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寶寶更聰明?美國最權威腦科學家說,這取決於夫妻感情

怎樣讓寶寶更聰明?美國最權威腦科學家說,這取決於夫妻感情

美國最權威腦科學家約翰·梅迪納

隨著科學育兒知識的普及,很多新手父母都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孩子很小時他們就開始不遺餘力地開發孩子智力,早早地送孩子去早教中心,並且配合以各種科學飲食,以求孩子能有一個聰明伶俐的大腦。

這些父母的做法可以理解,這都緣於對未來的焦慮。但是,這樣做真的能讓孩子領先嗎?

美國最權威腦科學家約翰·梅迪納也常常遇到有人會問:怎樣才能讓孩子更聰明,將來上哈佛?

梅迪納教授沒有建議孩子上早教,也沒有給出任何開發大腦的建議,每每遇到這種情況,他的建議只有一個:爸爸多疼愛媽媽

那麼,孩子聰不聰明跟大人有什麼關係呢?梅迪納教授的解釋是:能預測孩子學業成就的最佳指標,是家庭情緒的穩定性。爸爸愛媽媽,媽媽的心情好,對寶寶的照料就好,寶寶的大腦發育就好。

為什麼媽媽的情緒對寶寶大腦的發育如此重要呢?

怎樣讓寶寶更聰明?美國最權威腦科學家說,這取決於夫妻感情

01父母情緒穩定,是寶寶健康成長的土壤

寶寶剛剛來到這個世上,渴了餓了需要人喂,尿溼了需要人照顧,一切需求都要大人來滿足。對於寶寶來說,保證安全是第一位的。

不過,雖然生存完全依賴於大人,但寶寶的大腦並不是不會思考的一塊“白板”,而是可以正常運作的“機器”。

華盛頓大學的心理學家安迪·梅爾佐夫通過長期實驗證明:嬰兒生來就具有一系列神奇的認知能力,剛出生的寶寶就有模仿能力。

怎樣讓寶寶更聰明?美國最權威腦科學家說,這取決於夫妻感情

心理學家發現,剛出生的寶寶就能模仿學習

正是有這樣敏感的反應和強大的學習能力,寶寶平時會不停地觀察父母的一舉一動,並把觀察到的一切內化為自己的認知。

梅迪納教授的研究證明,環境的安全感對嬰兒大腦發育影響巨大。

寶寶感到安全友愛,大腦神經系統才會發育良好;如果經常感受到的是憤怒,動盪不安,寶寶就會變得緊張,或反應遲鈍。

歷史上就有這樣的例子。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羅馬尼亞政府為了促進人口增長,下令讓公民多生孩子。可後來孩子多到許多家庭無法撫養,只能送孤兒院收留。但孤兒院孩子太多,缺人照顧,許多嬰兒都夭折了。

部分孤兒被一些加拿大家庭收養。這部分孩子中,不到4個月就被收養的,長大後和正常孩子一樣,而超過8個月才被收養的,長大後都成了問題兒童。

怎樣讓寶寶更聰明?美國最權威腦科學家說,這取決於夫妻感情

由此可見,雖然年幼,不安全的環境還是對孩子造成了不可逆的傷害。在生命早期,寶寶需要與照料者建立起穩定安全的依附關係,這個時間超過8個月就可能失效,負面影響跟隨一生。

所以,媽媽在照顧孩子的期間要保持情緒穩定,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而媽媽的心情又極易受夫妻關係影響,這樣說來,父母的感情關係就密切地影響著嬰幼兒的大腦發育了。

02,媽媽過得好,孩子才能好

寶寶如此地需要一個溫柔的媽媽,剛生完孩子的媽媽卻非常容易焦慮,得產後抑鬱的不在少數。這主要是因為寶寶出生後,媽媽的生活有了巨大的變化。

怎樣讓寶寶更聰明?美國最權威腦科學家說,這取決於夫妻感情

張娜拉還原一個媽媽帶娃的日常

之前有個很火的視頻,張娜拉演繹了一位媽媽獨自帶娃的日常。視頻裡,孩子離不開媽媽,媽媽連上廁所也要帶著她。媽媽想趁孩子睡了吃口飯,可孩子突然哭醒,媽媽只能一邊抱著哄,一邊胡亂地吃幾口;孩子生病,爸爸在外應酬,媽媽只能獨自帶孩子去醫院……

而這個簡短的視頻只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現實中,帶娃的任務繁重得多。孩子吃飯、穿衣、洗澡、睡覺、玩耍、生病……樣樣離不開媽媽。

總之,有了寶寶後,我們常常忙得腳不著地。家務繁重,睡眠不足,沒時間跟朋友來往,這些變化讓我們心情低落,焦慮不安,甚至悲觀絕望。而這些負面情緒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孩子。

生養一個孩子讓我們看到養育的辛苦,更讓我們知道自己有多脆弱。

此時的媽媽們要懂得關照自己,提前跟爸爸或者家裡其他成員協調好分工,讓家人分擔一下照顧孩子的辛苦,千萬不要認為照顧孩子是自己的事,從而一個人硬撐。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好休息,照顧孩子確實辛苦,不能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但我們可以在孩子休息時自己也抓緊時間休息一下好好補個覺,或者去找閨蜜聊一聊,瞭解一下最近有沒有發生什麼新鮮事,保持跟外界的溝通和交通,這樣才能保持心情舒暢。

心情不好的時候千萬不要壓抑自己,要告訴家人,讓其進行分擔,或者適當放鬆一下,仔細思考一下自己情緒背後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去調整自己,才能更好地愛孩子。

怎樣讓寶寶更聰明?美國最權威腦科學家說,這取決於夫妻感情

03,信任爸爸,並給他多帶孩子的機會

都說男人是家裡的頂樑柱,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爸爸也該扛起自己的擔當。可現實生活中,太多爸爸做了甩手掌櫃,成了“影子父親”。

如何改變呢?網上有一位媽媽發貼子說,她用“自私”改變了自己的老公。

首先,她放下了賢妻良母的偉大理想。她不再每天做早餐、每天利索地收拾屋子,這“逼”著老公跟她把家務活做了分工。

其次,她把多出的時間更多地投入到工作上,在忙碌中充實自己,不讓自己有情緒沉溺的機會。

最後,她懂得享受生活,時不時地陪婆婆出門逛逛街,泡個溫泉什麼的,丟下老公和娃“享受”美好親子時光。

怎樣讓寶寶更聰明?美國最權威腦科學家說,這取決於夫妻感情

她的睿智之處在於,不對老公束手束腳,也不去挑剔老公哪點做得不好,讓老公體會到了帶孩子的辛苦,也理解了她的不容易,在笨手笨腳中慢慢改變和提升自己。

而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變得更喜歡爸爸,也讓她老公有了不少成就感,開始更積極地帶娃。

其實,爸爸帶娃不僅僅是給媽媽減負,也會讓孩子更聰明。

英紐卡斯爾大學曾用了半個世紀,跟蹤調查了17000個在1958年3月某個星期出生的英國嬰兒。研究人員每隔一段時間來訪,詢問父親平時花多長時間與孩子相處,是否讀書給他們聽、陪他們外出等。

到孩子11歲時,通過測試孩子的智商發現,經常有父親陪伴的孩子,比那些父親陪伴少的孩子,更聰明。

都說父愛如山,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擔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對孩子來說,媽媽是美好而溫暖的,爸爸則是有力量的,這種力量會讓孩子走得更遠。

怎樣讓寶寶更聰明?美國最權威腦科學家說,這取決於夫妻感情

04,丈夫要給予妻子更多理解

中國女人不怕辛苦,最怕不被理解。如果有個知冷暖的丈夫,妻子會欣慰不少。

婚姻裡,夫妻間的有效溝通非常重要。2017年,中國婦女雜誌社等發佈了一項關於中國家庭夫妻親密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最能促進夫妻關係”的7大因素中排第一的就是有效溝通。

那麼,有效溝通如何做呢?

這方面最重要的一點是共情。被譽為世界“婚姻教皇”的戈特曼教授在《幸福的婚姻》一書中說,“共情指數”是決定婚姻質量的重要指標。

“共情指數”是測試一個人共情力的測試結果。他的研究中,用這一指標預測夫妻會不會離婚,準確率接近90%。

在一個家庭裡,如果丈夫理解妻子,能夠傾聽妻子的心聲,那麼婚姻出現問題的概率將很小,如果丈夫不能理解妻子,婚姻出問題的概率將很大。

可惜,生活中,太多丈夫看不見妻子的感受。當妻子向他們傾訴煩惱,他們的反應卻是講道理

怎樣讓寶寶更聰明?美國最權威腦科學家說,這取決於夫妻感情

比如,妻子抱怨帶孩子太累,丈夫卻說,“帶孩子就是這麼累的啊”,“誰都是這麼過來的啊,怎麼就你喊累”,“孩子小嘛,熬過這兩年就好了”,這些都是沒看見、否定妻子感受的話,只會讓妻子更惱火。

很多夫妻吵架就是由這種“看不見”引起的。而起了衝突後,丈夫越發喜歡講道理,妻子則變得越發“不講理”。丈夫只看見道理,“看不見”妻子這個人,這就是缺乏共情。

當妻子表達心情不好,應和一下妻子的感受,表達下理解,妻子心裡就順暢多了,壞情緒就不會堵在心裡。遇到事情,我們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就會好很多。

經營一個家庭,總是會出現問題,夫妻衝突在所難免。而且,許多衝突是無法徹底解決的,我們都要學會和問題一起生活。

共情,不是要解決問題,而只是要求我們互相理解。夫妻間高質量的情感溝通才是家庭和睦的基礎。

怎樣讓寶寶更聰明?美國最權威腦科學家說,這取決於夫妻感情

布什家族

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和妻子芭芭拉是全世界的模範夫妻。他們一生恩愛,攜手共同走過73年風風雨雨,子孫滿堂,締造了一個強悍的布什家族。

在這個龐大的家族裡,沒有一個紈絝子弟,個個都是人才。其中包括兩任美國總統、兩位美國參議員、兩名州長和一名中情局局長。

可以說,是老布什夫婦婚姻幸福給了孩子們一個相愛、溫馨的生活環境,孩子們從小就生活在溫暖的港灣裡,這樣無形的“家教”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家庭中有愛,有理解,有包容,會讓孩子從小就獲得內心的穩定和安全感,生命從此有了陽光的底色,是孩子向其他方向生長的堅實基礎。

父母婚姻幸福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

參考文獻:《讓孩子的大腦自由》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