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五個方面,看社交電商優於傳統電商

社交電商就是藉助新媒體手段,利用人際關係,主要是利用粉絲的電商形式,社交電商是基於信任為核心的社交型交易模式,是電子商務和社交媒體的融合。

從這五個方面,看社交電商優於傳統電商

社交電商代表:微商(微信社群營銷)、拼多多、小紅書以及抖音、快手等各類直播平臺等。

社交電商的誕生。統計顯示,截止到2018年底,我國網民已經接近10億人,其中移動端的網民佔整體網民規模的98.3%,移動互聯網的主要特點就是時間碎片化。手機網上用戶支付規模接近5.7億元,網民中通過手機支付比例達到71%。再就是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產生讓平臺精準推薦,因為大數據比你更瞭解你!移動互聯網基數大,社交平臺興起,移動購物用戶的增加還有移動支付成為主流,以及大數據的發展都為社交電商的火爆奠定基礎。

從這五個方面,看社交電商優於傳統電商

社交電商的本質是以人為本的營銷,建立在信任基礎上,是藉助各類社交平臺的高效營銷方式。社交電商還是流量的經營,其商業邏輯就是:社交、引流、變現。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以“人是核心,產品是橋樑,社交是口碑”的理念改變著在移動互聯網在不斷蠶食傳統的以“平臺為本”的商業結構,建立了以社交為基礎的新商業生態系統。其實只要商業存在,流量的需求就會存在,就會不斷湧現出對流量獲取的創新方式,就會延伸出不同的商業思維。

相比於傳統電商,社交電商的亮點在哪裡呢?

1. 成本低。相對傳統電商的高度中心化,社交電商是去中心化的,因為移動電商時代,購物的場景是越來越多樣化,購物的時間也是越來越碎片化,相比於傳統電商,它的門檻更低,甚至可以說沒有門檻,比如依託微信做社交電商的社群營銷,堪稱零成本創業。再就是免費獲取流量,獲取粉絲成本低,而恰好社交電商就是利用的這一點。 社交電商基於用戶自發推薦商品帶來流量,能繞過傳統電商“付費投放廣告”的中心化集權分配機制,從而降低流量成本。一般來說,傳統電商的獲客成本約佔15%,傳統電商要壓店鋪押金、開直通車、開鑽展等,而社交電商才約佔3%。相對傳統電商,社交電商成本低、浪費少。

從這五個方面,看社交電商優於傳統電商

2. 轉化率高。社交是基於粉絲之間的關係,從傳統電商的全面撒網、重點捕魚漏斗模式轉變成了現在的裂變模式。運營維度從“流量思維”轉化為“粉絲思維”。社交電商的消費者通常以社交關係為基礎和以信任為基礎的粉絲思維,所以很容易形成以粉絲和用戶為核心的擴展邏輯。所以客戶往往復購率、留存率都會比較高。社交電商則依託於人與人的社交關係,以信任為基礎,當顧客產生購買行為後,平臺自然而然地出現轉推廣,從1到10再到100,這就是社交式裂變模式。

從這五個方面,看社交電商優於傳統電商

3、用戶體驗度要好。社交電商,相對冷冰冰的傳統電商、線下店鋪,在整個商業形態上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用戶體驗更好、更直觀。

4、利他思維。社交電商思維,思考如何服務好一群人,用戶有什麼需求,我就去找什麼產品來滿足其需求,本質是一種“利他思維”,正因為思維本質的差異,才能顛覆傳統的電商平臺。

5、社交電商依靠的是信任消費。因為社交電商是低成本創業,在這個過程中,僅僅依靠社交軟件就來進行銷售產品,很多潛在客戶感覺沒有質量保障,用戶有時候可能不會買單。因此面對這個問題,我們要想解決,就要以產品質量為保證,經營好自己的口碑,和用戶建立社交信任,得到用戶的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