《霸王别姬》剑舞

纵观梅兰芳的这篇谈话,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意思:他赞成对旧戏改革旧艺人进行改造,但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对旧艺人的思想改造和对旧戏的技术改革最好不必混为一谈。对旧戏的改革原则上遵循“移步”改革但“不换形”,就是不要动旧戏的根本,比如京剧艺术表演的形式和手段即四功五法。这其实就是梅先生说的“移步不换形”的那个“形”也就是他的根本。京剧的根本就在于它的程式化,虚拟化和综合化。

梅先生说:因为京剧是一种古典艺术,古典艺术它有几千年的传统,因此我们修改起来也就更得慎重,改要改得天衣无缝,让大家看不出一点痕迹来,不然的话,就一定会生硬,勉强,这样,它所得到的效果也就更小了。俗语说:“移步换形”,今天的戏剧改革工作却要做到“移步而不换形”。尊重古典,尊重传统在不破坏传统精髓和根本的情况下去修改完善,才是戏曲改革的正确道路,这是梅先生这句话的要旨。

京剧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他有他一套有别于其他民族戏剧的独特的表演方式和个性特点,如果非要用别的民族,别的文化或其他艺术形式来改革中国戏曲,那最后的结果就是让中国戏曲走向没落,现在的情况不就是这样的吗?有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留过几天洋,看过两天斯坦尼,就想当然的用西方那一套来进行所谓的改革中国戏。实际他们根本不了解中国戏曲的原理原因。

说梅派经典《霸王别姬》谈什么才是正确的戏曲改革创新

新编大型灯光布景京剧《霸王别姬》

齐如山说过这样的话:“凡改良的戏,都是毁坏旧戏,因为他们都不懂国剧的原理,永远用话剧的眼光,来改旧戏,那不但不是改良,而且不是改,只是毁而已矣。.....万不可用话剧的眼光衡量国剧,凡话剧好的地方,在国剧中都要不得,国剧中好的地方,在话剧中都要不得。”先贤的话犹在耳边,可有的人他根本就不听那套,他们其实还不清楚国戏的原理,还没弄懂,就肆意妄为,非要想当然地用他们那种想法来改革戏曲的和京剧,弄出一些不伦不类的玩意儿。

国戏京剧,经过许多代艺人在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的补充修正完善,许多经典剧目都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流传至今,这其中很多艺术大师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汗水,所以,无论新编戏还是老戏都必须尊重它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才是发展的主旨和要求。梅先生在谈话中还谈到了新编戏最好找内行的问题,实际意思就是说,如果对中国京剧,中国戏曲的原理不了解,编成的东西肯定不是玩意儿,最后,戏迷讨厌,外行反感,就更别说流传下去了,就跟今天用巨资编的新编历史剧几乎全部失败的情况是一样的。

梅先生这些话是半个世纪前说的,但是到现在听仍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但是,当今的戏曲界根本就不把这些话当做回事儿,搞一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完全就是违背了中国戏曲的原理和根本,他们想当然地认为,那就是创新和前进,结果到头来全部都是以失败告终,事实摆在面前,还不能够令人反思反省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