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常见的哄娃方式有危险,爸爸妈妈别犯错!

周末闲来刷了1集美剧,剧中女主人公出于好奇将自己的新生宝宝从睡梦中吵醒,结果,自然而然地,宝宝的啼哭声瞬间回荡在整个房间。没有经验的女主人公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安抚孩子。这时身边的好友支了个招:“你试试把孩子抱起来,摇一摇,晃一晃,我看很多人都是这样来哄孩子睡觉的”。

于是,那个傻大姐似的女主人公真的抱起宝宝摇了起来,而且,还是幅度特别大地摇晃,虽然过于夸张的动作是剧情需要。

但看见这一幕,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却条件反射地尴尬:这么摇晃宝宝,是要出问题的!

是的,你没看错。摇晃宝宝,这个平日里,很多家长都会用来哄睡或安抚宝宝的动作,如果不注意幅度、力度还有频率,很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伤害到孩子的健康。这还真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不当地摇晃宝宝,可能会导致“婴儿摇晃综合征”。

这种常见的哄娃方式有危险,爸爸妈妈别犯错!

一、什么是婴儿摇晃综合征?

婴儿摇晃综合征又称为婴儿摇篮综合征(shaken baby syndrome,简写为SBS),是指婴儿遭受剧烈或持续摇晃后对其脑部造成的损害,这种脑损伤来自于猛烈的摇晃,常常不伴随外部损伤迹象,多发生在6个月—1岁的婴儿身上。用力摇晃一大些的孩子(4岁以内),也会发生。

二、婴儿摇晃综合征的危害。

轻者:呕吐、烦燥不安、倦怠;

重者:眼睛和/或耳朵出血、听力障碍、运动障碍、呼吸困难、失明、反应迟钝、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严重的话会因颅内血肿而夭亡。

如果你的宝宝没有出现精神不振、表情淡漠、眼神呆滞、食欲不振等情况,可以不用担心,但一定不能再太用力摇晃宝宝了。

这种常见的哄娃方式有危险,爸爸妈妈别犯错!

三、为什么会出现婴儿摇晃综合征?

不论大人还是孩子,脑内组织都如“豆腐”般脆弱,必须避免受到外力的撞击,才能保护大脑组织的安全。然而与成人相比,宝宝头部的重量、体积占全身比例要高得多。头长约占全身长度20%,头部重量占总体重的1/4。加上婴幼儿颈部肌肉尚未发育成熟,头部支撑弱。当有人用力摇晃他们时,孩子的头会不由自主地转动。

这种剧烈的晃动使婴儿脆弱的脑组织在硬硬的颅骨里内来回震荡,出现受损、肿胀,甚至撕裂出血。

想象一下,把豆腐放在一个盒里轻轻晃动,豆腐不会有损害,但是加速、减速地使劲摇晃,豆腐就会很受伤!

这种常见的哄娃方式有危险,爸爸妈妈别犯错!

四、预防从这4点做起

1、情绪不好时不要哄孩子。虽然很少有父母会用高强度、高频率的力度抖晃自己的宝宝,但对于一些爸爸妈妈,有时婴儿的啼哭声会让他们“抓狂”,甚至有些个别家长会情绪失控导致用力过猛。因此,面对宝宝的哭声,一定要控制好情绪,耐心地分析宝宝哭闹的原因,“对症下药”。

2、避免危险游戏。包括将孩子抛到空中再接住、抱着宝宝转圈圈、直接把宝宝扔到床上/沙发上等等,这些画面看似温馨有爱,但把孩子向上抛和自由落下的过程中,都可以产生速度差,会使婴儿坚硬的颅骨与脆弱娇嫩的脑组织相互发生碰撞,存在着给宝宝带来脑组织伤害的危险。

3、合理使用婴儿车/摇篮。建议选择有防震功能的婴儿车,同时外出时给宝宝垫上柔软舒适的婴儿枕头;,也不要大力摇晃婴儿床(婴儿摇篮)。

4、正确做法:虽然摇晃婴儿综合征是由大力、剧烈、持续摇晃造成的,轻微摇晃并不会带来恶果。但对于传统的摇晃哄小孩法,我们是不提倡的。

这种常见的哄娃方式有危险,爸爸妈妈别犯错!

正确的做法是:妈妈可以让宝宝平躺在自己怀里,或者稍微斜躺,用前臂托住宝宝的头,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臀部和腰部,妈妈靠腰部力量,让孩子随着大人一起轻轻摇晃。千万不要用胳膊前后、上下地摇晃宝宝,颠着摇晃也要避免。

总之一句话,爸爸妈妈要记住:宝宝的大脑很脆弱、颈椎也很脆弱,一定不能用力地摇晃宝宝!

我是你的药师朋友洪姨,如果你还有什么其他问题,也欢迎留言给洪姨一起交流。写文不易,你的点滴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请多多留言关注点赞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