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谱的造车新势力 怎么才能真的死掉?

不靠谱的造车新势力 怎么才能真的死掉?

也不知是谁发明了造车新势力这个词,也不知是造车的门槛降低还是有梦想的人太多,总之,我们眼前出现了越来越多,此前不认识的汽车品牌。当大家热衷于讨论特斯拉会不会死掉的话题时,蔚来汽车在快速的发展,在大家讨论蔚来汽车会不会死掉的话题时,小鹏汽车在快速的发展,在大家讨论小鹏汽车会不会死掉的话题时,又有很多新的企业站了出来,在快速的发展。

虽然,无数的人在提到造车新势力之时,都带着很多的不确定性,比如最常见的是,XX不靠谱,XX也不靠谱,里程不靠谱,XX不靠谱。但事实上,谁都忘了一件事,关于不靠谱能不能生存下去,很多程度上是划不了等号的。

好车不一定热销 热销不一定是好车

别急着喷,上面这句话,是从燃油车时代流传过来的。某款车好与不好,跟每个人的需求有关,朗逸能满足消费者对品牌、空间、品质感的需求,销量爆棚;轩逸能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空间、燃油经济性的需求,销量爆棚。但,在某些进阶消费者眼里,朗逸、轩逸的动力不够好,设计不够好,空间不够好,总之根据每个人消费需求的不同,好与不好自然不是恒定的。

不靠谱的造车新势力 怎么才能真的死掉?

其实,在靠谱不靠谱这件事上,也是一样。三电系统不够有优势,并不会影响短途代步需求的人,智能车机不靠谱,也不会影响很多相信智能手机的人,哪怕造出来的是偏工业垃圾的产品,这企业也同样不一定会死,比如燃油车时代里,修不完的路虎、修不好的JEEP,也一样还能刷新自己的销量纪录,再比如车主手册里自带小故障处理指南的玛莎拉蒂和阿尔法罗密欧,也一样被很多人奉为上品。

再说回造车新势力的故事

4月11日,也就是今天,又一家造车新势力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博郡汽车。又一家此前压根不认识的品牌,首次曝光宣传照的很多设计细节,和特斯拉刚刚推出的Model Y很多角度异曲同工。

不靠谱的造车新势力 怎么才能真的死掉?

当然,它也一定会在网络中被很多人打上不靠谱的标签,比如截至目前还没有生产资质,比如销售模式不明朗,比如知名度低,比如等等。

但是,再看看它有没有亮点,也还是有点。根据此前的曝光,这款电动SUV的轴距将达到2900mm,没有前置发动机的困扰,自然会强调车内空间的大;还有一点,它综合续航里程在500公里以上,甚至传出过550公里的数字,而60公里等速续航的里程达到720公里以上,如果用目前市场中的产品来对比,在行驶里程这块,它没有对手,甚至能去挑战很多燃油车型。

不靠谱的造车新势力 怎么才能真的死掉?

从这些角度上来看,如果它能找一家代工生产的企业,它能给自己设计一套完备的销售方式,它能在成本和资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它能把车型价格压下来,活路不是没有,而是很广阔。

那会死的是 哪一位?

其实,造车新势力也好,传统造车企业也好,会死的大概分成两类,一类是几乎不创新的,另一类是离行业标杆太远的。

几乎不创新=跟不上市场节奏,摸不准消费者的需求,比如在中国玩不下去的铃木,一款雨燕每年小改款改了近10年,在SUV最火的时候,压根不推SUV车型;

离行业标杆太远的=同级别里已经有了标杆,自己也在学,但是学的根本不像,差距太过明显,同样是离消费者需求太远,一样活不下去。反例是,JEEP牧马人,虽然它开着不舒服、坐着不舒服、小毛病多、价格高等等等,但它就是标杆,不影响销量。再比如,路虎也是一样,揽胜做标杆,下方车型受益。

玩命做同质化的车企,做不出自己的任何特色,当市场稍微从暖转冷的时候,就会死掉一批,仔细想想2015-2016年的那些热销SUV,再看看如今榜单里的是谁,你自然能懂这个道理。

商业模式里,有一种非常成功的策略叫做"第二策略",也就是紧追行业标杆进行发展,自然会有审美不同、预算不同、需求不同的消费者选择这一类车型。中国造车新势力,说的好听而已,本质上大多只是进军汽车企业的初创企业,没有太多技术力突破的情况之下,执行的是"第二策略"。

不靠谱的造车新势力 怎么才能真的死掉?

把特斯拉拆碎了,吊起来打,打的赢,就能活下去。

蔚来-拥有比特斯拉更低的价格、拥有比特斯拉更好的服务模式(毕竟特斯拉采用的是类似于很多电子产品一样的直销模式)。

小鹏-拥有比特斯拉更创新的销售模式,但当它做不到里程增长、车内系统增长、自动驾驶等方面的技术提升之下,就会沦为二流。

新增的博郡-很多都是未知,目前能知道的是,它可能在续航里程层面比同级别的都更好,可能在价格方面做到20万以内,但同样的,销售方式、能否给用户带来新的惊喜,将决定它是否继续活下去。

目前的标杆,是特斯拉,尽管很多厂商不愿提及自己与特斯拉进行对比,但事实就是,特斯拉靠着自己的创新,拿到了更多主动权。

没办法在某方面做的比特斯拉好的造车新势力,才真的会死。但凡能有一点点差别的,就能有继续活下去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