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產人開始廢掉的3種跡象……

一个地产人开始废掉的3种迹象……

前不久明源君在《為啥有些房企永遠“挖不垮'?》一文中談到,房企業務標準化、管理制度化之後,員工重執行輕創新。對此,有地產人提出,人在這類大公司待上幾年基本就廢了。

對於這個觀點,明源君並不認同。事實上,像萬科、中海、龍湖等標杆房企出來的人才在市場上很搶手,很多人到了其他房企之後也成了新東家的得力干將。

看一個地產人是否開始廢掉,一定不是看他待在一傢什麼公司,做一份什麼工作。而是看他的對待工作的心態,比如說,他是否存在以下幾個跡象……

01

看似很忙很拼

其實一直原地踏步

王工30歲,做設計四年了。

他日常工作量巨大。全公司的草圖都要由他深化成技術圖紙,他常常為了趕圖而熬夜甚至通宵。領導下班前給個平面草圖給他,希望第二天拿到標準平面圖,他總能一夜間趕出來,一早就給到。

如果計算加班時長,他堪稱團隊裡的勞模。

然而,王工拿著跟應屆生差不多的薪資。當初跟他差不多同時進公司的李工,待遇早翻番了。

當著大家的面,領導常誇王工肯吃苦。私底下,領導認為王工價值不如李工。李工早就能獨立完成一個設計了。王工的工作,隨便一個應屆生培訓培訓都能上手。王工的優勢,只是比新人熟練,穩定性高。

對此,王工心裡也不是沒有不爽,只是每天疲於應付手頭工作,忙著忙著,一晃幾年過去了。

有多少人地產人像王工一樣,每天加班加點,忙得暈頭轉向,回到家倒頭一睡,醒來又投入新一天的忙碌。也許要到多年後回頭一看,才恍然發現,並沒有什麼進步。

地產崗位尤其是基層崗位,充斥著大量高度重複的工作。很多人費力的應付這些工作,卻不想著怎麼優化工作方法,把自己從同質化的忙碌中解放出來,只能一直在忙亂中打轉;

被忙碌的“充實感”麻痺,不再充實工作以外的知識和技能。然而,工作嫻熟之後,從工作中獲得的技能,對個人成長的邊際貢獻會越來越低。剛入行時候覺得什麼都新鮮,每天都在學習和進步,上手之後慢慢就變成機械性重複了。

為什麼去年市場調整,有很多地產銷售離職轉行,其中不乏工作六七年的老銷售?這部人所有積累都停留在好行情階段。遇到市場下行,以往的經驗全部失效,而他們又缺乏應對淡市的能力儲備。

可是,在這個急速前進的行業裡,哪怕小進步都可能是大掉隊,更別說原地踏步了。

02

沉溺於眼前的舒適

不再對未來抱期許

太忙的地產人,因努力方向錯了白費苦力;

太閒的地產人,則從一開始就已經廢掉了。

❶沒有危機感,不主動爭取機會

D小姐說,自己現在的處境很被動。

這是她入行的第六個年頭。她曾在行政部門呆了兩年,後來轉崗到職能部門,在基層崗位又幹了4年,始終沒有升職。

前幾年她並沒有強烈的晉升慾望。公司有競聘上崗制度,她對此卻很佛系。一來是公司的待遇還過得去,二來手頭工作做熟了,得心應手,沒什麼壓力,還挺享受這種狀態。後來發現身邊全是年輕力強,腦子靈光,薪酬比自己高的小年輕,才開始慌了。

想跳槽,卻發現沒什麼優勢。前前後後投了十幾份簡歷,只收到三家的面試邀請,面完又石沉大海。

事實很殘酷。這個行業的年齡限制越來越苛刻,今年的舒適,極有可能變成來年的窘迫。

獵聘網最近發佈的《2018房地產行業人才報告》顯示,25-30歲年齡段的人是這個行業的主力,此後隨年齡段增長人數不斷遞減,35歲以內的人才佔到從業人員的70%。

一个地产人开始废掉的3种迹象……

房企用人全面年輕化,留給地產人的職場黃金期只有短短几年。沉溺於舒適區的地產人,錯失了最好年齡,後面職場通道就更窄了。

❷長期消極怠工,逐漸失去自信

有人可能會說,人各有志,有人追求職場成功,有人可能只讓自己過得舒適。但怕就怕,人在舒適區待久了,就忘了最初的夢想,乃至消極頹廢。

R先生就說,他都快忘了為工作激情澎湃的感覺了。

入行7年的他至今還是一名土建主管。他也曾認為自己是那個天選之人,後來遭遇一些挫折,逐漸變得消沉起來。

剛開始經常下工地,後來領導一不在場就躲起來打遊戲;其他部門不配合的工作,跟領導一反映就完事,不再琢磨怎麼推進;幹活也拖沓,半小時能做完的事,非要磨洋工磨個兩小時……跟大家一樣早8晚10上班,真正用來幹活的不過六小時。

他說,一開始感覺混日子挺爽的,得過且過吧。後來年齡漸長,想要跳槽又缺乏勇氣,覺得自己很失敗,經常借酒消愁自我麻醉。

這恐怕是最糟糕的狀態了。人一旦自我否定,便停止折騰,這等於主動跟所有機遇絕緣。

心理學的“自證預言”認為,人會不自覺的按自己內心的期望來行事,令自己當初的預言發生。一個自認失敗的人,就會按照消極期望來對待工作,言行舉止處處向別人傳遞頹廢信號,既不可能有良好的工作表現,也不可能吸引別人給到他表現的機會。

這個行業年齡門檻固然高,但心存期待的人,最不濟也是大器晚成。自暴自棄的人,連這個機會都放棄掉了。

03

追求快速回報

不願做長期投入

H先生最近為工作的事情焦頭爛額。

2年前,他是某中型房企總部的運營校招生。做了不到一年,聽說同學在其他房企待遇比自己高出不少,覺得面子掛不住,便找機會進了某中小房企,薪資一下子跟同學看齊。一年後,又因為薪資原因,跳到了另一家中小房企一個新進的區域公司。

不幸的是,該區域公司人員操盤經驗不足,當年做的項目大幅虧損。第二年春節回來,總部下令縮減區域團隊,他進了優化名單。

與此同時,他第一家東家的同事L君由於表現突出,已被破格提拔。而他兩手空空,連個拿得出手的項目都沒有。這讓他在找工作的過程底氣不足,整個人變得很焦慮。

所謂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摸過如此。這個行業有處處充滿誘惑,導致很多人急於求成,希望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高的報酬最高的職位。對現狀不滿意,或者看到其他公司待遇高就跳槽,去了之後發現指標太高無法勝任,又想打退堂鼓或觀望其他機會,跳來跳去,每份工作都沒沉澱。

初期的學歷、背景變現是很容易的,但一直吃老本,越往後想變現就越難,到了某個拐點,不僅沒法上升反而還開始走下坡路。兜兜轉轉,浪費了時間,也錯失了成長。

H君一開始薪酬增長看似比L君快,2兩年之後卻被L君甩在後面。因為H君是回報增長是線性的,而L君是指數級的。

一个地产人开始废掉的3种迹象……

巴菲特有句很著名的話,“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現很溼的雪和長長的山坡。”無論是個人成長和財富積累,複利模式終究都會跑贏單利模式。可惜很多人急功近利,看不到前期積累帶來的指數增長,只看到眼前短期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