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花鼓《河西村的故事》迷倒“京味儿”

记者 李理

潜江花鼓《河西村的故事》迷倒“京味儿”

“三十年河东啊,四十年河西……”在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虾稻良田的大幕映衬下,一幅具有浓郁荆楚民间生活气息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潜江花鼓《河西村的故事》迷倒“京味儿”

4月10日19:30,大型现实题材荆州花鼓戏《河西村的故事》在北京保利大剧院亮相,现场座无虚席,1404双明亮专注的眼瞳仿佛是剧院夜幕里闪烁的星星,让舞台上《河西村的故事》更加耀目动人。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屹,中国保利集团公司总经理张振高,潜江市市委书记吴祖云,市领导崔传金、吴熙垚、何伟、王玉梅等与各界群众一同观看演出。

该剧目由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湖北省艺术研究院联合创作,以“虾稻共作”第一村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的发展变革为原型,用花鼓戏之魂向观众娓娓道出穷窝子河西村凭借“小龙虾”变成美丽富饶新农村背后,村里两个家庭、两代人之间长达数十年的的命运纠葛。

潜江花鼓《河西村的故事》迷倒“京味儿”

几十年间,依托虾稻共作基地,河西村从光棍村变成了富饶自足的剩女村。水产博士赵小荷回乡创业,与青梅竹马的恋人王大顺坦露爱意走到一起,但两家父母间说不清道不明的积怨却成了他们之间的阻碍。在河西村与华新公司的一次联谊晚会上,《十许鞋》的歌声悠悠传来,两家、两代人的往事恩怨、感情纠葛昭然若揭。

潜江花鼓《河西村的故事》迷倒“京味儿”

近两个小时的演出,浅观,诙谐幽默的台词、灵动悠扬的唱腔、深情并茂的表演、跌宕起伏的剧情令观众笑到捧腹又满目泪光。深品,从人性的细腻变化、时代的纵深跨越,深层挖掘出改革变迁对农村人民生活改变、情感归属的种种影响,而“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双关主题则折射出改革开放40年和新中国成立70年给农村带来的沧桑巨变,令剧作震撼厚重、耐人回味。

潜江花鼓《河西村的故事》迷倒“京味儿”

“在北京能看到潜江的本土戏剧,让我震撼又自豪!”家住北京朝阳区的潜江人罗刚表示,他还将演出的部分选段录音准备带回给家里老人听,吸引他们再来观看,让全家一起感受家乡的发展和变化。

潜江花鼓《河西村的故事》迷倒“京味儿”

大幕落下,余音绕梁,全体观众起立鼓掌,久久不愿离开……

“传统戏和现代戏的创新结合,为传统戏曲的传承和推广辟出了一条新路子!”看过130多种戏曲的北京群众戏曲评论协会会员朱刚对《河西村的故事》赞不绝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