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普洱茶冷後會變渾濁或是發酸?

茶湯冷後,顏色變渾濁了,為什麼?一些茶湯冷後喝了竟然發酸,又是為什麼?兩個疑問,都是在茶湯冷後出現。

為什麼普洱茶冷後會變渾濁或是發酸?

冷後混

首先茶湯的顏色,不論是生茶,熟茶。茶湯顏色的形成,主要取決於茶葉中的茶黃素和茶紅素,以及茶褐素。顧名思義,茶湯顏色由茶素顏色所決定,不論生茶,熟茶,一定都是茶色適中,亮度均勻的茶色為上乘,一個茶,茶黃色與茶紅素的含量適中,茶色自然深淺適中透亮,茶褐素多了,茶色深淺不適度。只有好茶才具備好湯色,這樣解釋,不難發現,好的茶,茶湯中,基本就含有茶黃素與茶紅素。

茶葉中,還含有咖啡鹼,這影響著茶湯的口感滋味。當一款尚且能算是好的茶,茶湯中茶紅素,茶黃素,咖啡鹼三種物質的絡合物,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溶於水和產生沉澱。剛剛沖泡出湯,茶湯透亮,當茶湯冷卻,茶湯變渾濁,是因為絡合物在水溫低於40度時,便不溶解,產生了沉澱。

所以為什麼說茶湯冷後混是好茶?原因就在於此。

為什麼普洱茶冷後會變渾濁或是發酸?

冷後酸

就普洱茶正常的滋味來說,酸,和餿一直是不好的形容詞,這裡的酸,有兩種情況:

熟茶酸和生茶冷後酸。熟茶經過發酵,過於高溫促使茶多酚和酶產生不好的轉化,產生酸類物質,這是發酵時候除了問題。

而生茶冷後酸,原因是何種呢?生茶不經過發酵,卻有酸味,是因為在鮮葉下樹的時候,很多茶農,初採不到位,一般情況,茶農是用竹籮或是棉麻布袋,隨身帶著採鮮葉。便於鮮葉透氣。

還有一些茶農,則使用編織袋,鮮葉採摘下,長時間的捂壓,鮮葉難以透氣,高溫,加之自身水分的散發,鮮葉一定程度就輕度發酵了。

或是在製成幹茶之後,幹茶此時含有水分在百分之4——6以上,這時很多茶農也用編織袋裝茶,不透氣,加上回潮,很容易就產生輕度發酵,這些都是可能形成生茶冷後酸的原因。

為什麼普洱茶冷後會變渾濁或是發酸?

因為茶葉的轉化,其實就是多酚類和酶類物質的轉化,正常轉化,就形成茶葉的正常滋味口感和香氣。非正常轉化就形成一些入口的異雜味。不管原料有如何的好,在鮮葉下樹後的每一步都對於後期的茶品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

要解釋清楚何種物質,如何轉化,這屬於化學的範疇,其實喝茶人,清楚,何種滋味,是不好的滋味,是異雜的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