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五省弟子刘光第”

再论“五省弟子刘光第”

再论“五省弟子刘光第”

作者|刘钢

中国历史上“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先生,他青年时期在四川省富顺县赵化镇居住期间,勤奋求学,刻苦读书,曾拜师于时任“教谕”的黄学海门下,为感谢黄老师的教导和教诲,刘光第特别书写了一块“龙光永榭”的牌匾赠送恩师黄学海,落款为“五省弟子刘光第敬赠”。

关于“五省弟子”的意思、含义和解释,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尚未达成共识。在此,笔者归纳梳理出三种不同的理解,供大家参考。

一、五省指“中闱五省”

在笔者所作《刘光第与龙光永榭》一文中,将“五省弟子”考证理解为:刘光第先生于光绪九年即1883年,代表“中闱”五省的考生中取了“进士”功名,而“中闱”就是指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安徽等五个省份。因此,刘光第赠送给恩师黄学海的牌匾落款为:“五省弟子刘光第敬赠”。

二、五省指“古代官制”

在我国隋朝时期,设有“五省六曹制”作为中央官制。“五省”是指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秘书省、内侍省;“六曹”是指吏、度支、礼、兵、都官、工隶,后将“六曹”又改为“六部”。

“五省”中的“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属中枢实权机构,“内史省”后改为“中书省”。至唐朝时期,“五省六曹制”形成“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朝,完善在唐朝,延续至清末,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

从我国古代有关“五省”的含义来分析判断,有学者认为,“五省弟子刘光第”中,“五省”的意思应该理解为:代指封建社会朝廷中的官员,相当于现今的中央干部。

三、五省指“多次反省”

孔子在《论语十则》第二则中有: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为: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xǐng)自己:替人谋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师长的传授有没有复习?

“三省(xǐng)吾身”的成语由此而来,意思是“每天都要多次,从多个方面来自觉检查自己的言行。”

由此可见,“五省弟子刘光第”中的“五省”,不应读为“wǔshěng”,而应读为“wǔxǐng”。在古代文言文中,“三、五、九”字一般都表示为“多”的意思,比如:三教九流、三叩九拜、三番五次、三令五申等词语。因此,“五省”与“三省”含义一致,均表示多次反省(xǐng)之意。

从以上分析对比来看,刘光第先生在“龙光永榭”牌匾上所书“五省弟子”,如果读为“wǔxǐng弟子”,应理解为“多次从多个方面都在反省自己言行的学生”,也许这种解释,才最符合刘光第先生勤学苦读、谦逊尊师、追求进步、推陈出新的风格、品格和人格。

在《话说夕佳山民居》一书中,将“龙光永榭”中的“龙光”解释为“喻皇帝的光辉”。而有的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刘光第先生题写的“龙光永榭”四个字的含义是:祥瑞的不同寻常的光辉,将永远照耀着恩师黄学海建筑在高台上的屋子。这样解释,也许更切合当时刘光第先生赠予恩师“龙光永榭”牌匾的初心和实际。

无论是“五省”,还是“龙光”,不管其真正含义是什么?今天,我们都必须要感谢刘光第先生,他留给了我们后代一笔巨大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他那变法图强、大义凛然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们励精图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作者简介:刘钢,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富顺县刘光第研究会会员。现供职于富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