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关羽使用的兵器究竟是不是“青龙偃月刀”

大家熟知的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关云长,手持一柄青龙偃月刀,曾经“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让无数敌将殒命刀下,威震天下,青龙偃月刀从此也有了“关刀”的称呼。当然,这些都是《三国演义》小说中的故事,那么历史上,关羽真的是使用的青龙偃月刀么?我们来探究一下。

三国时,关羽使用的兵器究竟是不是“青龙偃月刀”

根据《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记载,在曹操对袁绍的白马之战中,“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如果是小型刀具,就是不带几米长的长柄的刀,劈、砍、刺都是可以的。而带长柄的大刀,特别是青龙偃月刀这种刀型,即大又重,如果真要用来打仗,劈、砍更有效,特别是策马冲锋的时候。如果关羽真用的这种大刀,那就应该是斩颜良于万众之中,获其首还。而《三国志》的描写,却是将颜良刺死,然后上去斩下了首级带回,应该是用长矛之类的兵器先将颜良刺死,然后上去用短兵器砍下头颅带回。由此推测,关羽在骑马作战时,使用的真实兵器应该是类似长矛、矟之类的方便刺杀的兵器。如下图中,出土的汉代矟(同槊音),后端有空膛,可安装木柄。

三国时,关羽使用的兵器究竟是不是“青龙偃月刀”

三国时,并没有青龙偃月刀这种刀型。青龙偃月刀的出现,有史料可查的是宋仁宗时期的官方著作《武经总要》,正式名称是偃月刀,或者掩月刀。因为它都上了官方的资料了,姑且认为偃月刀的刀型是宋代的制式武器吧。但是查遍了资料,都没找到出土实物的资料。推测偃月刀肯定不是用来实战的大规模生产的兵器,平时用它来操练的估计都很少,要不然应该有很多实物流传下来。要说青龙偃月刀是作为一种礼器使用,那应该有用它来陪葬的呀,连个出土实物都没有。这些只说明这东西估计也就是长的好看,画在书上看看罢了。而真正的青龙偃月刀实物,都是元末以后,《三国演义》著成流行后,很多人仿照制作的。而根据史料和出土实物的佐证,汉朝时的大刀,多为柄上带环的刀,长约60cm到120cm左右,大量生产装备军队,主要是步兵用来砍人,或者砍骑兵的马腿用的。如下图所示出土的汉代环刀。

三国时,关羽使用的兵器究竟是不是“青龙偃月刀”

三国时期马匹并没有配备双马镫。当时中原的战马有马鞍,为了上下马方便,到西晋时,仅仅是配置了单马镫。而到了东晋的五胡十六国时,北方的鲜卑部落,开始大量使用了双马镫。在没有双马镫的时代,想要在马上做左砍右劈的动作,那就需要一只手拽着缰绳,双腿夹紧马鞍,还只能用短兵器,所以,带长柄的青龙偃月刀之类的武器实在是太不适用了。这时期,想要在马上用长柄的武器,只有那些可以刺的武器比较实用,单手或者双手握,前后晃动身体,要比左右晃动更容易用上力量,也不容易摔下马。可以参考西方国家骑士的战斗方式,一手拽缰绳,另外一手持长矛对冲,这才是真正战场上实用的杀敌招式。

三国时,关羽使用的兵器究竟是不是“青龙偃月刀”

青龙偃月刀太重了,并不实用。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关羽使用的是82斤重的青龙偃月刀,按照三国时期的一斤大概是现在的225克左右吧,换算一下大概是18千克即36斤左右,也不算轻了。即使关羽身高1米9左右,非常壮,但是拿着36斤的大刀,抡圆了,跟人打个半天,肾上腺素就是分泌再多,打完了估计不休息个十天半月就甭想再打下一场了,胳膊恐怕都要废了。按照考古出土和遗留的实物兵器估算,通常的长柄武器比如长矛、戈、戟等兵器的重量一般都在8到15斤上下,而短武器,一般在2斤到3斤左右,只有这样子,人长期挥舞作战才不至于感觉到太费力。兵器追求轻便耐用,是从古至今都没有变化过的。

三国时,关羽使用的兵器究竟是不是“青龙偃月刀”

作战时马匹负重不宜过重。大家看到的影视作品中,通常马匹都可以负载很壮的一个人奔跑,甚至两个人,其实那都是短时间冲刺可以。按照现在的统计数据,1米左右的矮马,负重大概只有50公斤左右,还能跑;1米5左右的国产马,可以负重70公斤左右进行较长时间的奔跑;而1米7左右的混血马可以负重80公斤左右,进行长时间奔跑和跳越。如果负重过高,而且长时间行军,那马会累吐血的,真的会死。所以,历史上很多骑兵部队都是一人配备两匹马,换着骑,才有可能一天突袭100多里以上。很多时候行军,马就是驮着一个人的干粮还有长兵器,而骑兵是要步行的,因此,一些资料上才说,骑兵的行军速度有时候甚至赶不上步兵。所以,关羽作为一个身高1米9左右的壮汉,估计都有80公斤左右了,再加上重达20公斤左右的兵器,还有其他的马鞍、铠甲之类的,估计冲锋几次,马匹就要倒地口吐白沫了。在人的体重不容易控制的情况下,控制铠甲重量和兵器重量是最好的选择,太重的兵器并不实用。现代赛马场赛马,骑手体重轻也是有优势的。

三国时,关羽使用的兵器究竟是不是“青龙偃月刀”

综合考量下来,青龙偃月刀也只是一个传说,关羽骑马战斗时,应该还是矛、戟之类轻便易于刺杀的武器。所谓的武将的兵器多重,还有那些花式打法,只是充分表现了中国文学的魅力,中国的文学比西方文学精彩之处,也在这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