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硕学通儒——胡光炜

胡光炜是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和教育家,尤其以古文字学、楚辞、中国文学史研究见长,其书法艺术更是造诣精深,与林散之、高二适、萧娴并称“金陵书法四老”,其一生致力于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研究,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在学界素有国学大师之美誉。

一代硕学通儒——胡光炜

胡光炜

胡光炜(1888—1962)字小石,浙江嘉兴人,1888年8月16日出生于南京,其父胡季石是举人出身,在南京候补时,举家迁往南京定居,胡光炜自幼在父亲引导下,开始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5岁时就能诵读《尔雅》、《仪礼图》等典籍,但其遭遇了幼年丧父之痛,从此家道旁落,寡母孤儿倍尝人间艰难,在这种人生境遇之下,胡光炜养成了自强不息和偏于孤傲的性格。

1906年9月,胡光炜考取了两江优级师范学堂预科,翌年2月插班学习生物学,当时学堂自然科学课程主要由日本教习任教,而国学文化则由监督(校长)李瑞清(号梅庵)亲自过问,胡光炜深厚国学功底和精湛书法引起了李瑞清的青睐和赏识,遂对其精心指导和培养,在课余时亲自传授国学,胡光炜自此成为李瑞清的入室弟子。

一代硕学通儒——胡光炜

李瑞清

1910年2月,胡光炜从两江师范学堂毕业后,被校方留校担任附中教员,期间在李瑞清的引荐之下,胡光炜拜陈三立门下学习诗学,陈三立乃著名诗人,与谭嗣同、吴保初、丁惠康号称“清末四公子”,胡光炜得到高人指点,诗学功底更加精进,这一年胡光炜与杨秀英结为伉俪。

1912年3月,胡光炜被江苏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聘为博物教员,民国建立之初,江苏各地相继成立了十几所师范学校,而江苏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则在南京创办。

一代硕学通儒——胡光炜

胡光炜书法

1913年1月,经李瑞清介绍,胡光炜赴长沙明德中学担任博物教员,明德中学是湖南省第一所私立中学,由著名教育家胡元倓于1903年3月创办的“明德学堂”演变而来,胡光炜在此任教不足一年就因病辞职回到南京。

1914年8月,胡光炜被江苏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聘为博物教员兼教国文,当时江苏省有三所女子师范学校,分别设在南京、苏州和徐州,胡光炜在这所学校执教三年之后,于1917年7月辞去教职。

1917年8月,胡光炜又经李瑞清的介绍,前往上海仓圣明智大学担任国文教员,这所大学1915年由英籍犹太人哈同创办,学生从膳食、住宿到学杂费均由校方提供,康有为、陈三立、王国维、章一山、费恕皆、邹景叔等著名学者都曾在这里教书、编撰和从事研究工作,这所学校于1923年解散,由于时代久远,其历史鲜为人知。

一代硕学通儒——胡光炜

胡光炜书法

1918年1月,胡光炜应李瑞清之邀返回南京,在恩师家设家塾教授李氏子弟,同时继续师从恩师,其学问和书法都大获补益。

1920年农历八月初一,中国近现代教育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开拓者李瑞清在南京因病去世,时年仅53岁,胡光炜执弟子之礼,主办了恩师的丧事,并将恩师葬于南京牛首山,此后每逢恩师忌日,胡光炜必素食以为纪念且终生不渝。

1921年11月,胡光炜经两江师范学堂校友陈中凡推荐,离宁北上京城,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担任教授兼国文部主任,开设修辞学、诗歌选作、中国文学史等课程,同时也开始了楚辞和甲骨文的研究。

胡光炜在京执教期间,与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过从甚密,常常聚在一起恳谈,鲁迅曾在女师大担任国文系讲师,但胡光炜与鲁迅并没有交集,因为鲁迅被许寿裳聘为兼职讲师到校执教时,胡光炜已经离开一年多了。

1922年8月,胡光炜应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张继煦之聘,出任教授兼国文系主任,主讲散文、文学史、诗选等课程,他在武昌教学期间曾将自己的诗作集成《武昌杂诗》,并撰写了《楚辞辨名》、《屈原赋考讲义》等著作。

一代硕学通儒——胡光炜

胡光炜书法

1924年3月,胡光炜应国立西北大学校长傅铜之聘,出任国文系教授兼主任,但胡光炜仅执教了三个月,就因母亲病重辞职回到南京。

1924年9月,胡光炜应金陵大学校长包文之聘,出任国文系教授兼主任,开设楚辞、杜诗、甲骨文等课程,自1925年夏又开始兼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主讲中国文学史等课程,当时金陵大学和东南大学的教授可以互相兼课,以利于发挥教育资源,但至1927年春,金陵大学开始不允许教授校外兼职,在此种状况约束之下,胡光炜遂辞去金陵大学教职,正式受聘于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出任文学院中国文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同时还出任中文研究室主任,从此永久地定居于南京。

一代硕学通儒——胡光炜

胡光炜书法

1927年至1937年是中华民国黄金时期,当时国立中央大学设自然科学院、社会科学院、文学院、哲学院、教育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商学院、医学院九大学院,堪称中国第一高等学府。

当时中国文学系就有胡光炜、王伯沆、吴梅、汪东、黄侃、汪辟疆等著名学者,学术氛围浓厚,是潜心做学问的好时期,胡光炜先后撰写了许多论文和著作,诸如:《说文古文考》、《金文释例》、《古文变迁论》、《齐楚古金表》、《书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印本》、《声统表》、《中国文学史讲稿上编》等。

1937年9月,胡光炜举家随中央大学迁往陪都重庆,而他在南京的家也被日机轰炸焚毁,所藏典籍及文物也尽数丢失,其境遇与唐朝诗人杜甫遭遇类似,因此他常从杜诗中找到共鸣,在为学生解读杜甫诗的时候,教学效果也特别的好,此时胡光炜正是知天命之年,教学经验丰富,深得学生喜爱,在学界名望也甚高,是学界公认的国学大师。

一代硕学通儒——胡光炜

胡光炜

著名数学家熊庆来主政云南大学之后,以厚德载物、会泽百家的精神,先后聘请了国内一些著名学者和教授赴云南大学任教,胡光炜就是众多受聘者之一,他于1939年8月从重庆辗转至昆明,出任国立云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但时间不足半年,于1940年1月再回中央大学。

1943年,胡光炜被国民政府教育部遴选为第二批“部聘教授”,第二批“部聘教授”仅有15人当选,每个学科领域只遴选了一人,人称“教授中的教授”,也可以说是中国早期的“院士”。

一代硕学通儒——胡光炜

胡光炜书法

1943年8月,中央大学给了胡光炜一年休假期,他又一次前往云南大学任教,在昆明期间曾应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主任罗常培教授邀请,在西南联大作了“八分书在中国书学史上的地位”的讲座。

1944年7月,胡光炜休假期满后又回到中央大学,当年9月成立了文科研究所,由胡光炜出任中国文学部主任,先后招收10余名研究生进行指导和培养。

从1946年5月起,国立中央大学陆续迁回南京复校,并于当年11月1日正式开学上课。胡光炜的家被战火焚毁,只得暂住学校宿舍,胡光炜除了在中央大学开课之外,还兼任金陵大学的课程。

1947年5月20日,南京高校学生因参加“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示威游行,遭到军警残酷镇压,以致酿成血案,胡光炜同情和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曾亲率学生到总统府请愿,并积极参与营救被捕的学生,曾被特务列入黑名单中。

一代硕学通儒——胡光炜

胡光炜60寿辰与同仁、弟子游玄武湖留影

1948年底,国内战局日趋明朗,国民政府开始组织实施中央大学南迁广州或台湾计划,遭到中央大学师生的抵制,胡光炜与梁希、郑集被师生推举为校务维持委员会常务委员,积极组织护校活动,将中国第一学府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1949年8月8日,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胡光炜与梁希等12人组成校务委员会,由梁希出任主任,全面主持校务工作,胡光炜出任文学院院长。

1952年7月,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被拆分成若干所大学,胡光炜则继续留在南京大学中文系执教,与陈中凡、汪辟疆教授并称南大“三老”。

一代硕学通儒——胡光炜

胡光炜指导学生

1956年9月,高教部在全国评定教授级别时,胡光炜被评为一级教授,曾有学者进行了考证对比,1956年评定的一级教授相比1955年评定的学部委员,含金量要高出许多,尤其是在人文领域更是如此。

进入古稀之年的胡光炜身体日渐衰老,1958年曾住院手术,切除了腹腔内囊肿,1960年春因旧疾复发又住进了上海华东医院治疗, 1962年3月16日晨胡光炜在江苏省工人医院病逝,享年74岁。

一代硕学通儒——胡光炜

油画:《胡光炜》

胡光炜逝世之后,其女弟子曾昭燏曾亲自为恩师撰并书墓志铭,曾昭燏时任南京博物院院长,是中国杰出的女博物馆家和考古学家,其诗词和书法造诣精深,完全得益于恩师胡光炜的指导和教诲,二人具有非常深厚的师生情谊。

曾昭燏所撰并书的墓志铭,由著名写意花鸟画大师、书法家、篆刻家陈大羽篆盖,陈大羽为齐白石的真传弟子,此墓志铭碑文拓片曾在网上出售。

胡光炜对于书法篆、隶、真、行、草等全面钻研,可谓是博采众长且自成一体,历来被世所公认,江苏美术出版社曾于1988年出版了《胡小石书法选集》。

(说明:胡光炜又叫胡小石,光炜是名,而小石是字,其在五十岁之前,都是使用“光炜”之名,其书法作品也大都以光炜署名;五十岁以后书法作品都以其别号“沙公”署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