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都以曹魏為正統,為何到了南宋就改口稱蜀漢為正統?

陳韜


其實自古都有爭正統的說法。爭正統的說法最大的好處就是承認一個國家。

曹魏蜀漢正統是一個典型例子,宋朝也是,我個人認為遼是正統,宋是偏安。

再比如比較典型的,北魏和劉宋相比,雖然劉宋有法統優勢,但是還是北魏是正統。

再比如明和北元,明是正統。

等等。

爭正統其實都是維護一個國家,這是很有中國特色的事情。

至於原因,有人認為是法理,有人認為是大義,有人認為是天意,有人認為是五行。

我和他們都不一樣,我認為是農業。只有代表最先進農業發展技術的,才是中華正統。因為我們是炎黃子孫,炎帝神農氏傳下來的規矩。


童琪雅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做事講究“名正言順”,尤其是王朝建立,更是如此。各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會特別重視本朝的合法性的。朱棣造反成功後,為什麼還會念念不忘尋找失蹤的建文帝,就是因為他的皇帝來歷不明,而建文帝才是正統的皇帝。如果皇帝位不合法,就會對王朝統治的穩定性產生影響。

從三國到北宋,史學家都是以曹魏為正統的,而劉皇叔建立的蜀漢只不過是個割據政權罷了。為什麼史學家會這麼認為呢?因為曹丕的皇位是漢獻帝禪讓的,也就是說曹魏的政權是從東漢手裡接手的,不管漢獻帝本人是否真的願意禪位,但是頒佈了禪位詔書就是證明了曹魏政權的合法性與正統性。

而劉備的蜀漢政權呢,雖然打著匡扶漢室的旗幟,雖然劉皇叔也自稱是劉室宗親,但是和漢獻帝的血緣關係極遠。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而劉備是出自劉勝的兒子劉貞這一支,但是在漢武帝時期劉貞就因為觸犯法律被剝奪爵位貶為了庶民,所以不論有沒有推恩令,到劉備這一代他也只是個平民,不能算是漢室宗親,自然也就沒有資格去入繼大統,繼承皇位。所以哪怕劉備已經稱帝了,蜀漢依舊只能算是個割據政權。況且劉備也是謊稱漢獻帝被曹丕所害,為了給漢獻帝報仇並光復漢室,劉備才稱帝並定國號為漢,實際上漢獻帝根本沒事,還被曹丕封為山陽公安度了晚年,可見劉備連稱帝的藉口都站不穩腳跟,所以蜀漢不是正統。

三國以後,西晉又是承繼曹魏,到南北朝時期北朝通常被認為是正統王朝,畢竟得中原者得天下,然後隋朝繼承北周,唐朝繼承隋朝,五代繼承唐朝,北宋繼五代的後周。

靖康之恥後,北宋亡國,趙構在南方重建宋朝,史稱南宋。但是南宋偏安一隅,原先的都城丟失,所以南宋的正統性就存疑。為了讓南宋的正統有法理依據,朱熹等人就提出了一種新的論正統性的方法,那就是以血統來論正統。南宋和北宋一脈相承,北宋是正統王朝,那麼南宋繼承了北宋的政權也是正統王朝。同樣的,蜀漢的開國皇帝劉備是漢室後裔,那麼蜀漢就是正統。

所以,從南宋起,尊崇蜀漢為正統。






熱點說歷史


南宋偏安東南一隅,不思收復中原還都汴京,只一味獻媚議和,納貢稱臣在所不惜。南宋初年幾次北伐都半途而廢,恐再生變故先自壞長城,岳飛死於冤獄,韓世忠、劉錡等中興之將皆被投閒置散。趙構集團所做一切只為換來片刻平安,致國家和民族的大義而不顧。真是可恥至極!

宋金《紹興和議》簽訂後,南宋終於換來了期盼已久和平。此時方想起丟掉的面子要找回來!於是只能拿歷史做文章。給自己遮羞,應該想個高明的點子。漢獻帝下詔禪位雖是受曹魏逼迫,但是手續齊全,曹丕皇位的法理性毫無爭議。劉備硬說漢獻帝死於曹魏之手,自己順天即位興師討賊。從魏晉至北宋官方始終以曹魏為正統,史書中使用的亦是曹魏年號。



南宋企圖掩蓋向金國稱臣的事實,美化江南小朝廷的合法性。朱熹提出了一套血統論的主張,蜀漢是對東漢的繼承,曹魏是篡國者,且不論劉備是否真有漢室血統,即便算他有也是旁的不能再旁的旁系!血緣何來?趙構是徽宗的兒子,欽宗的弟弟,是直系親屬,南宋和蜀漢的皇室血統有可比性嗎?


宋人為異族奪去半壁江山,不僅不能克復中原,反倒要向異族人卑躬屈膝、稱臣納貢。此事亙古未有,流傳後世簡直是貽笑大方。好一方遮羞布!翻翻史書,找些理論依據,就算給南宋的苟安找到先例了嗎!


五經博士


題主問關於“正統”的問題,本人恰好也對此思考良多,特來和題主分享一二。

首先我要先亮明觀點:自東漢以後的每一個大一統王朝,都認為曹魏是正統王朝;而每一個偏安一隅的割據政權,都認為蜀漢是正統(此處不能加王朝)。帶著以上觀點,回頭看一下問題,我的回答就一清二楚了:因為南宋正是偏安一隅的政權(當然不是割據政權)。

接下來我要仔細剖析一下曹魏的正統地位從何而來,以及為何大一統的王朝都認為曹魏是正統王朝。

時間倒回到司馬晉時代先。我們都知道第一個視曹魏是正統王朝的當然是曹魏政權自己,且他們的理由相當充分,因為曹魏受禪於漢,經過了正規程序(可能有的小夥伴會說,那蜀漢還是漢室宗親嘞!這個我們待會兒會說)。接下來就到了司馬晉時代,那個時代出現了一本史學鉅著—《三國志》,這本書成書於晉,當然會「以晉為正統」作為根基來寫,那麼故事的脈絡就逐漸清晰了,司馬晉,正是受禪於草魏,倘若曹魏不是正統,那司馬晉的臣子們豈不是叛黨亂臣?顯然作者陳壽並沒有將一干文臣武將寫成亂臣賊子的膽量…這是將曹魏視為正統的開端。

話說到這,我們腦子裡一定要對「中國」這個詞有個明確的定義!何謂「中國」?「中國」就是中原之邦也;那麼何謂「中原」?首先我想到的就是孔孟之鄉齊魯一帶、天下之中洛陽長安、黃河之濱汴梁、華商之源商丘等…那麼毫無疑問,曹魏佔有了我能想到的所有中原的地標!我國曆史上只要是有抱負、成一統的王朝,都有曹魏王朝逐鹿中原的勇氣和決心。只有保有了中原一帶,這個政權才可以說自己是個王朝了。

現在我們反過來說一說「漢室宗親」蜀漢。蜀漢之所以被相當一部分的割據政權認為是正統,也是正是因為此。但是你可以想象一個正統王朝地處西南幾十年嗎?顯然是不可接受的,孫吳政權和我們想的差不多,他們也不太能接受,所以在當時一定程度上,孫吳還派使者去魏都上了幾年貢,當了幾年魏臣。話雖然這麼說:您有漢室血脈,您才是正統,但其實呢?那邊曹魏坐擁洛陽、長安、許昌、徐州等幾乎所有的經濟軍事重鎮,誰還管您是不是漢室宗親呢。

話說回來,其實誰是正統都得由掌權者說了算,那不一樣的政權有不同的需求,很明顯蜀漢更適合割據者拿來做模版,做榜樣。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目前所有歷史書上都是寫“魏晉南北朝”,沒聽說過“三國兩晉南北朝”吧!沒錯,您要是去對面彎彎看看,誒,說不定能發現點不一樣的東西呢!

PS:好像說了這麼多,得出的最明確的結論是,不管我們在哪個年代討論三國裡的誰是正統,好像都沒東吳什麼事……手動尷尬……

歡迎討論!歡迎私信!





託尼書屋


關於這個問題,在南宋之前都認曹魏為正統,都說魏晉南北朝,可沒有聽說過蜀晉南北朝,包括北宋司馬遷的《資治通鑑》也是這種認知,但到了南宋,士大夫有所謂正統之辯,以朱熹為代表的一些理學家認為不對,蜀漢是正統。還在《通鑑綱目》中明確說明,以後便成為定論。

原因在於南宋建朝時期,中原已落入金人之手,在政治上處於被動,需要向金人納貢稱臣,說白了也就相當於個區域性割據政權,為了尋求其正統的法理性依據,便需要跟蜀漢這樣的政權尋找共同點,即所謂的共鳴。劉備先祖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雖然跟漢朝皇室關係疏遠,但也好歹是個皇室遠親,漢朝沒落了,自己為恢復漢室,建立個蜀漢政權也是人之常情,勉強算得上正統,再看南宋,南宋開國皇帝趙構,乃宋徽宗的兒子,宋欽宗的弟弟,那可是名正言順得繼承了宋王朝,再正統不過了,來到臨安建個都,趙構想著只不過地方小了點嘛 我還是宋朝。所以南宋和蜀漢能產生共鳴,兩者的遭遇類似以及都抱有相同的願景。

再說曹魏,漢獻帝禪讓於曹丕,南宋就認為曹魏為逆賊,話說當時南宋民間百姓聽書詞,說到劉備蜀漢政權 都會痛哭流涕,感同身受,說到曹魏敗北就拍手叫好,這些結合起來正好也觸碰到了南宋的敏感神經,於是乎,南宋後就都認定蜀漢為正統了,即記載都用蜀漢之年號。 不過筆者認為,什麼正統不正統,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做人還是硬氣點哦… 嘿嘿






夢繞文淵閣


這個問題也蠻有意思的,接下來談談個人的看法,有不足之處歡迎指正、交流。

從秦漢出現大一統王朝以來,我認為歷代王朝政權成為正統,至少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中的兩個:

1、王朝政權的合法性。即立國合法,比如秦統一六國,是憑實力打出來的,兩漢、唐都是在多個勢力競爭中勝出的,立國都比較正,也代表了當時的歷史趨勢。但歷朝歷代,最為合法,立國最正,則屬於明朝,朱元璋驅逐蒙元,恢復漢家衣冠,建立大明。曹魏帶漢、司馬代魏算是名義上的合法,最不合法者算是宋,趙匡胤本為臣子,從後周幼帝手中奪取政權立國,可謂是竊國。


2、王朝疆域統一中國,或者政治中心在中原之地,疆域包含黃河、長江兩地。自秦漢以來,中國的政治中心是從西向東,再向北轉移;經濟中心則是從西向東,再向南轉移。明清以前,一個標準的正統王朝,基本都是國都在長安、洛陽一帶,經濟則是關中、中原和江南,如果不能達到兩個要求,基本都是割據政權,或者混算時期。


3、王朝主體是漢族,代表漢家衣冠。南北朝時期佔據中原之地的異族政權很多,我們從未當作正統,蒙元和明清是沒辦法,打不過,而且人家佔據全中國,只能捏著鼻子承認。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三國魏蜀吳中,反而是蜀國最不正統,劉備是漢室宗親又如何,他的四川是從同樣是漢室宗親的劉璋手中搶來的,而且手段還不是很光明,更為重要的是,蜀漢從劉備登基,割據一方,到被曹魏所滅,凡四十三年,一直窩在四川一地,談何正統?


再說南宋稱蜀漢為正統的原因:

第一,同病相憐。蜀漢和南宋均是偏居一隅的地方性政權,沒有佔據中原之地,都有北伐之心,卻無北伐的實力或者勇氣,且北伐行動屢次失敗,最終只能無奈接受現實。實際上,因為沒有佔據中原之地,無論蜀漢或者南宋,在內心裡,都很心虛,可能都不認為自己是正統,否則就沒有諸葛亮的六出祁山,也沒有南宋把杭州稱之為“行在”,連個正式的國都都沒有確定。


第二,為政權和立國存在的合法性尋找歷史案例。對佔據中原之地的金國來說,南宋不過是地方性割據政權,佔據江南膏腴之地,必須要消滅的。但南宋繼承的是北宋社稷和衣冠,代表的是天下漢族的利益,但確實偏居一隅,在北伐無力之下,所以必須從心理上為這種現狀和存在尋找合法性,無疑,歷史上的蜀漢政權是最佳的的案例。蜀漢受到南宋文人和統治者的追捧就不難理解了。


第三,精神壓抑之下的一種自我暗示、安慰行為。從心理學上來講,當一個人面對不利的狀況時,自己卻無力改變,在內心抗拒之下,迫於現實壓力不得不接受,為了不使自己精神崩潰,就會為自己的接受行為尋找藉口,來緩解這種心理壓力。南宋把蜀漢當作同類,就是這種心理行為,基於同樣的原因,南宋的理學得到突然發展,日漸扭曲,社會風氣逐漸保守,就不難理解了。在北伐無望之下,北宋文人、皇族心理上遭受巨大落差,只能在內部尋找宣洩口,出現一些違揹人性的言論就變得理所當然了,最可怕的是,在這種普遍的社會心理下,人們還對這些歪曲的言論,信以為真,實施下去。


可嘆!可悲!


雷哥趣味讀史


因為南宋打了敗仗,丟了中原地區,成為偏安一隅的小政權,蜀漢自認為是大漢帝國的繼承者,南宋則是北宋的延續,恰恰這兩個政權都是偏安一隅,這兩個割據政權處在的環境實在太像了,曹魏佔據著中原地區,後來的金朝也是佔據著中原,正統性遭到很大的質疑,為了證明南宋朝廷的合法性和正統性也只有將蜀漢定為正統,以顯示南宋才是正統王朝,更好的維護自己的統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