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的皇帝為何不被看做明朝正統?

穿越再現彼岸


南明偏安一隅,屬於地方武裝。從明朝整個歷史來看,明朝屬於國家大統時期,不論是國家政體還是國家的制度,這個都屬於完整的歷史發展時期。南明,一是一個地方武裝,不論軍事實力,還是國家體制都是不健全的;二,南明沒有固定的都城,相當於流竄式抗清,在固定疆域上南明不達標。三,時間上不達標,南明從1644年到1662年,才僅僅18年,時間太短!

對於南明的定位,應該是明亡之後的延續政權,既無固定疆域也沒有固定都城,另外,存在時間太短,不能算明朝!!


慕謙凌衕


歷史上哪個偏安一隅,苟延殘喘的政權被視為正統呢?何況南明短之又短,而且皇帝換了一個又一個,大臣也是一批又一批,經常被一鍋端。我們中華民族又不是以民族論正統,是個包容,多元的民族,無論哪個民族,只要統一了全國,控制了大部分地方,就是正統政權,即使有地方割據勢力,殘餘勢力,也會視為餘孽,早晚會灰飛煙滅,會被統一,一個冉冉升起的新政權,不可能不是正統,南明這個流離失所的小朝廷,只能說是割據勢力,或者是餘黨,因為他們朝不保夕,何況是清朝修的明史。承認了南明正統,不就是否認自己嗎?




董督晉典


很簡單,因為明朝(南明)的歷史由清朝書寫。

南明是作為清朝的抵抗者存在的,清朝用了十八年的時間,才將南明勢力剿殺乾淨(還不算在臺灣的鄭氏政權)。故很顯然,清朝所謂統一的過程,就是消滅“反清復明”力量的過程,南明是作為清朝統治的合法性的對立面存在的。清朝為了樹立自己的合法性,必然盡力抹殺南明的法理性,根本不承認南明是明朝統續的繼承人,僅僅將其視作叛逆。

在清朝的歷史解說裡,明朝在崇禎十七年三月就滅亡了,滅明者是“賊”(李自成),清朝是出於道義,出兵幫助明朝復仇而來的。至於從弘光(福王)起的各個南明政權,全屬於擅自擁立的僭越者。在與南京弘光的交涉中,清朝的要求,就是讓弘光帝“削號歸藩”;而對弘光之後的南明政權,清朝則不作任何對話,唯有剿除屠殺。

在清朝前期,嚴厲禁止民間的“懷明”情緒,許多文字獄就是因為使用了南明年號,而非有什麼事實上的反清言論或行為。比如著名的“明史案”,《鹿鼎記》裡雙兒主人一家被殺,就是因為莊氏在私修《明史》時,使用了南明年號,被人告發,釀成血案。

清朝在修《明史》(二十四史之《明史》)時,也不承認南明,將稱帝諸王分別降入“某帝之子”的諸王傳中記載其事(如弘光帝朱由崧傳見“神宗諸子”之福王朱常洵的附傳),他們稱帝的事實一筆帶過,甚至一字不提。實際上是隱晦南明這段歷史。

直到乾隆中期,在修《御批歷代通鑑輯覽》(該書從三皇五帝一直寫到明亡)一書時,乾隆才下旨,准許將南明諸王事蹟作為附錄,載在明朝歷史後面,雖然仍不承認其合法性,但起碼承認南明政權存在的事實了。

總之,正統性是南明存在的根基,而南明的正統與合法性,與清朝是對立的,故清朝必滅之而方休也!(胡丹)


皇帝不稱朕


南明不算正統就是因為清代欽定,所以明史的斷代到崇禎自縊為止。為什麼這樣斷代自然是因為絕對的清代政治正確。眾所周知清代是吳三桂獻出山海關後擊敗李自成進入的北京,打著的旗號就是為崇禎復仇剿滅逆闖,承認南方的弘光政權就意味著北京的政權名不正言不順,只有認定南方自立的明政權都是僭越的偽政權才能上承天命。隨著1646年弘光帝潞王荊王衡王偽太子王之明等十一人在北京被斬殺,崇禎的諸太子都被清廷認作偽太子一一追殺,清廷的這種自欺欺人的政治謊言早就破產,李成棟金聲桓等軍閥的反正除了利益的考量,接受認為正統大明政權的詔封也是原因之一。現代的史學界對於明亡的界定趨於三個,一是永曆政權的覆滅,二是臺灣鄭克爽的投降,三是茅麓山抗清基地的陷落,都不認為崇禎自縊是大明政權的滅亡。

而現代認定大明政權的覆滅是崇禎朝恰恰就是一群自詡為熱愛大明的明粉,原因就在於如果南明政權也算作大明正統,那麼他們用於吹牛逼的二十二字箴言成了笑話,所以南明政權堅決不能認作大明正統政權,明粉祖師爺當年明月著《明朝那些事》到崇禎就戛然而止。為了明粉對大明的熱愛,竟然和多爾袞保持了高度一致,多麼完美的諷刺!


遠處吹來陣風


下面我們來看看南明各位帝王的情況:

弘光帝朱由崧,他是明神宗的孫子,血統純正,而且當時居住在南京,又受到群臣擁戴,所以,他最有資格繼承帝位。

潞王朱常淓,他是明神宗兄弟的兒子,朱由崧被清廷俘虜後,他受命監國。不過,很快也被清軍俘獲,同朱由崧一同被押往北京處死。論血統及親疏關係,他不如朱由崧。

魯王朱以海,他是朱元璋第十子魯王朱檀的後代,封于山東兗州。傳至第九代時朱以派時,被清軍殺害。朱以派的弟弟朱以海死裡逃生,襲封魯王。李自成進兵山東後,朱以海南逃到浙江台州寓居。在潞王朱常淓降清後,他曾短暫監國。論血統,他屬於遠房宗親。

隆武帝朱聿鍵,他是朱元璋第二十二子朱桱的八代孫,在譜系上同崇禎皇帝相距很遠,屬於遠房宗親。朱聿鍵是南明諸帝中唯一一位開拓奮進,想大有作為的帝王。但由於沒有自己的班底,又受制於鄭成功之父鄭芝龍的制約,大志難伸。被清軍俘獲後,絕食而亡。

紹武帝朱聿鐭,他是隆武帝朱聿鍵的弟弟。

永曆帝朱由榔,他是明神宗第七子朱常瀛的第四個兒子。他的血統關係與弘光帝朱由崧相同。只是他的父親不如朱由崧的父親受明神宗寵愛。


歷史的小學生


明朝作為大一統王朝,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自殺以後就已經滅亡了。

南明小朝廷作為明朝的延續,本來是有機會像東晉南宋那樣佔據半壁江山偏安江南的,可惜南明第一個皇帝弘光帝朱由崧的能力遠遠不如東晉的晉元帝司馬睿及南宋的宋高宗趙構,南明文臣武將的實力也遠不如東晉南宋的文臣武將,更重要的是南明的對手滿清遠比東晉南宋的對手十六國及金朝兇殘狡猾,加上投靠滿清的吳三桂洪承疇等漢奸為虎作倀,帶領清軍長驅直入,因此南明小朝廷非常短命悽慘。

南明總共存在十九年,五個皇帝裡面弘光帝只在位兩年,紹武帝也在位兩年,隆武帝只在位一年,最後並立的兩個皇帝時間長一些,蝸居湖北山區的定武帝在位十五年,地盤比較大佔據雲南廣西等地的南明最後的永曆帝在位十六年。南明的五個皇帝結局都非常悲慘,最終都被滿清殺害,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結局最悲慘的一個偏安政權,當然不能與大一統明朝的十六個皇帝相提並論。

其實南明近二十年的歷史也有很多像史可法夏完淳李定國鄭成功這樣可歌可泣的抗清民族英雄,可惜失敗者南明王朝的歷史被後世淡忘,勢利文人反而對殘暴濫殺的滿清王朝的故事歌功頌德,清宮戲層出不窮,可嘆這樣短命悲壯的南明王朝在中國歷史上被絕大多數信奉成王敗寇的史家文人歧視也在情理之中。


厚德載物49847


歸根結底是屁股問題,傾向於明王朝的人自然會認為1662年永曆帝身死,才能作明帝國終結的底線,也有認為1664年李來亨兵敗或者1683年明鄭降清才作為終結。

主流史觀認為明朝在1644年崇禎死亡為終結的原因有很多,大體上還是因為明史的原因,明史的編輯者把明朝滅亡定在了1644年,也因為南明存在時間過短和一系列的政治內鬥,讓人更傾向於稱其為南明政權。

近代出於革命史觀,屁股坐在了底層百姓這一邊,對於封建王朝一視同仁的態度,也重點考慮了大順政權。

大順農民起義軍攻克了明王朝都城北京,其首領李自成已經祭天稱帝,和朱元璋擊敗元王朝的過程如出一轍,區別只是朱由檢自盡,而元順帝北逃了而已。

明末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明朝覆滅,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代表明帝國已經被它的人民拋棄,明帝國興於農民起義,亡於農民起義,屬於正常的王朝更替。

如果清軍沒有入關,江南對於大順政權來說只是傳檄而定,不會比吳軍北伐中原更困難。


攤劍聽潮


清朝在。

南明老大多,誰都不服誰。自己都不統一,亂糟糟的,南明只是對這些貨色的統稱,並非統一王朝。

垃圾太多,寫出來丟人。明養士三百年,南明把這些垃圾展現的淋漓盡致,窩裡鬥兇殘得瞠目結舌,對外廢物得觸目驚心。就這群垃圾,如果算入中國正統,那有何臉面?


寒鴉立枝頭


史書都是後世勝利者書寫的,不極力摸黑打壓怎能樹立自己正義高大的形象呢,不服括噪那就強力鎮壓,殺殺殺!所以勝者王侯敗者寇,只要你一旦失敗了所有的都是錯的。。。。。


天天不覺曉


只是最後沒有勝利罷了

在我心裡永曆是大明最後一位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