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之后,美团也开始大规模裁员了,你怎么看?

中国人寿姚经理


关注我,带你以技术思维看世界


所谓当海水退去时,谁在裸泳一看便知。


内忧

互联网行业的“岁数”相比其它的行业年轻的多,它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巅峰时期,可以称得上“最后的疯狂”。


互联网打破了原来地理位置的限制,让社会网络的运作效率提升了几个数量级。在这样的一个新世界里,自然大家都想分得一杯羹。

随着第一批胜出者BAT的崛起,大家看懂了互联网是一个怎样的战场,这是一个“赢者通吃”的战场,规模第一。

也因此造成了大量的恶性竞争产生。比如,你打5折?我3折,你1折?我免费。又比如,你的人30K?我40K来挖,50K?我给70K。

互联网通过提升效率产生的价值,有很大一部分其实就被这种恶性竞争给消耗掉了。但这也就是所谓的“红利”所在。

人性又是逐利的,所以大量的人员开始涌入互联网行业,也想来分得一些红利。

大学里开始开设相关的专业,并且增加招生人数;大量的培训机构开始涌现,寻求X个月速成。好一副“全民淘金潮”的感觉。


企业也想抢红利,人们也想分享红利。导致互联网行业整体快速膨胀,甚至显得有些臃肿。比如,原本这个行业可能100W人就能达到供需平衡了,现在可能要300W。

但是竞争终会有结束的时候,胜者为王,败者就解散公司甚至倒闭。随着结束的战斗越多,互联网行业的寒冬就变得越冷。


外患

如今老美为了守住自己全球老大的位置又出来搞事情,导致全球都人性惶惶的,整体经济出现瓶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9年4月9日再度下调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至3.3%。这已是IMF今年以来进行第二次下调,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虽然我们中国是少数被上调的国家,上调了0.1%,达到6.3%,但相比前几年的增速明显放缓是事实。

下图就是腾讯研究院最近发布的《产业互联网:构建智能+时代数字生态新图景》报告中的截图。


总结

所以内忧外患加一起导致了原先借助互联网行业发展起来的企业,特别是亏损狂奔的这种,压力格外的大。毕竟企业的运作需要实打实的现金流来支撑,然而现在大家口袋里的钱都不多,借钱融资也难,那么怎么办?

所谓「开源」和「节流」,要么自己想办法扣出来,省出来,进行节流。要么赶紧“流血IPO”,登陆到股票市场去“割韭菜”,开这不得不开的最后一道“源”。


不知道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与我交流哦。

z哥的思考全部倾囊相授拉,如果觉得回答对你有所帮助的话给我点个「赞同」吧,支持我的创作。

谢谢你的举手之劳~

了解z哥更多,欢迎搜索微信公号:跨界架构师。

内容包括:架构设计丨分布式系统丨产品丨运营丨个人深度思考。


跨界架构师


随着最近互联网公司裁员的新闻增多,大家对裁员比以往更加关注,继京东之后,美团也开始出现大规模裁员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互联网巨头裁员呢?难道真的是互联网经济的寒冬到来了吗?个人观察可能和一下几点因素有关:

1、战略调整

2019年4月3日,阿里巴巴旗下饿了么举办本地生活年度启动会,在阿里巴巴的扶持下,饿了么卷土重来,开始重点阻击美团,蚕食美团市场,阿里的口碑、饿了么、盒马直接对垒美团。为了集中资源针对饿了么、口碑等发起的攻势,只有缩减内部臃肿的队伍,聚焦主营外卖和到店业务,针对外部的竞争压力。


2、经济下行加剧,外部承压较大

由于外贸战的持续,整个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外部经济形势严峻,为了增加抗风险能力,准备过冬,所以进行裁员,这是很多互联网公司在面对经济寒冬的时候采取的做法。


3、亏损严重,缩减开支

自从美团上市后,收入并没有增长多少,财报难看。而且之前美团收购的摩拜新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没有实现盈利,而且美团对于线上打车服务又四处出击,长期的补贴大战让美团损耗巨大,在新项目没有盈利的情况下,面对公司日益增多营销费用和日常开支,会导致负债增多多,长期如此会导致公司破产,为了开源节流,减少烧钱项目的投入及时的止损,也只能裁掉一部分员工,缓和目前的紧张局面。


李卫华频道


我能观察到的就三个点。

第一点

自从去年中美进行贸易大战之后,中国整个经济环境就开始下行。整个社会营商大环境不够好。

第二点

美团开拓市场的时候用了大量的地推营销人员,目前整个外卖市场相对饱和。那么这些地推营销人员价值变得非常低。那么自然要裁掉这一步分员工。

第三点

美团上市了,有财报压力,营收没有增长,或者增长过慢,必然需要降低成本,增加营收。那么裁人就可想而知了


斜阳云飘


说明经济不景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